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1

在5-9月这个雷雨集中的季节里,为了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对雷电、暴雨等气象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班级开展了三场“知识守护生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能够将有关防雷电、暴雨等灾害的知识带进课堂,走近小学生。

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以及地震和其他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准备这次活动,班级收集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并进行了节目的排练和课件的制作。

在活动开始时,老师宣布了活动的内容,并询问学生们对地震的了解程度。学生们纷纷回答,展示了自己对地震的知识。接着,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希望学生们能够共同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预防地震对人们造成伤害。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分成小队互相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随后,播放了有关地震成因的影片。学生们还出示了他们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的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接下来,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和致灾规律,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一个地区内,可能会发生多种地质灾害,它们之间在成因上是相关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地震会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引发火灾,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发疫病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可能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增加,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也可能引发滑坡等灾害。

学生们还讨论了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当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加。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此外,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最后,班级进行了地震防护演习,以加强学生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对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应对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他们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2

【班会主题:地震的破坏力及地震逃生方法】

自然灾害是毫无情感的,许多人的生命都因自然灾害而丧生。而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了解地震,并希望大家能在本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明白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被载入了历史,那天的14点28分,突如其来的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美丽的县城瞬间崩塌,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受伤的孩子,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它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吗?

二、地震前的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准备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注意重的放在下面,轻的放在上面。床应该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确保门口和庭院通道畅通,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员可以顺利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发生时可以沿着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的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该尽量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等地震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

首先要切断电源和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手或坐垫保护头部。在平房中,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的家具下面伏着,等待时机转移。在楼房中,要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落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等地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过后,在教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上,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在街道上,可以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一旦震动停止,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如果被埋压,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保持冷静。首先移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证呼吸通畅。如果闻到煤气、毒气,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块、木头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余震造成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方法包扎伤口,避免过多失血导致昏迷。要节约食物和水源,防震包里的水和食品要节约使用,可以用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

四、地震后的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的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先救援最近的人,以免错过救人的良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优先救助青壮年,他们可以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以加快救援速度,尽快扩大救援队伍。

2、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通过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被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是否有呼救信号,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在保持通风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的到来。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使用利器刨挖。注意区分支撑物和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被救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的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能够顺利呼吸。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再次伤害被救人员。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不要突然吸入大量新鲜空气,不要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教学小结】

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无法预测,威力巨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会在它发生之前减少很多。同学们,平时多看一些有关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学校计划在下周一、周二进行防震减灾演习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听从教师的指挥,确保演习活动的安全,千万不能在为了安全的演习中出现安全问题。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3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几号?

三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

你明白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

为什么要这么定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明白怎样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问:洪水来,我们应当怎样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

问:暴雪天气,我们应当怎样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最好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1、课余学习安全知识。

2、谈谈珍爱生命的理解。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4

设计思路:

地震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它带来的破坏力是无法估量的。在历史上,我们曾经见证了一系列的大地震,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这些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逃生。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原因和发生过程。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能够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征。

活动准备:

1. 准备一些地震的影像资料和科普动画片,如《地震现场》和《小蟾童》。

2.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枕头、书包、脸盆和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注意。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地震是什么吗?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

二、播放地震的影像资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通过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像,让幼儿亲眼目睹地震带来的破坏力,引起他们对地震的关注和兴趣。

三、围绕录像展开讨论,加深幼儿对地震的理解。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一些问题,如“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和“地震会带来哪些破坏?”通过讨论,让幼儿对地震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播放科普动画片,教育幼儿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通过播放科普动画片《小蟾童》,教育幼儿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避震的方法,如关火、不慌张地向户外跑、保护好头部等。

五、地震演练,让幼儿实践避震的方法。

通过地震演练,让幼儿亲身体验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行动。教师可以模拟地震的情景,让幼儿按照避震的方法进行行动。

六、活动延伸,学习关于地震的儿歌。

教师可以教幼儿学唱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通过儿歌中的动物形象,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即将发生时的预兆。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方法。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态度。然而,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机智性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形式来加深幼儿对地震的认识,以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逃生技巧。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5

教学目的:

1、让孩子观看防震救灾图片,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学习自救方法的重要性。

2、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应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自救以及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如何躲避地震。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演练遇到地震这种突发事件时应如何有秩序地逃生自救以及来不及逃离的情况下应如何躲避。

教学难点:

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前自然界的异常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在我们做好一切的防火、防水、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等等安全工作后是不是我们的生命就万无一失了呢?

请学生谈感受。

(二)、教师讲解有关地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播放地质灾害视频,介绍它产生的原因。

2、讨论强调地震来时注意的问题:

1)、家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2)、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d、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e、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f、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三)、进行简单的防震演练。

在老师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随着地震警报声一响,马上有秩序逃离。

(四)、总结地震这么可怕,是不是我们要时刻警惕?那我们是不是就坐不安,睡不好,学无心?

其实地震来之前是有征兆的。

地震前自然界会出现异常表现,比如动物的行为异常、地面的颤动、水井水位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提前预警的迹象,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够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并且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和演练,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了解地震的危害性和自救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只有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技能,通过造型表现形式创作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介绍、配合视频表演、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汇报上一节课各小组收集到的灾害相关知识,并在进一步观察、游戏、拼摆、讨论的过程中解决画面中表现人物动作这一难点。同时分析内容、表情、环境、构图、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运用,创作一张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爱护环境、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自救技能,通过分析与讨论掌握用造型表现的方法创作一幅关于防灾减灾的绘画作品。

难点:通过画面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

范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成果

1、出示“灾”的艺术字。

2、学生汇报上一节课查阅的灾害相关知识。

(1)灾害的种类:通过PPT汇报或口头汇报。

(2)灾害的危害:结合视频表演三句半。

(3)“防灾减灾日”标志的内容、含义:结合白板课件进行讲解。

(4)安全标志介绍:进行连线题和抢答题。

二、探究表现方法

1、创作一幅画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包括内容、动作、表情、环境、构图、色彩等。

2、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哪个方面?动作。

3、通过游戏解决难点:我来表演你来猜。一名学生表演防灾动作,其他学生猜,并分析猜对或猜错的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1

在5-9月这个雷雨集中的季节里,为了提高儿童和青少年对雷电、暴雨等气象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班级开展了三场“知识守护生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能够将有关防雷电、暴雨等灾害的知识带进课堂,走近小学生。

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以及地震和其他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准备这次活动,班级收集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并进行了节目的排练和课件的制作。

在活动开始时,老师宣布了活动的内容,并询问学生们对地震的了解程度。学生们纷纷回答,展示了自己对地震的知识。接着,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希望学生们能够共同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预防地震对人们造成伤害。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分成小队互相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随后,播放了有关地震成因的影片。学生们还出示了他们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的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接下来,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和致灾规律,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一个地区内,可能会发生多种地质灾害,它们之间在成因上是相关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地震会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引发火灾,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发疫病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可能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增加,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也可能引发滑坡等灾害。

学生们还讨论了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当前,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加。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此外,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最后,班级进行了地震防护演习,以加强学生们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对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到了应对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他们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优质2

【班会主题:地震的破坏力及地震逃生方法】

自然灾害是毫无情感的,许多人的生命都因自然灾害而丧生。而地震作为一种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了解地震,并希望大家能在本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明白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被载入了历史,那天的14点28分,突如其来的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美丽的县城瞬间崩塌,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受伤的孩子,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它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吗?

二、地震前的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准备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注意重的放在下面,轻的放在上面。床应该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确保门口和庭院通道畅通,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员可以顺利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发生时可以沿着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的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