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目的
为了保证电源的正常使用,切实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为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现场的施工进度。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
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三、常见的电气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四、预防措施
3.1电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
(2)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无癫痫、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实发性昏厥及其他妨碍电工作业的病症和生理缺陷。
(3)熟悉电气安全规程和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4)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触电急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5)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相应的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电工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已取得《特别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证》,并经定期复审合格,才能从事允许作业类范围内的电工工作。
3.2电工作业人员电气安全的职责
(1)无证不准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
(2)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得违章作业。
(3)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
(4)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并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
(5)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
(6)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3.3安全用电的措施
(1)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我国电力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事故预防的要求,应重点抓好如下措施。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施工措施
搞好安全施工是电力施工企业的第一任务,为此,必须首先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施工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电力施工企业及其工程项目部,应由主管生产的领导和总工程师组织,以经营计划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参加,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安全施工的实际需要,编制年度或单位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逐级上报,由企业行政正职审批后执行。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的范围应包括以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目的的一切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以及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术开发研制、验所需的器材、设备、资料等。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企业领导审批后,应与施工计划同时下达,同等考核。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施工处,应在分管范围内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2.安全施工措施
工程项目的一切施工活动必须要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送变电工程的一切施工活动还必须要有安全施工作业票),作业指导书中必须有专题的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交底记录上签字认可。无安全施工措施和没有进行交底的,不准进行开工。
一般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须经施工处专责工程师审查批准由班组技术员交底后实施。
重要的临时设施、重要施工工序、特殊作业、季节性施工、多工种交叉等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须经施工技术、安全监督等部门审查,总工程师批准,由班组技术员或施工处专责工程师交底后执行。
重大的起重、运输作业,特殊高处作业及带电作业等危险作业项目的安全施工措施及方案,须经施工技术、机械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审查,经总工程师批准,由施工处专责工程师交底并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不包括送变电工程)后执行。送变电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填写,经施工队(班组)技术员和安全员审查,由施工队长(班组长)签发后执行。
施工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安全施工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针对项目施工的特点指出危险点和重要控制环节与对策。
(2)明确作业方法、流程及操作要领。
(3)根据人员和机械配备情况,提出保证安全的措施。
(4)针对工业卫生、环境条件,提出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的标准。
(5)提出出现危险及紧急情况时的针对性预防与应急措施。
编制人员、施工人员均应参加安全交底,并填写安全交底记录。作业过程需要变更措施和方案,必须经原审批人员同意,并有书面签证。
对于相同施工项目的重复施工,技术人员应重新根据人员、机械、环境等条件,完善措施,重新报批,重新交底。
二、抓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确保全体人员受到应有的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制度和相应的安全与健康知识、安全素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培训。
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班组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应由总工程师负责,在人事教育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配合下,每两年进行一次。
在每年年初和新工程开工前,应组织参加施工活动的全体人员进行一次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制度的学习、考试与取证,做到持证上岗工作。
对新入厂的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代培工,实习和参加劳动的学生以及聘用的其他人员等)应进行不少于40个课时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是指公司级(工程项目部)、施工处级(专业工地、施工队、专业公司)、班组级。
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本班组、工种安全施工特点、状况:施工范围所使用工、器具的性能和操作要领;作业环境、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文明施工要求。
送变电、水电施工企业临时招用的当地民工在施工前,必须有施工负责人讲解工作范围、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宣讲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监护制度,并做好安全监护工作。
对从事电气、起重、司炉、焊接、爆破、爆压、特殊高处作业人员和架子工、厂内机动车驾驶员、机械操作工及接触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射线、剧毒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对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以及职工调换工种等,必须进行适应新操作方法、新岗位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对因违章及事故责任而下岗的职工,复工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培训,必须使所有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触电、中毒、外伤等现场急救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三、建立班组所有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
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的安全健康与环境工作负全面责任。
1.班组长的岗位职责
(1)对本班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负直接管理责任。
(2)负责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与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规程、规定、制度及措施。带头遵章守纪,及时纠正并查处违章违纪行为。
(3)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及时总结与布置班组安全工作,并做好安全活动记录。
(4)认真进行每天的“站班会”和班后安全小结。
(5)每天检查施工场所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督促本班组人员正确使用职业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
(6)负责进行新入厂人员的第三级安全教育和变换工种人员的岗位安全教育。
(7)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负责组织本班组参加施工的人员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对未签字的人员,不得安排参加该项目的施工。
(8)负责本班组施工项目开工前的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检查、落实并签证确认。对危险作业的施工点,必须设安全监护人。送变电施工企业的班组长,应负责安全施工作业票的审批工作。
(9)督促本班组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收工时及时清扫整理作业场所。
(10)贯彻实施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的管理办法,做到奖罚严明。
(11)组织本班组人员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及时改进班组安全工作。
2.班组技术员的岗位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工作。
(2)协助班组长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与执行上级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规程、规定、制度及措施。
(3)负责一般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措施的编制和安全施工作业票的填写(送变电公司的班组技术员应负责安全施工作业票的审查)以及交底工作,并监督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
(4)协助班组长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和施工项目开工前安全文明施工条件的检查。
(5)参加本班组的事故调查分析,协助班组长填报事故登记表。
3.施工人员的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规程、规定、制度和措施,自觉遵章守纪,不违章作业。
(2)正确使用职业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并在使用前进行可靠性检查。
(3)施工项目开工前,认真接受安全施工措施交底,并在交底书上签字。
(4)作业前检查工作场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下班前及时清扫整理作业场所。
(5)不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或非本专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及工器具。
(6)正确使用与爱护安全设施,未经施工处专职安全员批准,不得拆除或挪用安全设施。
(7)施工中发现不安全问题应妥善处理或向上级报告。对无安全施工措施和未经安全交底的施工项目,有权拒绝施工并可越级报告。有权制止他人违章: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对危害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8)认真参加安全活动,积极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建议。
(9)发生人身事故时应立即抢救受伤者,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及时报告;调查事故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分析事故时应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防范措施。
四、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克服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1.安全检查的方法
要进行安全检查必须先成立一个安全检查小组,配备适当的力量。规模、范围较大的检查组,应由企业领导带队,由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参加,深入施工现场,发动群众进行检查。如是专业检查可由专业科室牵头进行。检查前,施工处(队)、班组应先发动群众进行自查,形成群众性的检查不安全因素的活动,只要把自查、自检、互查与互检和上下检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检查一般采用现场检查、召开汇报会、座谈会、调查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全公司性安全检查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项目工地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专业施工处(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班组实行每日安全巡查制度。
安全检查可分为一般性检查、阶段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方式进行。
2.安全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安全设施。
(1)查思想。查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指出领导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检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是否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2)查制度、查管理。查企业领导是否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生产技术负责人是否抓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五同时”的要求是否得到落实(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查安全网、安全日活动是否正常;查工人群众是否参与了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查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查安全信息是否能迅速传达到班组。通过检查,评价规章制度是否有效执行。
(3)查事故隐患、查安全设施。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现场的劳动条件、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查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存放和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查锅炉、压力容器、气瓶的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查孔洞、平台梯、通道是否符合要求,查消防器材是否按照规定放置并进行定期检查更换:查安全工器具是否进行定期检查试验、登记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安全检查是一种发现事故隐患的手段,选择和落实改进措施,消除隐患,克服不安全因素,做到安全生产才是目的。对在安全检查中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限于物质条件不能进行及时整改的,要定出措施、定出时间、定出负责人,纳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限期解决。
当下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并不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重视不够、预防工作及安全措施未认真落实,其次是教育培训得不到加强,诸如职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习惯性违章,再者是安全理念和安全氛围不能营造及构建,现就以上几方面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强力实施,以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能真正得到控制。
一、安全第一全员重视
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施工中只要有人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在地表还是在坑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和职员心里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
1、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2、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目的
为了保证电源的正常使用,切实保证施工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为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保证现场的施工进度。
二、编制依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
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三、常见的电气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按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按事故的严重性,可以分为特大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按伤害的程度,可以分为死亡、重伤、轻伤三种。
如果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四、预防措施
3.1电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
(2)年满十八周岁,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无癫痫、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实发性昏厥及其他妨碍电工作业的病症和生理缺陷。
(3)熟悉电气安全规程和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4)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触电急救法和人工呼吸法。
(5)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相应的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电工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已取得《特别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证》,并经定期复审合格,才能从事允许作业类范围内的电工工作。
3.2电工作业人员电气安全的职责
(1)无证不准上岗操作;如果发现非电工人员从事电气操作,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领导。
(2)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不得违章作业。
(3)对管辖区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负责。
(4)认真做好巡视、检查和消除隐患的工作,并及时、准确地填写工作记录和规定的表格。
(5)架设临时线路和进行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完备审批手续,否则应拒绝施工。
(6)积极宣传电气安全知识,有权制止违章作业和拒绝违章指挥。
3.3安全用电的措施
(1)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通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通常,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持续通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我国电力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事故预防的要求,应重点抓好如下措施。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