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有很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1
一、目的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新郑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认真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员业务知识,随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2、快速反应,减少损失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要科学救治,不断规范救治措施与操作规程,加强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实现救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处置
1.分类
(1)一般事故:伤员在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2)重大事故:伤亡人(其中死亡人以内)以上,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3)特大事故:伤亡人(其中死亡人以上)以上,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2.当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六、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医务科、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
(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转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转院者需做好联络,转诊工作。
(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记录。并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
(5)建立回访制度。伤员经抢救后分流至相关科室,护士需做好登记,抢救者书写重大抢救记录经过,一周后由抢救护士随访,并书写随访记录。
(3)通知行政值班—病房总值班—医政科—主管院长(4)心肺复苏:(、王津惠)就地清除口腔异物,调整,开通气道。解开衣领、放松裤带,做心脏按压次,吹气两口共做个循环。患者心跳出现,血压60/mmhg。
2、17:13行政值班赶到,负责总调度
向医政科张建科长;院办成伟主任;张建成院长;张兰成院长汇报现场的情况,并听取指示。
3、请病房总值班会诊(张萍主任+值班医师17:分赶到)
病房总值班赶到后,立即加入急救工作。手术将错位的上颌骨复位,使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血压仍不能上升,处于休克状态,患者不能脱离危险。
同时,
4、请感染科会诊(何惠英主任17:12赶到)(1)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2)肾上腺素推注mg
5、请麻醉科会诊(李连群主任+麻醉值班医师17。12赶到)(1)检测生命体征;
(2)必要时气管插管(3)准备手术室麻醉。
6、请检验科会诊(关永强主任17:12赶到)(1)血液化验;
(2)核血;
(3)向血站申请输血
7、请药房会诊(杨凤昆主任17:15赶到)
(1)提供保障抗休克药物(2)补充提供代血浆;
(3)保障提供止血药物;
(4)保障提供物(5)保障抗菌素药物
8、请放射科会诊(肖玲主任17:20赶到)(1)准备全景片检查;
(2)准备ct检查
9、总务科、设备科(17:25赶到)
(1)检测患者感染情况;
(2)准备电梯转运;
(3)保障整个抢救工作设备的良好运转。
二、向院领导汇报抢救的效果
1、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抢救成功
2、出血性休克得到纠正
3、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
张兰成院长、张建成副院长检查病情后同意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转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三、患者陈某转运病房
1、再次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苏明月主管护师记录)
t:
36.5c;p:次/分;r:次/分;bp:120/mmhg
2、准备电梯(通知小周)运行
3、应用担架护送(物业赵师傅、刘师傅;赵忱光主治医师、苏明月主管护师护送)
4、17:30与病房医护人员交接
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病房,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交接(1)病情交接(2)药品交接。
5、做好抢救后病历记录和科室的整理、消毒工作。重新补齐急救药品,设备检修完好,以备其他病人使用。
四、应急演练现场总结
五、演练结束
二、各部门值班人员到达时间:17:分行政总值班到场协调。
17:分行政总值班按照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部门。17:分张萍主任+值班医师到场。17:分麻醉科、感染科到场。17:12检验科到场17:15药房到场17:20放射科到场
生活中的意外事故有很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1
一、目的
为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本院应对各类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新郑市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认真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全员业务知识,随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
2、快速反应,减少损失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要科学救治,不断规范救治措施与操作规程,加强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实现救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成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全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处置
1.分类
(1)一般事故:伤员在人以下,无特殊危重情况。
(2)重大事故:伤亡人(其中死亡人以内)以上,事故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可能增加。
(3)特大事故:伤亡人(其中死亡人以上)以上,事故还有发展趋势,伤员还在增加。
2.当来临,立即启动全院性的急救预案由接受过分类训练,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按照伤员轻重缓急进行分度:
(1)轻度: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如一般挫伤,擦伤。
(2)中度:如单纯骨折,外伤后出血等短时间内不会危及到生命。
(3)重度:重危,危及生命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心室颤动,昏迷等,需要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4)死亡: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做好标记每位伤员左手臂上部别一醒目标牌,内插伤卡,上面填写病人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药物过敏、日期、时间等,并按病情轻重,用绿、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的布条别在卡上,分别代表轻、中、重、死亡四种不同的伤情(由护士根据医生分类后执行)。
六、现场抢救
(1)现场保证一个病员由一个医师,两名护士,一名工务员全程陪同,负责外送检查,抢救用药。医务科、总值班指挥现场抢救,护士长协调相关人员工作,后勤保障部提供相关物力支持。
(2)大批伤员来临时,先救命后治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尸体直接送太平间保存。
(3)争取时机,抢夺时间,速战速决。通过包扎、止血、骨科患者给予固定、快速输液、静脉给药输血,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在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对确定大出血,严重创伤,脏器破裂损伤情况,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直接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或转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转院者需做好联络,转诊工作。
(4)建立交接班制度,保证抢救工作的延续性。现场急救时应将相关病历卡随身携带,医嘱与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注意记录完整,防止遗漏。患者运送途中护理人员陪同加强观察,随时记录。并与接诊科室做好交接班工作。
(5)建立回访制度。伤员经抢救后分流至相关科室,护士需做好登记,抢救者书写重大抢救记录经过,一周后由抢救护士随访,并书写随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