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总结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总结1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省市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工作,同时做好人力、物资、技术准备工作,并在项目发生疑似新型冠状病例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采用应急预案,控制事故风险等级。

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范,及时做好事故发生的救援处置工作,能迅速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态扩大,控制损失,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和高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本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及紧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1.2.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2.4《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2.5公司相关通知、要求。

1.3适用范围

1.3.1适用范围:北京市东城区黄图危改二期西部会馆项目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中国北京市东城区黄图危改二期西部会馆项目之泛光照明深化设计、供应及安装分包工程

2.2、工程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

第三章、风险分析

3.1、风险分析

3.1.1传播方式:口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结膜传染以及空气传播。

3.1.2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3.1.3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保持1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该用肥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

3.1.4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

3.1.5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3.1.6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在10~14天。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该传染病隐蔽期长,发病症状和普通感冒有共同处,不易鉴别,症状变化因人而异,需要14天的观察和医学检测,综合判定风险较大。

第四章、组织结构与职责

4.1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4.1.1机构组成

现场成立项目经理领导下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项目疫情期间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也是疫情期间项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安全员

成员:项目全体人员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设在现场会议室。

4.1.2主要职责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项目疫情防控应急指挥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A.配合总包单位在项目施工工地的专项应急预案。

B.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及相关单位报告突发应急感染情况。

C.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配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及总包单位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求援和配合政府应急工作。

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工作,负责疫情的上报工作。

副组长:负责疫情防控宣传、上班前组织所有工人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掌握防控措施、人员入场自查登记并建立每个人的档案、每天对管理员、工人进行体温检查和记录、安排专人对办公区、食堂、职工宿舍、卫生场所等进行消毒处理工作。

成员:协助配合组长和副组长的工作,督促自己所属人员的防控管理工作。

物资采购组:负责后勤保障、测温仪、消毒液、口罩等物品的采购供应。

2、成立体温检测和人员入场检测小组共3组,每组2人,每组由安全员和资料室或库管员各抽1人组成(其中:一组为:崔金泉和王保生负责办公区域上班人员的检查;二组为郭志奇和张尚清以及颛清录和郭喜兵负责工人宿舍区域进入人员的检查;三组为:王锦国和赵卫强(上班时间)以及程本山和陈冠仲(全天时间),负责施工现场进门人员的检查),严格按规定内容进行详细检查、询问、登记,建立每个人的疫情防控档案。每组情况每天汇总至石绪安处,由石绪安统一上报相关部门。

3、人员进场后,对项目部管理员及入住项目部的监理等人员进行检测登记建档。

4、作业人员进场后,安排3个检测组在工地主大门和次门入口处对所有初次入场的工人进行体温及身体状况检测登记并建档,生产经理及各劳务班组负责组织人员和维持秩序;检查中发现有发烧、呼吸困难、咳嗽、四肢乏力等情况的,有湖北人员或与湖次人员有接触的人员,应劝其回家进行隔离或区医院检查,在无病情后再回工地上班,同时将该情况报告组长,由组长汇报相关部门。

5、从开工起至疫情结束止,各劳务班组负责对自己的工人进行体温及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如出现发烧、拉肚子、呼吸困难、咳嗽、四肢乏力等情况的,应及时到就近的医院就诊,同时告知项目安全部门。

五、疫情防控物资储备

1、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部门、物资采购部门等相关人员对开工前和开工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

2、设专用临时隔离室一间、办公室一间,由安全部门抽石绪安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物资发放并做好登记,在2月7日前完成。

3、办公区、职工宿舍、生活区、工地大门入口处张贴疫情防控知识和防控措施的宣传资料(包括正确使用口罩、饭前洗手、不聚集、不外出等内容),由安全部门负责,在开工前张贴到位。

六、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防控措施

1、开工前,组织进行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宣传和防控措施的部署。

2、由安全部门组织培训疫情防控人员的专业培训,包括体温检测仪的使用、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食堂管理。

3、张贴宣传画对全体人员进行教育。

七、消毒防控措施:

1、由安全部门组织,由何东具体负责于开工前对办公区、职工宿舍、库房、厨房、卫生间等进行全面消毒。

2、正式开工之后,每天至少二次以上对卫生间、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3、其他办公区、职工宿舍、库房、厨房、现场值班室等区域每天进行一次以上全面消毒。

4、会议室在会议完后,必须进行喷洒消毒处理。

5、外出公办及采购物资回到现场后,必须第一时间进喷洒消毒。

6、新工人进场,必须对人与外界接触部位进行喷洒酒精消毒处理。

7、消毒人员必须戴好口罩及护目镜。

八、、复工前的排查工作

1、全面排查复工人员基本信息:项目部复工前期,要求上报复工后管理人员、劳务人员花名册。

2、疫情防控期间,避免使用来自疫区的劳务人员,加强劳务人员的筛查,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体温检查,并填写个人健康信息。须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接受14天的封闭监督性医学观察。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健康体检和个人防护培训,并建立健康档案,不准私招乱雇使用零散工和无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

3、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返回施工现场后,由疫情排查组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每日对其进行两遍测温及观察,全面排查项目部住宿人员宿舍、卫生间、食堂并进行全面消毒,控制各房间内居住人员不得超过4人,注意食堂食材安全,食堂炊事员进行健康体检,严禁人员聚集用餐,及时对食堂残留食物进行清理,减少传播途径。对管理人员办公室、卫生间、仓库进行全面消毒工作,整理日常办公用品,严格排查可携带病毒类物品,并做好记录,对非必要物品进行清除。

4、复工后日常防控措施

(1)加强项目部环境卫生整治,对办公、宿舍、卫生间、食堂、库房等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脏乱差和卫生死角。每日进行两次喷雾消毒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办公室、卫生间每日不少于2次通风工作,食堂、卫生间洗手处必须摆放洗手液,宣贯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项目部所有施工人员上下班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宣贯人员回到宿舍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宿舍内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办公区、生活区各留置临时隔离房间一个,每日进行消毒,留作应急使用。

(2)项目部进行全员实名制登记及健康排查制度,对进出工地人员姓名、籍贯、来去方向、交通方式及时间等信息实施真实、动态记录,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定点医院,严禁在工地留宿

(3)全员实名制登记及健康排查制度,对进出工地人员的姓名、籍贯、来去方向、交通方式及时间等信息实施真实、动态记录,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送往定点医院,严禁在工地留宿。施工现场大门值班登记有建设单位统一进行严格登记准入管理。

(4)防疫宣贯及个人防护制度,安全保卫组对管理人员、劳务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贯、普及、提高全体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人员防疫期间的个人行为、作业行为、班前、班后行为,做到人人懂防疫,人人在防疫。佩戴口罩常态化,施工现场、办公场所和人员聚集的公共场合需佩戴医院口罩,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

(5)人员分流制度,上下班、就餐均采取分时制度,避免人员密集接触。施工现场作业期间,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人员聚集,作业人员间距应保持1米以上。视工作情况,最大限度的控制进入现场人员数量,宿舍及生活区内人员不得聚堆聊天、娱乐等。

(6)项目部严格落实项目经理带班制度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管理,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确保在岗在位、通讯畅通。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完善传染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若出现疫情时应迅速实施隔离,拨打疫情防控部门电话并向卫生院报告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及建委等上级领导部门。

(7)信息报送制度,疫情排查组每日进行信息统计,按照公司、建设单位、政府部门需求上报项目部疫情防控信息,不得瞒报。实行日常定时报告制度,每日报送进出人员信息,正常情况下实行零报告。

(8)防控物资保障制度,做好施工现场内人员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生活保障物资充裕,配备齐全消毒药品和口罩等相关物资,由专人外出采购。外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出入时间、路线做好登记备案。

九、工地大门疫情防控措施

1、项目大门由专人进行值守,值守人员必须戴好口罩及护目镜。

2、为便于管控人员,只准许次门和中门人员进出工地。

针对建筑⼯地⽤⼯涉及外来⼈⼝地域⼴、⼈员密度⾼、流动性快等特点,做好我市建筑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作,切实保障建筑业企业员⼯及⼴⼤务⼯⼈员的⾝体健康和⽣命安全。

(⼆)编制依据

⼭西省委、省政府已于20xx年1⽉25⽇18时起启动重⼤突发公共卫⽣事件⼀级响应。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市委、市政府的⼯作部署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

(三)⼯作原则

1、统⼀领导,分⼯协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领导下,明确住建系统⼯作职责,协调各单位联防联控,规范部署,积极处置,步调协调,⾏动有效,切实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

2、依法防控,科学应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案规定,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作,充分运⽤先进科学技术,提⾼防控⽔平。

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不断提⾼疫情防范意识,健全住建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员、设备等应急准备⼯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监测,适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四)适⽤范围

本预案适⽤于本市⾏政区域内建筑⼯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作。

⼆、防控组织

为做好我市建筑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特成⽴忻州市建筑⼯地防控应急⼩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管及分管领导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忻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管科,张寿鹏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杰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主要⼯作

(⼀)严格把握开(复)⼯条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把全市各类房屋和市政⼯程必备条件。对本辖区建设⼯程实施开(复)⼯严格报批制度。

全市各类房屋和市政⼯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建⽴健全疫情防控管理体系。⼯程建设各责任主体已建⽴以主要领导为负责⼈的疫情防控⼯作管理体系,贯彻落实防控⼯作部署和有关要求,成⽴由总承包单位牵头的施⼯现场防控⼩组,制订疫情防控⼯作⽅案、健康检查制度、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员和⼯作职责,并报送属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项⽬管理⼈员已到位,已落实防控措施,组织开展防控⼯作。

2、全⾯开展⼯作场所卫⽣消毒。各责任主体按照防疫要求,落实环境消毒制度,做好个⼈卫⽣防护和⽣活垃圾装袋清理,消除⿏、蟑、蚊、蝇等病媒⽣物孽⽣环境。⼯作场所、尤其是⼈员密集的⼯作场所、员⼯集体宿舍,保证⾃然对流通风,若⾃然通风不⾜,安装⾜够的机械通风装置(排⽓扇),确保充分通风透⽓。

3、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作。提⾼对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要意义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了解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措施,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觉做好⾃⾝防护。教育引导从业⼈员注意个⼈卫⽣,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纸⼱遮掩⼝⿐或采⽤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即使⽤流动⽔和洗⼿液洗⼿。对⽬前在疫情重点地区休假的⼈员,由所在企业负责逐⼀联系,要求其在未收到通知前,暂缓返回我市。

4、实施施⼯现场全封闭管理。以项⽬部为单位,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到⼯作作业区、⽣活区与外界围挡封闭。建⽴实名制管理制度,对进出⼯地的所有⼈员登记造册,记录姓名、籍贯、⾝份证号码、来去⽅向及时间等信息,实施动态记录,严格控制⽆关⼈员进⼊施⼯现场。

5、设置体温检测点及配备必要的防护⽤品。在施⼯作业区、⽣活区设置体温检测点,并配备符合规定的体温检测设备。准备⾜够数量的医⽤⼝罩,确保每⼀名进场作业⼈员均能按规定佩戴。储备⾜够的消毒剂并掌握其配制使⽤⽅法。

6、配备专职卫⽣员。施⼯总承包单位负责协调配备⾜够的专职卫⽣员、保安⼈员和值班⼈员。专职卫⽣员负责监测体温、通风消毒、发放并监督使⽤个⼈防护⽤品、宣传教育等。

7、做好⼯地⾷堂安全卫⽣管理。确保⼯地⾷堂⼯作⼈员持有健康证,佩戴合格⼝罩;改善盥洗条件,为施⼯⼈员提供饭前洗⼿的必要盥洗设施和洗⼿液。

8、落实应急处置措施。提前与当地卫⽣健康部门协商,明确收治医院,⼀旦发现从业⼈员出现疑似症状,确保及时送院诊治。落实单⼈单间固定场所⽤于来⾃疫情重点地区的⼈员或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切实明确开(复)⼯防控措施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责令各建筑⼯程建设、施⼯、监理单位严格执⾏属地管理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统⼀调度、统⼀监管,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坚决防⽌疫情输⼊、传播,保障⼯作现场⼈员⽣命安全。

1、强化进场⼈员管理。⼀是施⼯现场和⽣活区、办公区暂时⽆使⽤需要的出⼊⼝,应及时关闭上锁,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施⼯现场和⽣活区、办公区的围挡或围墙必须严密牢固。出⼊⼝使⽤期间,必须由专职卫⽣员对进⼊⼈员进⾏测温、登记,核对⼈员情况,确保⾝体状况良好。对来⾃或去

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员,施⼯企业需安排固定场所,按照要求进⾏不少于14天健康监测,未发现疑似症状⽅可上岗,误⼯费⽤按有关规定严格执⾏,不得进⾏变通。⼆是施⼯现场和⽣活区、办公区实施24⼩时巡逻制度,确保与本⼯程项⽬⽆关的⼈员严禁进⼊。对出⼊施⼯现场和⽣活区、办公区的⼈员,实⾏严格的登记管理。对进出⼈员,要询问和记录具体情况和原因,劝说其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外出的要做好个⼈防护。三是加强外来⼈员管控。已登记管理⼈员和劳务⼈员以外的⼈员,确需临时进⼊施⼯现场和⽣活区、办公区的,由建设单位、施⼯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指定专⼈进⾏接待,询问有关情况、检查⾝体状况和个⼈防护情况,进⾏登记,经允许后进⼊,并监督其及时离开。

2、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各责任主体单位开⼯时不搞开年饭,不召开⼤型会议,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严禁从业⼈员携带野⽣动物和家禽家畜进⼊⼯地,坚决抵制⾷⽤野⽣动物;督导从业⼈员外出时做⾜防疫措施,尽量减少到通风不畅和⼈流密集场所活动;对未按规定佩戴⼝罩的⼈员,不允许其进⼊有限空间作业或进⼊会议室、⾷堂等⼈员聚集的.公共场所;空调⼯作场所应调节⾜够的新风分配量,并每周对新风房、过滤⽹等进⾏清洁、消毒⼆次以上;配送材料、物资等的外来车辆进⼊施⼯现场时,车上⼈员不得离开驾驶室,货物、物资由项⽬部安排⼯地内⼈员接收和装卸。

3、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安排专⼈每天了解员⼯健康状况,每天对每⼀名进场作业⼈员进⾏体温测试,建⽴体温测试记录。⼀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员,第⼀时间隔离观察,送院诊治。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卫⽣健康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属地政府和卫⽣健康部门做好病毒消杀和流⾏病学调查等⼯作。

4、建⽴值班值守和疫情报告制度。建⽴值班值守和疫情报告制度。各责任主体和各项⽬要严格落实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值班管理。安排专⼈实施24⼩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带班领导和值班⼈员要确保在岗在位、通信畅通。落实专⼈专班,每⽇要按规定向属地及上级属地⾏业主管部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

四、认真做好突发情况处置⼯作

(⼀)当⼯地⼈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律不得进⼊施⼯区域、办公区域,并⽴即送到卫⽣健康部门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并按照疾病控制部门要求做好应急处置。

(⼆)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疑似病例或确诊后,⼯地应⽴即停⼯并封锁场地,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开展疫情防治,并及时向属地⾏业主管部门报告,项⽬经属地疾病控制部门评估合格后⽅可复⼯。

五、加强监督执法、强化责任追究

全市各级建设⾏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机构要将防疫⼯作的落实作为开(复)⼯条件审查的重要内容,在⽇常检查中增加对⼯地疫情防控⼯作的检查,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建筑⼯地,⼀律从严从重处理。对因⼯作不⼒、不负责任、措施不当造成⼯地传染病疫情扩散传播或对施⼯⼈员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上级有关规定实⾏责任倒查;对不报、缓报、漏报和瞒报疫情的和⾏动迟缓、措施不⼒导致疫情发⽣及传播的单位和个⼈,要依法追究责任。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