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安保维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镇安保维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1
近年来,xx镇党委、镇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审时度势,整合行政资源,创建了司法与信访信息联通、力量联合、工作联动的“三联”工作模式,把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及时化解在基层或引导到依法处理轨道,全镇呈现出了社会和谐稳定态势。
去年以来,xx镇共联合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x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x%以上,避免越级访、集体访x余起,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发生。
一是信息联通,畅通矛盾纠纷排查渠道。
xx镇成立了司法、信访联合接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司法、信访、法庭、民政、妇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在全镇x个村及各有关单位明确了维稳情报信息员,通过各节点信息员及时把各种矛盾纠纷信息反馈到联合接访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做到“上下联通,耳聪目明”,在全镇切实形成了“中心一点,网状覆盖”的二级信访信息网络。
xx镇还建立了“一周一排查”制度,对于一般矛盾纠纷责成村调委会协调处理,对于易激化、易引发上访苗头的重点矛盾纠纷由综治办协调涉案部门、包村领导主动下访、超前预制、联合调处;对于重大信访案件,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决定,制定处理方案。
二是力量联合,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xx镇将信访与司法联合,进一步充实了办公人员力量,形成了合力,改变了过去各部门单枪匹马的被动局面,有效地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激化;将信访与司法的结合,既让司法资源在信访工作中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又使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从而推进了信访工作的依法治理。
对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镇司法所与信访办协调互动,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化解,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信访与司法部门联合出面接访、调处和化解矛盾。
三是工作联动,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
xx镇司法所和信访办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在工作上配合,使职能融合,力量统一调配,互相联系与合作,做到有访必接,有案必查,并且耐心地做好说服和疏导工作,及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限期处理,使初信初访的一次办结率达到x%以上。
通过司法、信访职能的有机整合,将信访问题的处理纳入正常的法制化轨道,以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法制宣传、纠纷调解等手段为广大来访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做到了人民调解和信访问题有法可依、依法施策、依法调处。
同时,通过矛盾受理、调处、分流、反馈在同一平台进行,避免了群众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奔走,为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纠纷调处的效率。
乡镇安保维稳工作落实情况汇报2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文件精神,切实把信访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有效的控制了集体上访,减少了重复上访,遏制了非正常上访。
现将今年以来的信访工作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强化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将信访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镇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
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掌握各村的信访情况,并积极参加市信访联席会议,同时完善了集中处理信访突发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一年来召开联系会议4次,准确地研判当前信访工作形势,并解决了突出的信访问题。
2.健全工作机构
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我镇健全了工作机构,充实信访工作人员,同时加大对信访工作的投入,切实改善了办公条件,信访工作特殊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积极推行各村信访代理制度,各村主职干部为信访工作主要接待人员,代理信访工作。
3.领导接访和包案责任
我镇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以干部深入一线为表率,确保了每个工作日都有1名领导负责接待。
一年来做到了所有案件按期办结率100%,确保了信访率100%。
4.坚持大接访和大下访
我镇信访工作人员认真接待了每一位来访群众,同时对来访者情况登记造册,及时将上访情况反映给镇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彻底解决办事敷衍推诿,办理超时,越级上访等不良现象发生,最大力度的将上访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2010年共接访26人次,在大排查基础上深入基础化解矛盾纠纷13起。
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
镇党委、政府坚持每月集中开展1次矛盾排查调处活动,对信访、维稳工作进行全面布置。
在节假日、重要会议的召开以及重大活动的举行期间,开展专项的排查调处制度。
严格执行了“有事急报告,无事报平安”的“零报告”和值班制度。
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体系,我镇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完善了《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完善了信访维稳工作机制。
镇综治办建立了信访维稳专项台帐,保障了我镇全年信访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办结群众诉求
1.着力解决问题,减少越级访
我镇高度重视群众的越级访所反映的问题处理,今年以来,发生的2起越级上访事件都得到了妥善的办理和处结。
维护社会稳定,基础在社区,着力点也在社区、村办,社区、村办组织的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维稳工作的成效。
各社区、村办要有充足的人员配备,切实履行人员职责,明确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成员配合抓的工作格局,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能力。
四、加大排调力度积极有效及时稳妥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
及时、妥善地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保持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我们一是建立健全社区、村办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社区、村办稳定。
二是建立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广布维稳信息员,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主动介入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深入探索适合新形势发展的维稳新模式。
三是强化社区、村办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网络向辖区企业单位、特定群体延伸,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社区、村办,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高度关注和及时化解群体性事件。
五、加强普法宣传扩大社会普法面预防、减少和遏制犯罪的发生
严格落实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社区、村寨、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促进依法办事。
只有扩大社会的普法面,让群众懂法并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让群众知道什么是做得做不得的什么是违法不违法的。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有效遏制社区、村办内青少年犯罪。
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具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六、强化社会管理提高政府服务社会的能力
现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有些滞后,漏洞不少,引发了许多不稳定问题,工作有时被动。
因此,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工作总结《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一是健全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
在社区广泛宣传《信访条例》《治安处罚法》《婚姻法》等普通的法律知识及各行政单位的办事程序流程,明确信访联络员,加强上下沟通,积极强化社会管理对维护稳定工作的保障。
二是社区、村办要承担对群众生活保障的关护功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因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不安定因素。
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需要。
三是完善社区、村办事务公开制度,营造良好的社区、村办民-主氛围。
在出台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之前进行必要的听政,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引导社区、村办居民以理性、有序、合法的程序反映自身利益诉求。
这样切实提高政府的社会服务的能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七、开展平安创建,督促党政领导干部维稳政绩考核
中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平安建设,把开展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把党政领导干部维稳政绩考核工作作为领导提拔降职的典型来抓。
以创建“平安社区”活动为载体,以“基层基础年”建设为契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维稳政绩考核的力度,按照和-谐发展、服务实战、突出重点、专群互动、人技结合的原则,通过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治安防控能力,建立起集打击、防范、控制和管理于一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创建平安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质性效果。
第一是加强领导。
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小组成员要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各有关部门领导,要认真深入社区和广大农村基层,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差距,切实推动联系社区社区和广大农村基层加快建设。
第二是明确责任。
平安建设的责任主体是乡镇,各乡镇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乡镇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明确各自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互相沟通协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形成创建的合力。
第三是狠抓落实。
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这就要要求乡镇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经常性制度建设,如值班制度、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奖惩制度等;加强业务制度建设。
实行联合办公,联动联调,专兼职结合,保证了每起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结果。
三是完善基层调解网络。
以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龙头,以村调委会和专职治保调解员为基层,其他调解组织形式为补充,在每个村委会都设立了规范化的调解室,明确一名村委会副主任与调委会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体系。
(二)抓排查,强化责任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
坚持镇、村、组三级矛盾排查制度。
党政联席会议每月听取一次综治工作情况汇报,镇里每月排查一次,村及单位每星期排查一次,明确镇、村及单位一把手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综治格局。
二是坚持领导亲自抓。
领导亲自参与,亲自抓是工作上台阶的关键。
按照“一个矛盾、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今年3月,独木水库库区被淹没土地的非移民多次扬言要越级上访,为了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镇党委曹书记亲自带队,深入上访老户家中与其交心谈心,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政策、摆道理,真心实意地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推心置腹地与他们交朋友,最终使他们放弃了上访的念头。
三是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
我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
每个工作日都安排有镇党委、政府领导亲自接访,直接听取群众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明确提出了解决和化解的时限,因没有政策依据无法解决的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将工作,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四是坚持边界纠纷联防联调机制。
由于我镇与外县市区相接壤,地理位置较为复杂,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较为突出。
今年来,我镇狠抓区域间的协调配合,运用联合调处的办法,分别与周边乡镇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联调会议,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大批跨地区矛盾纠纷。
光山头村与麒麟区珠街乡庄科山村的山林权属纠纷,因双方协调及时,才避免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抓调处,筑牢防线
通过排查分析。
积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和转化。
一是抓“早”。
针对矛盾纠纷多发性季节、地域,要超前做好预防工作,防范未燃。
大力推行“调一线”工作方法,即信息在一线掌握,隐患在一线消除,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及时稳妥地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群体性事件及“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二是抓“斜。
就是针对可能引发事端的轻微矛盾纠纷,做到及时排查发现,及时妥善调处,避免事态扩大。
三是抓“快”。
就是要做到调解迅速及时,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和信息沟通网络,及时发现及时调处。
调解人员获取矛盾纠纷信息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常四是抓“细”。
就是疏导工作要细致认真,矛盾纠纷在初始阶段,有可能表现异常激烈,调解人员除要控制局势外,还要细心观察矛盾纠纷的起因、性质和双方当事人的特点,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抓好疏导工作;五是抓“苗头”。
就是充分发挥矛盾纠纷信息网络的作用,及时反馈信息,纠纷露头,速做工作,把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迅速抑制或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抓制度,健全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党员包户的模式建立防控网络。
二是健全矛盾纠纷月排查分析例会制。
每月26日召开分析例会,听取村前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情况报告;排查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交流纠纷调解经验,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
三是要实行包案调处制度,将纠纷具体落实到每个包案领导和干部身上,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溃江浪村委会挖吉沟村民何树兰,因土地权属纠纷上诉到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后,对法院判决不服,多次到盛市、县越级上访。
为防止上访人再次上访,镇党委政府落实了包案领导和干部,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其动态。
四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年终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严格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