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精品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1

1、目的

通过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实施。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确认,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的审批。

3.2各相关部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相关职责的实施。

3.3质量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方案,并监督实施。

4、定义:

4.1环境因素: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4.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5、工作流程:

5.1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

5.1.1可能对企业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5.1.2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5.1.3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5.1.4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5.1.5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要求。

5.2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5.3风险与机遇的类型:

5.3.1质量风险与机遇: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

(1)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大量投诉、召回等风险。

(2)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5.3.2环境风险与机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

(1)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

(2)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3)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4)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5.3.3经营风险与机遇:主要有原材料、员工、设备、供销链、技术、管理、产品、法律、专利及产权。

(1)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2)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3)设施: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4)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5)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5.3.4市场风险与机遇:包括市场容量、竞争力、价格、促销。

(1)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2)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3)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4)促销风险: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5.3.5财务风险与机遇:有融资/筹资、资金偿还、资金使用、资金回收、效益分配。

(1)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2)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3)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4)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5)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5.4风险和机遇的应对

5.4.1风险和机遇识别:公司各部门应针对所负责的过程,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过程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5.4.2风险和机遇评估:各部门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评估确定其级别,然后拟定应对措施。

a)风险评价:依据“问题影响的严重程度、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问题出现后解决的难易程度”三方面综合评价。

b)机遇的评价:依据“错过机遇的严重程度、抓住机遇的收益大小、应对机遇的难易程度”三方面综合评价。

5.4.3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与机遇,应对原则:

a)高风险:应设立目标、策划运行控制措施、考虑策划应急预案

b)中风险:考虑设立目标、策划运行控制措施。

C)低风险:暂时维持现状,考虑策划新的运行控制措施。

5.4.4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策划:策划的应对措施应整合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并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产生预期结果、防止或者减少不良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a)处理风险的选项包括:风险规避、冒险以寻求机会、消除风险源、改变可能性或者后果、风险共担、或基于合理的决策承受风险。

b)机遇可以导向:采用新方法,开发新产品,打开新市场,获得新顾客,构建伙伴关系,使用新工艺、其它合适的或可行的可能性,以处理组织及其顾客的需求。

5.4.5以上识别评价结果及拟定的应对措施,由各部门登记在《风险与机遇评价控制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汇总整理。当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风险与机遇评价控制表》。

5.5应对措施有效性评价:

每次管理评审前,各部门负责人评估应对措施的实施有效性,并提交管理评审。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2

1.数据安全风险

*分析:泄露、损毁或未经授权访问数据的风险。

*控制措施:加强数据加密、定期备份数据、实施访问权限控制等。

2.网络安全风险

*分析:网络攻击、恶意软件或病毒感染等导致系统瘫痪或信息泄露的风险。

*控制措施:使用防火墙、安全认证、实施网络监控等来保护网络安全。

3.硬件故障风险

*分析:硬件设备故障或损坏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风险。

*控制措施:备份关键数据、定期检查设备完好性、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等。

4.软件缺陷风险

*分析:软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或不完善之处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功能失效的风险。

*控制措施:定期更新软件补丁、进行系统测试、引入代码审查等措施来控制软件缺陷。

5.供应商风险

*分析:供应商合作中的失信行为、服务质量低下、关键组件缺失等导致项目延迟或失败的风险。

*控制措施:仔细评估供应商信誉、签署合同明确责任、建立备选供应商等来降低供应商风险。

6.技术过时风险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精品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技术风险及防范措施1

1、目的

通过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有效应对风险和机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实施。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确认,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的审批。

3.2各相关部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和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相关职责的实施。

3.3质量部负责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方案,并监督实施。

4、定义:

4.1环境因素:对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4.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的实践,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5、工作流程:

5.1内外部环境因素信息的获取应考虑:

5.1.1可能对企业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5.1.2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5.1.3企业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5.1.4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5.1.5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要求。

5.2风险与机遇识别时机: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5.3风险与机遇的类型:

5.3.1质量风险与机遇: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间接产品质量风险与机遇。

(1)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大量投诉、召回等风险。

(2)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5.3.2环境风险与机遇:主要有自然、人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

(1)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

(2)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3)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4)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5.3.3经营风险与机遇:主要有原材料、员工、设备、供销链、技术、管理、产品、法律、专利及产权。

(1)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2)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3)设施: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4)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5)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5.3.4市场风险与机遇:包括市场容量、竞争力、价格、促销。

(1)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2)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