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1

根据区委《关于深化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状况及发呈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

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

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

20xx年农夫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同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平安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

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

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缘由分析

(一)面上致贫缘由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

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夫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条件差。

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

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便利。

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缘由

贫困户致贫缘由许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给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给等。

主要缘由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

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

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

调查发觉,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

在农村,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峻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索

一是要统一思想相识。

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相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

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爱护、漂亮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

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

总结以往扶贫的阅历,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详细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加相结合。

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动的同时,要充分动员,骨干,发动群众主动参加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加相结合。

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

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支配、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动,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

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缘由,通过帮助发展不行能脱贫,须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

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夫教化、农户评比、宣扬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养,学习创业技能,增加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念。

(五)进一步注意实效。

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

切忌状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

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2

依据市政协工作支配,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状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

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仔细实行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支配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肯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看法》,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方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加机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化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依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根据县为单位、规模限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缘由、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驾驭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状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究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允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

我县根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安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运用的精准度。

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化、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加社会扶贫的意识,特殊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爱好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

二是对社会扶贫的相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

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短板。

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相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

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

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行能解决问题的,它须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

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详细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

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

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详细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开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别脱节问题。

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看法和要求,干脆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开向镇、队双向发文,相互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化,转民风,增信念。

一是要重视宣扬动员工作。

注意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扬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妙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加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念。

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

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化的前提下,要实行敏捷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究组织引导优抚户,依据自身实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实力。

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

要避开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平安,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

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旧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究,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

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动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

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

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行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依据贫困户生产实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

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实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实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

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安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镇、村、工作队,要统筹支配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刚好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

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

依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看法》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方法》要求,xx县委于6

月26日召开了十二届四十次扩大会议,专题探讨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化分析致贫缘由、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确定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化细致的调查探讨,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化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

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状况综合报告如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