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工地防疫工作的具体措施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工地防疫工作的具体措施1
为加强对建筑工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市住建委制定了《上海市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内容涉及人员管理、出入口管理、生活区管理等方面。具体内容详见↓
一、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决策部署,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建筑工地科学精准防控,制订此指南。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四方责任
(一)属地街镇管理责任。属地街镇应切实担负起辖区内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管理和督促责任,将建筑工地全数纳入属地疫情防控管理体系,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切实做好辖区内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二)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建设、交通、水务、园林绿化、房修、拆房等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指导和督促检查,协调、协助属地街镇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三)工地参建企业主体责任。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主体,监理单位是疫情防控监督责任主体。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应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四)工地现场人员责任。工地内现场所有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服从政府部门开展的防控工作,遵守疫情防控对于个人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有关信息。
四、应急防控体系
(一)工地疫情防控小组
建筑工地应成立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新冠肺炎防控办。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的所有涉及疫情防控的管理。
(二)疫情防控方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方案,明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过程实施、应急处置、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办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等关键环节。
五、总体要求
(一)三色管理
建筑工地实行三色管理,常态化施工时为绿色工地,当出现流调密接、次密接、出院出舱返回人员回工地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出集中隔离点返回工地进行5天居家隔离的,工地赋橙色;当出现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突发事件时,工地赋红色。
(二)封闭式管理
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应严格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和流动管理。
(三)全员定期检测
建筑工地所有现场人员应全员做好定期检测工作,服从属地街镇核酸检测的具体工作安排且不低于每48小时检测1次的要求,遵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抗原检测的具体工作要求。
(四)值班值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认真开展每日安全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五)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疫情防控主管部门的最新要求,更新完善疫情防控方案。
(六)及时学习防控要求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及时梳理疫情期间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和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交底和归档工作。
(七)全员实名制
工地应将有劳务或劳动合同关系人员全数录入实名制系统,并对现场人员进退场以及涉疫状态同步在实名制系统中予以更新和标注。
(八)分区管控
建筑工地划分为生活区、工作区(含办公区、施工区)、临时隔离区,临时隔离区与住宿区、办公区之间应有明显硬隔离,且应符合消防要求。
六、人员管理
(一)人员进场管控
1.来自(或途经)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体温≥37.3℃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健康码为绿码的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进场时进行实时抗原检测,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
2.工地新进场和返岗人员,应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进场时进行实时抗原检测,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
3.居住在工地内临时外出人员、居住工地外通勤人员,每次进入工地时都要查验人员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
4.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人员、第三方服务人员、参建方企业人员、小业主代表、政府部门人员等临时到访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持健康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扫场所码登记,测温<37.3℃。进场后应按照事项(职责)在固定路线和工作区域开展工作,工地应由专人接待,并做好全程活动轨迹记录。
1.应优先使用网络办公及电子文件,减少面对面交谈及纸质文件递送。
2.应严格限制会议人员数量,线下会议不得超过30人,并且入座应间隔1米以上。
3.会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施工区管理
1.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分区、分班组作业模式,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适当的作业距离。
2.作业区域的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做到作业人员进退场全覆盖全掌控。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巡查督查,每日在作业现场巡查督查不少于2次,与作业人员同步上下班。
4.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露天空旷场所作业,避免或减少有限空间内或聚集作业。
5.施工升降机轿厢等人员聚集场所,应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且每批运送人员不得超过9人(含司机)。
十、临时隔离区管理
(一)加强专项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临时隔离区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和应急启用流程,并落实专人负责。
2.遇到疫情突发事件时,对于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密接及转运回流人员落实1人1间独立住宿,次密接、返岗和新进场人员按照每人不少于5平方米标准落实住宿,每间不超过4人,尽量分散居住,不同类型人员不得混居。
3.临时隔离区应由专人值守管理,实施无接触配送三餐及饮用水,收集排泄物并按照涉疫垃圾处置。
4.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组织局部消杀,待临时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二)规范标准设置
1.建筑工地应提前设置临时隔离区,与住宿区、办公区之间有明显分隔,且保持适当防疫距离。
2.临时隔离区安置房间数量应满足以下标准:300人以下工地临时隔离区内安置房间不少于2间,300人到1000人工地不少于4间,1000人及以上不少于6间。
3.现场确实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应制定预案,提前与属地对接落实好工地外相关临时隔离场所。鼓励企业统筹资源,设置企业层面临时隔离区,用于安置承建项目的隔离人员。
(三)提升基本配置
1.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临时隔离区视频全覆盖,实时掌握临时隔离区内管控情况。
2.临时隔离区内房间应设置物资缓冲区,所有生活和防疫物资应进行消毒并静置不少于30分钟。
3.房间内应设有独立卫浴,并应配置床铺、风扇、电源插座及其他必要生活家居用品和消毒液、口罩等基本防疫物资。
十一、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管理
(一)检测管理
1.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服从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关于核酸检测筛查的具体工作安排,包括核酸检测时间、频次、组织和结果获取。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充分利用核酸检测固定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在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筛查的基础上,组织现场人员每48小时核酸检测1次。
3.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按照不低于每天1次的频次进行抗原检测。
(二)组织要求
1.核酸检测(包括属地安排和自行安排)应上门采样,禁止不同工地人员混合检测。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统一组织工地所有人员网格化、精细化有序参加采样,避免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落实专人负责抗原检测管理,确保所有人员规范检测。
十二、消毒管理
(一)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建立健全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至少配备1名消毒人员专门负责本建筑工地日常消毒工作。
2.消毒作业时,应做好消毒人员、消毒剂名称、浓度及作业时间、作业点位等方面的记录台账,相应消毒记录应张贴在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醒目位置。
3.建筑工地日常应加强清洁消毒及通风工作,不提倡对室外环境进行消毒。
(二)范围
1.消毒范围全面覆盖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办公区的宿舍、办公室、隔离区、厕所、盥洗室、食堂、会议室、文体活动室等)、施工现场(含:施工电梯,其他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室)、其他设施(如:化粪池排污口、空调出风口)、项目部用车等。
2.消毒重点部位包含但不限于各类台面类、把手类按键开关类、座椅类、废弃物处理区、厕所等。
3.排摸时若发现与其他工地相关联,应立即通报关联工地启动应急响应。
(三)临时隔离
1.核酸阳性、核酸异常(含混管阳性、核酸“待复核”)、抗原阳性、流调密接、次密接、特定复阳等涉疫人员应立即安置进入临时隔离区,排摸发现的密接和次密接同步安置进入临时隔离区。
2.流调通知和排摸发现的次密接在临时隔离区实施集中观察7天的隔离措施。
3.临时隔离区房间安置人员要求按照本指南“第十条、第(一)项、第2点”执行,并由专人负责值守管理,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禁止临时隔离人员随意离开隔离房间。
4.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安排防护到位的专人为临时隔离人员无接触配送三餐及饮用水,收集排泄物并按照涉疫垃圾处置。
5.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组织局部消杀,待临时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四)复核和转运
1.抗原阳性、核酸异常等人员由防控部门安排上门复核。
2.复核为核酸阳性的人员及其密接由属地街镇安排转运。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配合做好复核和转运工作。
(五)防疫消毒
1.核酸阳性人员涉及的相关场所由专业消毒人员实施终末消毒。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针对相关环境(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公共卫生间、垃圾箱等)全面消毒,并加强清洁
3.有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组织对其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报告属地街镇和新冠肺炎防控办,配合相关部门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4.红色工地全部区域应每6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橙色工地除隔离点、门卫房、过渡区应每6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外,其他区域应每8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六)施工管理
1.红色工地应暂停施工作业,配合防控部门开展疫情防控。
2.橙色工地密接、次密接所在班组(部门)及交叉作业区相关人员立即暂停作业,并与其他班组隔离,谨慎安排其他班组施工。
(七)人员管理
1.红色工地人员实施全封闭管理,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进行分区隔离,除保供人员外非必要不流动。
2.橙色工地人员在工地内尽量错峰活动,减少聚集。
3.橙色工地临时隔离区内人员不得外出,临时隔离区外人员如需离开工地,应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报告后方可离开。
(八)闭环清零
1.红色工地的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人员全部转运完成后第7天应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结果全部为阴性视为闭环清零,工地恢复为绿色。
2.橙色工地临时隔离区内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应组织工地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视为闭环清零,工地恢复为绿色。
3.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继续按照红色工地实施管控流程直至闭环清零。
(九)环境采样和筛查
1.工地应服从属地街镇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安排,配合开展环境标本采集与检测,评估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
2.根据属地街镇要求,工地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对工地周边关联地区开展核酸筛查过程中提供便利和帮助。
(十)恢复常态化施工
1.红色工地闭环清零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对照本指南开展疫情防控自查,对建筑起重机械、基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临边防护、洞口防护、临时用电和个体防护开展安全自查。自查合格后,报属地街镇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恢复常态化施工。
2.橙色工地闭环清零后,工地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对照本指南开展疫情防控自查,自查合格后恢复常态化施工。
3.属地街镇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工程主管部门应针对重新恢复常态化施工的工地适时开展疫情防控督查。
十六、应急演练
(一)演练要求
1.建筑工地应在恢复常态化施工(新开工)准备阶段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选择红色工地紧急状态作为应急演练科目场景。
(二)演练重点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按照本指南应急处置要求,从接报、启动、管控升级、紧急报告、排摸、临时隔离、复核、转运、防疫消杀、人员管理、疫情施工安排直至闭环清零、环境采样和恢复常态化施工全流程、全要素进行应急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