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优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1
一、考试成绩统计
七年级:参考人数21人,最高分109分,优分人数6人,优分率28.5%,合格人数16人,合格率76.2%,均分79.3分。
八年级:参考人数34人,最高分107分,优分人数10人,优分率30%,合格人数25人,合格率74%,均分86分。
二、试卷分析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一样。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以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一)命题范围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78年级各知识要点和本事要求为考试范围。依据《课标》,现代文阅读选用与语文版《语文》教材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现代语言材料,文言文以《课标》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为主。
(二)试卷结构、题型
1、试卷结构为四大块组合式,结构简约。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写作。
2、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简答题、作文题等常见题型。
(三)试题资料
1、积累与运用
考查资料: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使用、表达本事的考查。
2、阅读理解
⑴古诗文阅读
考查资料:对古诗的理解与赏析;古文阅读材料的选取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考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言词语考查,不简单考查对文言语法知识的掌握。对文章资料的考查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⑵现代文阅读
考查资料:现代文阅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资料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本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4、写作
考查资料:命题作文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本事,注重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考查资料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生答题情景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均不够梦想,这说明学生平时对课内资料的积累整合做得不够,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明显不足。
2、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
3、部分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
4、现代文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结合全文来理解文意,掌握内涵。答题时不习惯紧扣文本资料来解答,而是离开文本自说自话。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
5、诗歌鉴赏的本事比较薄弱,对诗意的理解不够准确。对诗歌的资料与情感熟悉模糊,影响了答题的规范性,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根本答不上来。
6、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阅读题审题不明,层次不清,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
7、学生作文下笔仓促,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主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缺少文采,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书写潦草者也大有人在。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此刻: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信息筛选本事有待提高,对文本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②、解说空洞,只做概括解说,不结合具体资料。③、条理性差。不能针对题目,分条叙述,答题资料混乱。④、整体感知本事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⑤、部分学生答题完全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答案出自自我原由的信息,或者就是相当然的答案。⑥语言表达本事欠佳。表达不流畅,表述不完整,词不达意等现象屡见不鲜。
(3)写作方面:①、审题不清,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意义,影响了全文的立意。②、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本事不够。许多考生选择了亲人的逝去,学习成绩退步,深陷网络等材料。但处理这些材料的时候浮于表面,只是简单的再现当时的情景,没有对这些情景作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从而使立意缺乏深度和新颖性。③、材料的组织本事较差,思路不清,缺乏整体构思。④、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述,没有真情实感。
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2
一、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育办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五年级英语)
(2)、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六一班、六三班和五二班、五一班)
(3)、各学科间的不平衡。(二年级、四年级、五二班语文、数学)
三、学生答卷分析
1、语文:
(1)语文得分率较高的有看拼音写词语、词语填空、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按课文填空等,这与教师平常要求多读多背多写密不可分。
(2)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3)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课外书籍读的少,阅读量小,所以知识储备就少。学生的阅读态度不端正——畏读,有的甚至不做,阅读方法方法不正确——略读、导致阅读能力不强,表现在对在卷面上词语理解出现偏差,准确率不高,分析理解题泛泛而谈,不够深入。
(4)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谋篇布局、选材立意等作文能力偏差,习作立意不新、语言不优美生动,只有骨感,没有美感。
(5)答题不认真,从上交的试卷来看,普遍存在书写潦草、不规范,横不平竖不直,尤其是低年级同学,有的同学作文整篇只有句末一个句号,甚至还有的学生连个句号也没有,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2、数学
(1)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不够好,反映在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解答上,失分率较高。
(2)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但学生任然因计算丢分较多,主要是中高年级对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规律的使用上问题比较多。
(3)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不高。(六年级应用题)
(4)部分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验算,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5)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够把教师教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因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强,衔接性比较强的题目(六年级圆柱、圆锥),少数学生得分率偏底。
3、英语
(1)学生对单词、句型识记不清,遇到单词填空、句式变换这样的问题无从下手。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对于所学到词语、句型、对话等知识不能做到内化,具体情况不能具体对待。
4、品社、科学
(1)部分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点没有全部识记清楚,或者是记清楚了但不会写字,导致失分。
(2)学生知识面狭窄,只停留在课本和手边的小册子上,没有在任课老师的帮助下涉猎更多的相关科目的知识,这将是今后考试失分的一个短板。
四、教与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合格率、优秀率、人均成绩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三)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发挥实效,教学效果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普遍,课改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教研组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备课、上课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教研组缺乏督促,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一)各学科整改措施:
1、语文
(1)教师应当改进识字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低年级在在加强书写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写正确,更要要求学生写美观、写规范、写得体。抓好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优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1
一、考试成绩统计
七年级:参考人数21人,最高分109分,优分人数6人,优分率28.5%,合格人数16人,合格率76.2%,均分79.3分。
八年级:参考人数34人,最高分107分,优分人数10人,优分率30%,合格人数25人,合格率74%,均分86分。
二、试卷分析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一样。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阅读理解也都像以往一样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以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一)命题范围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78年级各知识要点和本事要求为考试范围。依据《课标》,现代文阅读选用与语文版《语文》教材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现代语言材料,文言文以《课标》所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为主。
(二)试卷结构、题型
1、试卷结构为四大块组合式,结构简约。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写作。
2、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简答题、作文题等常见题型。
(三)试题资料
1、积累与运用
考查资料: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的使用、表达本事的考查。
2、阅读理解
⑴古诗文阅读
考查资料:对古诗的理解与赏析;古文阅读材料的选取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考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言词语考查,不简单考查对文言语法知识的掌握。对文章资料的考查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⑵现代文阅读
考查资料:现代文阅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资料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本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4、写作
考查资料:命题作文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本事,注重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考查资料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生答题情景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均不够梦想,这说明学生平时对课内资料的积累整合做得不够,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明显不足。
2、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
3、部分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
4、现代文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结合全文来理解文意,掌握内涵。答题时不习惯紧扣文本资料来解答,而是离开文本自说自话。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本事有待进一步提高。
5、诗歌鉴赏的本事比较薄弱,对诗意的理解不够准确。对诗歌的资料与情感熟悉模糊,影响了答题的规范性,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根本答不上来。
6、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阅读题审题不明,层次不清,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
7、学生作文下笔仓促,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主题不够深刻。语言表达缺少文采,错别字、病句比比皆是。书写潦草者也大有人在。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此刻: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信息筛选本事有待提高,对文本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②、解说空洞,只做概括解说,不结合具体资料。③、条理性差。不能针对题目,分条叙述,答题资料混乱。④、整体感知本事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⑤、部分学生答题完全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答案出自自我原由的信息,或者就是相当然的答案。⑥语言表达本事欠佳。表达不流畅,表述不完整,词不达意等现象屡见不鲜。
(3)写作方面:①、审题不清,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意义,影响了全文的立意。②、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本事不够。许多考生选择了亲人的逝去,学习成绩退步,深陷网络等材料。但处理这些材料的时候浮于表面,只是简单的再现当时的情景,没有对这些情景作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从而使立意缺乏深度和新颖性。③、材料的组织本事较差,思路不清,缺乏整体构思。④、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述,没有真情实感。
教务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2
一、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育办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成绩数据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