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门诊手术室管理制度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门诊手术室管理制度1
一、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各区域划分明确(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识醒目。
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按要求穿戴手术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室工作服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非手术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手术间参观人员。
4、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6、手术人员认真做好手术患者风险评估;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7、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仪器设备等物品定位放置、有序,严禁吸烟和喧哗,术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8、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认真交代手术后注意事项及换药、复诊时间。
9、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做详细登记,按要求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10、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定期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
1、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相关信息。把握好手术核查的各个时机与环节,明确核查负责人,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做好“三查八对”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认真清点手术物品,确保手术前后物品数目相符,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4、无菌物品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方式、有效期、包外监测结果,检查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损、潮湿,符合无菌标准后方可打开;无菌物品开包使用前应首先检查包内指示卡,达到灭菌标准方可使用。
5、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手术标本,准确登记、及时送检,严防手术标本错误或遗失。
6、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后再次复查,如有体位压伤、皮肤灼伤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护士长。
7、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一遍,得到手术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3、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5、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6、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术中用药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8、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9、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10、门诊部应加强门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1、为了确保手术部位正确,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示制度。
2、标记方法:开放手术在手术部位划直线。
3、标记实施者:手术医生。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8、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工作,发现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不良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时处理,以免耽误手术开展。
十、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标识清楚。
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按要求穿戴手术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戴帽子必须遮住头发,戴口罩口鼻部不得外露,手术室工作服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患呼吸道感染及面部、颈部、手部皮肤感染者原则上不可进入手术室。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5、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6、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定,感染手术谢绝参观。
7、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内,分类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过期现象。
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在手术中及进行各项治疗、手术配合、拿放无菌物品等,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9、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意打开。
10、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或传染患者手术时,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后处理要求执行。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11、坚持手术室清洁消毒制度,每日、每台手术后清洁消毒,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做好对环境、物品的微生物监测,包括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和无菌物品每月1次。特殊情况下,可随时采样。
12、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分类收集,定点放置、处理。
十一、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1、特殊感染包括气性坏疽、朊毒体、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等所致感染。
2、此类手术禁止参观,手术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戴护目镜、口罩、帽子、双层手套,穿防护服和双层鞋套,严防职业暴露。
3、特殊感染手术室内设备力求简单、实用,手术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用物,当台手术不用的仪器设备全部撤出手术间。
4、手术后的处理:
(1)手术人员:术毕手术人员脱去污染衣裤、口罩、帽子、鞋。手卫生消毒后在手术间门口换清洁鞋方能离开手术间。
(2)敷料、锐器的处理:术后一次性敷料、物品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双层扎紧,贴特殊感染标示,锐器弃于锐器桶后密闭,送医疗废物处理站按规定处置。重复使用的布类敷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标明特殊感染密闭转运至洗衣房消毒、清洗,并有专项交接记录。
(3)术后器械的处理:气性坏疽术后手术器械应打开器械轴节,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放于密闭箱内标明特殊感染,转运至供应室按特殊感染手术器械处理。
(4)手术间空气消毒:用5%过氧乙酸溶液2、5ml/m3喷雾,温度为20~40℃,密闭24h,彻底清洁手术间,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
(5)手术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1m以下墙面、地面、手术台、操作台、托盘、器械桌、手术推床等物品及仪器设备表面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清洁工具应经有效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十二、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管理制度
1、进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定路线出入。与手术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衣、裤、口罩、帽、鞋,着装整齐并符合要求,头发、口鼻不外露。手术人员外出时应穿外出衣,换外出鞋。
3、进入手术室人员应爱护手术室环境,用后的手术衣、拖鞋、口罩、帽子应弃于指定地点。
4、外来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提前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入。
5、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原则上不得进入手术室,确须进入应戴双层口罩。上肢患皮肤病者、上肢皮肤有伤口者、伤口皮肤已发生感染者不得参加手术。
6、贵重物品及现金不得带入手术室,如遗失后果自负。
十三、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1、手术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管理,包括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盛装各种医疗废物的容器均要有明显标志。
2、手术后医疗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循医院感染控制基本要求。
3、手术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手术患者排泄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装入黄色专用医疗垃圾袋中,盛满3/4时密闭置于暂时储存地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4、病理性医疗废物:切除的人体组织(不需做病理检查者)由专门人员处理。
5、手术后废弃物收集、储存和运送需采用专用工具,易于装卸和清洁,容器外有警示标志。
6、科室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手人签名,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
十四、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标准预防,落实手卫生规范。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门诊手术室管理制度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门诊手术室管理制度1
一、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各区域划分明确(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识醒目。
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按要求穿戴手术室的拖鞋、工作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室工作服不得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3、非手术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严格限制手术间参观人员。
4、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6、手术人员认真做好手术患者风险评估;认真执行《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正确的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7、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仪器设备等物品定位放置、有序,严禁吸烟和喧哗,术中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8、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认真交代手术后注意事项及换药、复诊时间。
9、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做详细登记,按要求做好资料统计工作。
10、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定期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手术器械、敷料包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
1、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相关信息。把握好手术核查的各个时机与环节,明确核查负责人,确保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部位、正确的手术。
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做好“三查八对”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3、认真清点手术物品,确保手术前后物品数目相符,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4、无菌物品在使用前应仔细查看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方式、有效期、包外监测结果,检查外包装有无松散、破损、潮湿,符合无菌标准后方可打开;无菌物品开包使用前应首先检查包内指示卡,达到灭菌标准方可使用。
5、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手术标本,准确登记、及时送检,严防手术标本错误或遗失。
6、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完整性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后再次复查,如有体位压伤、皮肤灼伤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护士长。
7、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一遍,得到手术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3、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5、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6、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术中用药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8、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9、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10、门诊部应加强门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四、手术部位标识制度
1、为了确保手术部位正确,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手术部位标示制度。
2、标记方法:开放手术在手术部位划直线。
3、标记实施者:手术医生。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