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3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1
一、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所有员工的身体健康,结合员工的饮食特点和食物危险源来源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原则,制定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公司
1.4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做到信息传递通畅,反应快速,各项准备充分,措施正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事故风险分析
2.1 风险的来源、特性
2.1.1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2.1.2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
2.1.3 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如河豚中毒、猪甲状腺中毒。
2.1.4 植物性食物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
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
2.1.5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
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相同的临床表现。
2.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造成员工健康严重损害和影响安全生产。
三、事件分级
3.1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Ⅰ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3.2 较大食物中毒事件
Ⅱ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或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病例。
3.3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Ⅲ级:中毒人数3-9人,没有死亡病例的;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4.1.1现场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室、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下设应急救援组、现场保卫组、后勤保障组。
4.1.2项目部应急救援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5.2.1 预警级别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预警: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具体情况如下:
⑴ 一般:中毒人数3-9人,没有死亡病例的;
⑵ 较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⑶ 重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5.2.2 预警发布
根据监测所获得的信息,按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2.3 应对程序和措施
发现食物中毒事件病例后,病例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办公室人员汇报,并定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汇报本单位食物中毒事件情况(是否有食物中毒病人或与食物中毒者共同进食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医院进行甄别和处置。
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5.2.4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及时将食物中毒病人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上级部门报告。
5.3 预警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中毒病例,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无新的病例出现。
应急办公室根据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六、信息报告
6.1应急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人:*****
6.2即时报告
6.2.1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有关人员应迅速向应急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6.2.2发生Ⅲ级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向公司、局项目部上级单位通报。
6.2.3发生Ⅱ级事件时,有人员伤亡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把信息向公司、局项目部上级单位通报。
6.2.4发生Ⅰ级及以上响应条件的事件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向公司、局项目部等相关单位报告。
6.2.5报告内容
6.2.5.1内部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
(2)事件原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
(3)事件已造成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4)报告人姓名、单位及通讯电话。
6.2.5.2 向上级单位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名称、事故发生时间、受灾中心位置、企业受灾面积。
(2)事件简要情况。
(3)人员中毒、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4)已采取的措施和救援请求。
七、应急响应
7.1 响应分级
7.1.1 一般、较大和重大中毒事件:发现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办公室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
7.2 响应程序
7.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用电话方式向上级单位、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件情况。
7.3 应急处置
7.3.1 在医务人员尚未赶到时,病人意识清楚时,可用压舌板、匙柄、筷子、硬羽毛等刺激咽弓或咽后壁,使病人呕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3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1
一、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确保所有员工的身体健康,结合员工的饮食特点和食物危险源来源特点,本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原则,制定食物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公司
1.4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做到信息传递通畅,反应快速,各项准备充分,措施正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事故风险分析
2.1 风险的来源、特性
2.1.1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2.1.2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入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
2.1.3 动物性食物中毒: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
如河豚中毒、猪甲状腺中毒。
2.1.4 植物性食物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
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
2.1.5 化学性食物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
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相同的临床表现。
2.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食物中毒事件可能造成员工健康严重损害和影响安全生产。
三、事件分级
3.1 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Ⅰ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
3.2 较大食物中毒事件
Ⅱ级: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人,或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病例。
3.3 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Ⅲ级:中毒人数3-9人,没有死亡病例的;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4.1.1现场成立应急救援工作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副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室、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下设应急救援组、现场保卫组、后勤保障组。
4.1.2项目部应急救援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