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出现新冠病毒阳性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紧急处置流程,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紧急处置流程1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一旦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时,应如何处置,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和疫情外溢?
处置总则:控制传染源,清除传染源,撤离疫源地,即撤离阳性病例所在区域的患者及陪人(保护易感人群)。
报告:当PCR实验室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时,医疗机构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地卫健委报告,立即登录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小时内网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并根据临床诊断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启动应急预案
(一)疫情波及范围研判及对策
启动应急预案,召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与属地疾控中心、卫生健康委、政府部门共同研判疫情可能造成的波及范围,制定停诊方案、在院工作人员闭环管理方案和患者分流方案。向属地卫生健康委报备停诊方案,经批示后,向社会宣布“封院”事宜。
同时应快速完成以下工作:
1、院办快速通知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在封院前回到各自岗位,并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实时汇报到岗科主任、护士长情况。
2、人力资源部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供各科室在院工作人员名单及数量。后续尽快报告以科室为单位的院外居家隔离工作人员名单(提供给属地CDC)。工作人员名单包括外包人员:保洁、保安、食堂、超市等所有工作人员。
3、医务部: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按病区统计住院患者及陪人名单。
4、门诊部: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滞留门诊患者及陪人名单,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手机号、身份证号、详细现住址、陪人要特别注明是谁的陪人。
(二)应急组织架构及分工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在院工作人员多寡及专业特点,结合在院病例数量及病情,对封院后在院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和赋予以下职责:
1、后勤保障组及职责:由后勤人员、医生、医技、药剂师、护士、保洁和行政等人员组成,指定一人为组长,负责工作量统计,于每日定时上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1)分区负责为各病区患者、陪人及在院工作人员送一日三餐,由组长统计每餐拟进餐人数和已送餐份数,以便合理支配有限食材,做到不浪费,最大限度发挥物用。
(2)组建消毒组:与各科室护理人员协同完成消毒前环境新冠核酸标本采集转运、每日一次的环境清洁消毒、消毒清洁后环境新冠核酸标本采集转运工作。由组长统计使用的消毒液量、环境标本采样管数和采集点位数量。于每日定时上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3)负责生活物资、清洁用品保障:物资进入院区前应经过消毒处理、登记后,方可进入。由专人负责统计进出消毒物资量,于每日定时上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4)负责医疗废物回收、转运,指定专人统计医疗废物转运量(袋数和重量Kg),负责污水应急处置(按照新冠要求处置)。于每日定时上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2、保卫科:负责管控医院门禁(只进不出),设卡口对进、出人员进行核实和管控。协助属地CDC流调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调取监控)。
3、核酸采样组:分区负责辖区所有在院人员新冠核酸标本采集和转运。由专人负责以科室为单位统计采样人数,每日定时上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4、医疗组:负责在院患者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可以离院的患者,做好移驻隔离酒店准备和其他患者转院的医疗保障。
5、护理组:组织在院患者护理、负责环境清洁消毒、消毒效果评价(采集环境新冠病毒核酸标本)。
6、检验组:及时完成在院全员核酸检测和环境物表核酸检测,及时上报检测结果。每日定时汇总核酸检测结果上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7、感控组(公卫工作范畴):
(1)流行病调查组:协助属地CD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视频监控、查门诊挂号信息、甚至门诊日志、辅助科室接诊日志等,协调密接人员和次密接人员集中隔离。
(2)感控督导组:由各科室指定一名医生或护士人员承担本科室感控管理工作,与感控专职人员共同组成督导体系,分区督导,将督导中发现问题和整改措施进行汇总,于每日定时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3)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①在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疫情特点制定环境清洁消毒方案、流程,经科主任审核后,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审批发文,各科室遵照执行,各督导组督导落实。②负责于每日定时收集各督导组感控问题清单,进行汇总。经科主任审核后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③负责于每日定时收集各组数据,完成感控监测日简报。经科主任审核后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8、信息科:维护院内网络正常运转,开发小程序助力应急处置信息收集和上报。
9、药剂科:提供用药和用药指导保障,参与环境清洁消毒及临时指派的其他事务。
10、医学工程部/装备科:负责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及医疗物质保障和维护。
11、党办:负责在院工作人员及院外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并以科室为单位分类统计,于每日定时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12、各科室:①对本科室院内、院外职工进行健康监测,于每日定时报党办。②对在院病例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如三管相关感染监测),及时处置预警病例和上报传染病。③每日对环境物表进行无死角的清洁消毒,并进行每日一次的消毒效果核酸检测评价(根据现状酌情调整检测频次。)于每日定时将环境清洁消毒耗材及标本采集信息报感控相关信息汇总组。
人员管理:在等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期间(24小时内),在院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陪人就地隔离。出现新冠核酸阳性的病区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服、手套、面罩、鞋套(靴套),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患者病情允许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陪人全程佩戴外科口罩。在院每个人实时做好手卫生。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和开窗通风,关闭中央空调系统。所有生活垃圾按照新冠医疗废物管理,鹅颈式双袋双扎,及时密闭清运。院外职工居家隔离,及时向社区报备,遵从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
急会诊、运送物资等需要跨科室时,工作人员应穿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面屏(护目镜)、靴套方可跨区域移动。工作完成后,在指定的一脱间和二脱间依次规范摘脱防护用品,下班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乘坐专用通勤车回隔离酒店。
(一)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管理:发现后应在2小时内由负压120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进一步诊断、治疗。
(二)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者管理:根据属地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并将其于12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三)非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者在院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闭环管理:设立专属在院工作人员单间隔离的独立酒店,专车专用司机接送工作人员上下班,严格按照隔离酒店管理。
5.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四)院感防控组
组长:感染管理科负责人
副组长:
成员:
职责:
1.负责对发生新冠院内感染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
3.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4.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和传播。
5.提供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6.协同市疾控中心进行现场标本的采集工作。
(五)病区护理消毒隔离管理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
职责:
1.负责调度护理人员完成隔离病区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
2.督导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做好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以及病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各项医疗器材、消毒物品的准备。
3.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
(六)后勤安全保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总务科、规划建设科、设备科、药剂科、保卫科所有工作人员
职责:
1.负责病区封闭隔离时建筑布局紧急改造。
2.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准备,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等。
3.在接到封闭楼层指示后,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应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督导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转运和标本院内转运等工作。
5.做好院内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各相关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二、应急处置流程及措施
(一)预案启动
本院内所有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医学检验科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同时通知检出阳性标本科室负责人;医务科立即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医院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及时统筹协调各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二)报告流程
1.医学检验科立即电话报告医务科,同时通知检出阳性标本科室负责人。
2.医务科立即向院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启动本应急预案,并立即向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
4.院内收治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定点科室为感染性疾病科,严格按照《……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整体腾空独立病区启用预案》执行。
(三)处置原则
1.按照“边报告、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各类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启动本应急预案时应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病员量研究并制定所在科室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严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2.积极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取、病原学检查、消毒等工作;查找传染源,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制定并组织落实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对被污染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