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精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精选备课教案一
《黄昏》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0xx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语文精选备课教案三
《黄昏》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进一步感悟散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景物,感悟作者所展开的联想,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展开的联想,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茅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喇(lǎ)(喇叭)(喇嘛)
叭(bā)(喇叭)
鸥(āu)(海鸥)(鸥群)
燥(zào)(干燥)(燥热难当)
轰(hōng)(轰动)(轰鸣)(轰轰烈烈)
叠(dié)(重叠)(堆叠)(峰峦叠嶂)
焰(yàn)(焰火)(气焰)(势焰)
溶(róng)(溶洞)(溶解)(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画面……)大作家茅盾笔下的黄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