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环卫高温天气作业方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气温稳定达到30℃后,城管部门就会启动环卫作业高温应急预案。
具体安排为:
一是人工作业避开午间高温时段(12:00—15:00),无遮阳的特殊路段可以继续推迟,增加皮卡车和电动保洁车捡拾频率,以机械化弥补人工作业“短板”。
二是认真落实洗扫、洒水、清洗、冲洗作业要求,每天23:00—次日3:00道路冲洗作业;每天4:00—6:30、12:00—15:00及19:00—21:00道路洒水作业;气温超过30℃时,一、二级道路每日增加一次洒水作业(9:00—11:30),新型抑尘车每日(10:00—16:00、每两小时一遍)对所属主要道路实施不间断地喷雾洒水作业。
目前,我市已建成在用安康驿站100多座,另外还有由公交场站、银行、移动营业厅、加油站等社会力量设置的`爱心驿点400多个,环卫工人可以随时进入休息纳凉。
记者在龙蟠中路上的一座安康驿站看到,里面设施十分齐全,除了有空调、桌椅供环卫工休息外,还有小型厨房,内有电磁炉、冰箱等设施,冰箱内有冰水、冷饮。
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内还设有淋浴房,环卫工在辛苦工作后可以来冲个凉。
据了解,环卫系统设置的安康驿站,建筑面积一般不小于15平方米,配备电风扇(空调)、微波炉、茶水设施、桌椅、常用药箱等,有条件的场所还提供躺椅、书籍、更衣设施等,尽可能地为环卫职工提供遮风挡雨、烧水热饭、换衣如厕、应急求助等便利条件。
而社会企业设置的爱心驿点,至少都会提供茶水、热饭、歇脚等三项基本服务。
夏季持续高温,现场作业人员极易疲劳、中暑,为确保现场一线人员人身安全和健康,现对现场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防暑工作预案,合理安排工作,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妥善安排高温期间作业生产,合理的调整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工人作息时间,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作业时间调整为:早上8:00~12:00,下午15:00~19:00(根据天气气温可再进行合理调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风电场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3、严格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购买矿泉水,保证作业现场不间断供应饮水,厨房煮绿豆汤饮料(包括茶水,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防止工人脱水、中暑;风电场配备防暑必要的药品,配备医疗箱。
定时足量发放给各班组及一线工人防暑药物,这些药物有:正气水清凉油等。
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
山东润海风电发展有限公司风电场规定:
(1)集体宿舍,晚上22:00准时休息,避免干扰而影响睡眠。
(2)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保证作业人员下班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
(3)为保证作业人员充分休息,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5、在暑季根据工作的需要,尽可能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对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和高空作业。
6、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箱、仓库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
7、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防暑降温措施教育,结合除害灭病讲卫生,应对高温作业人员加强防暑和中署急救的宣传教育。
8、切实做好风电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避免因食物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同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杜绝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
食物中毒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夏季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风电场生活垃圾应集中放入停车场东面的垃圾箱中,并做到及时清理。
加强食堂、厕所的卫生检查,坚决杜绝食用腐坏变质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高度重视暑期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从业人员身体不适要及时休息,患病要及时医治。
10、加强风电场临时用电管理。
高温季节作业,作业人员身体裸露部位较多,身体易出汗,极易造成触电事故,作业现场应严格执行用电规范,加强安全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加强用电日常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11、加强监督:
(1)风电场将作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劳动保护情况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并列入文明生产必备条件之一。
(2)风电场认真落实并制定有效的高温季节作业防护措施,加强所属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12、重视夏季高温降暑工作,对本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对上述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暑期安全生产稳定和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现正值夏季高温及台汛期时期,高温天气期间,由于工人体质不同,容易造成中暑、晕倒等事故,以及台汛期到来,经常会遇到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将可能对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水情况、施工用电、大型起重机械的施工和外架防护造成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安全生产预案。
一、管理目标
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针对高温、潮湿、闷热的天气,为保障现场施工工人的人身健康,特编制本防暑降温办法,保证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施工。
本项目部各级人员要把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增强职工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确保职工安全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防暑降温具体措施
1)、高温作业
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登记。
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露天作业场所,适当调整工作时间,尽量设法使工人避开强烈的太阳辐射热,尽量做到合理安排劳动时间。
现正在围护桩施工期间,钢筋工及桩基施工人员需要长时间在露天场地操作,因此要及时调整工作时间,上午可以安排在6:30~10:30时间施工,下午安排在15:00~19:00时间施工,从而可以避免在太阳辐射最热的时间段施工。
若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安排人员轮流施工,以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状态下作业。
要严格执行以下时间安排:
A、当最高气温达到35°时,停止当日12:00—15:00段露天作业(注:在没有降温设施的履带吊、挖掘机等的驾驶室内作业视同露天作业),且12:00—15:00工人露天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工人连续作业时间,并不得安排加班。
B、当劳动场所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时,停止作业。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落实防暑降温药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药品。
5)、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落实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对露天、高温和高处作业人员进行预防性体检,在入暑前完成这项工作,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持续性高血压、严重消化性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肝、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的职工均不宜从事高温及高空作业,应及时调离高温或高处作业岗位,另行分配适当工作。
(2)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的有关要求,对高温作业环境进行分级评价,并做好作业岗位的监测结果警示牌挂牌公示。
施工现场应设置休息场所,场所应能降低热辐射影响,内设有座椅、风扇等设施。
(3)施工现场应视高温情况向作业人员免费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含盐清凉饮料,饮料种类包括盐汽水、凉茶和各种汤类等。
做好清凉饮料、茶水和凉茶的供应工作。
露天作业的地方要保证全天充足供应茶水。
(4)健全中暑、各类流感等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机制。
各单位要加强对高温天气作业人员的防暑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的防暑药品,有相应的兼职中暑急救员,一旦中暑人员病情严重应立刻送医院治疗。
各项目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上报公司、行业安全生产主管和监督管理部门、当地工会和卫生防疫机构,不得瞒报。
三、中暑应急救护措施
1)、中暑症状表现
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感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7.5度以上。
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
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环卫高温天气作业方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气温稳定达到30℃后,城管部门就会启动环卫作业高温应急预案。
具体安排为:
一是人工作业避开午间高温时段(12:00—15:00),无遮阳的特殊路段可以继续推迟,增加皮卡车和电动保洁车捡拾频率,以机械化弥补人工作业“短板”。
二是认真落实洗扫、洒水、清洗、冲洗作业要求,每天23:00—次日3:00道路冲洗作业;每天4:00—6:30、12:00—15:00及19:00—21:00道路洒水作业;气温超过30℃时,一、二级道路每日增加一次洒水作业(9:00—11:30),新型抑尘车每日(10:00—16:00、每两小时一遍)对所属主要道路实施不间断地喷雾洒水作业。
目前,我市已建成在用安康驿站100多座,另外还有由公交场站、银行、移动营业厅、加油站等社会力量设置的`爱心驿点400多个,环卫工人可以随时进入休息纳凉。
记者在龙蟠中路上的一座安康驿站看到,里面设施十分齐全,除了有空调、桌椅供环卫工休息外,还有小型厨房,内有电磁炉、冰箱等设施,冰箱内有冰水、冷饮。
值得一提的是,驿站内还设有淋浴房,环卫工在辛苦工作后可以来冲个凉。
据了解,环卫系统设置的安康驿站,建筑面积一般不小于15平方米,配备电风扇(空调)、微波炉、茶水设施、桌椅、常用药箱等,有条件的场所还提供躺椅、书籍、更衣设施等,尽可能地为环卫职工提供遮风挡雨、烧水热饭、换衣如厕、应急求助等便利条件。
而社会企业设置的爱心驿点,至少都会提供茶水、热饭、歇脚等三项基本服务。
夏季持续高温,现场作业人员极易疲劳、中暑,为确保现场一线人员人身安全和健康,现对现场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防暑工作预案,合理安排工作,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妥善安排高温期间作业生产,合理的调整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工人作息时间,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作业时间调整为:早上8:00~12:00,下午15:00~19:00(根据天气气温可再进行合理调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风电场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3、严格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购买矿泉水,保证作业现场不间断供应饮水,厨房煮绿豆汤饮料(包括茶水,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防止工人脱水、中暑;风电场配备防暑必要的药品,配备医疗箱。
定时足量发放给各班组及一线工人防暑药物,这些药物有:正气水清凉油等。
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
山东润海风电发展有限公司风电场规定:
(1)集体宿舍,晚上22:00准时休息,避免干扰而影响睡眠。
(2)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保证作业人员下班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
(3)为保证作业人员充分休息,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5、在暑季根据工作的需要,尽可能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对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和高空作业。
6、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发生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箱、仓库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
7、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防暑降温措施教育,结合除害灭病讲卫生,应对高温作业人员加强防暑和中署急救的宣传教育。
8、切实做好风电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避免因食物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同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杜绝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
食物中毒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夏季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风电场生活垃圾应集中放入停车场东面的垃圾箱中,并做到及时清理。
加强食堂、厕所的卫生检查,坚决杜绝食用腐坏变质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高度重视暑期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从业人员身体不适要及时休息,患病要及时医治。
10、加强风电场临时用电管理。
高温季节作业,作业人员身体裸露部位较多,身体易出汗,极易造成触电事故,作业现场应严格执行用电规范,加强安全用电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加强用电日常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11、加强监督:
(1)风电场将作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劳动保护情况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并列入文明生产必备条件之一。
(2)风电场认真落实并制定有效的高温季节作业防护措施,加强所属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12、重视夏季高温降暑工作,对本项目进行自查自纠,对上述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暑期安全生产稳定和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现正值夏季高温及台汛期时期,高温天气期间,由于工人体质不同,容易造成中暑、晕倒等事故,以及台汛期到来,经常会遇到大风、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将可能对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水情况、施工用电、大型起重机械的施工和外架防护造成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以上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安全生产预案。
一、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