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提升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提升措施1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片区安全管理,为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现将具体工作汇总如下:
一、疫情期间职工在岗情况
XXX共计职工XXX人,疫情期间在岗98人。
居家休息16人,其中四人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
二、疫情期间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严禁人员流通
各XX根据要求自7月27日起实行封闭管理,25日起取消运行倒班,封闭管理区域外单位车辆、人员禁止入内;暂停职工各类休假,休息人员居家,不得外出,遵守社区管理规定;除应急保障车辆外禁止一切车辆进出并做好应急车辆进出台账。
2、避免人群聚集
餐厅实行分餐制,不集中就餐,片区人员采取餐厅取餐制,员工打饭后各自返回宿舍就餐,辖区内每天两人按时按规定负责职工体温测量,体温检测正常的职工有序排队取餐,;院内职工除必要工作接触外,减少生活聊天等的聚集;必要会议,以网络视频方式召开。
3、个体防护:员工按规定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防寒保暖,每日早晚两次测量体温,打卡上报,餐厅人员做到“四戴一穿”。
4、病毒消杀:3名专职人员对片区值班室、办公场所、宿舍楼道、垃圾集中收处箱和公共卫生间进行每天两次定点消杀(84消毒液1:100)、通风,登记台账;职工餐厅、安保值班室由工作人员消毒通风。
5、防疫废物单独设立垃圾桶,分类处置。
设置留观室并在留观室内放置生活用品及防疫用品。
6、深入开展片区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
7、配合社区村队联防联控。
居家职工及在岗职工家属,严格按照属地要求封闭隔离,坚决不添乱;成立志愿服务队,配合社区工作。
8、组织督促全体职工进行钉钉打卡,严格准确的报告身体情况和所处位置信息。
9、每日向XXX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上报片区疫情工作开展情况,每周向XXX上报疫情物资使用情况。
三、储备防疫物资,做好严密防护
防疫物资由公司统一采购、配发,能满足应急需求,做到人人有防护,并建立物资动态台账,及时检查、补充、更换。
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总结提升措施2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复工复产的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请各园区和广大企业认真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职责,配合做好以下重点事项:
一、园区防控措施
1.出入管理。
所有进入企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并积极配合园区主入口的问询或登记。
疫情防控期间,外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园区。
2.体温测量。
园区主入口、各楼宇大堂设专人值守测量体温,凡体温超过37.3℃、未正确佩戴口罩、重点区域返园区未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及不配合检查的人员禁止进入。
同时,建议园区在员工进入办公区域时,由园区进行体温检测。
3.楼宇管理。
园区将对公共区域进行每日2次的消毒防疫;在公共部位集中设置“废弃口罩存放箱”,张贴明显标识,每天由保洁员集中处理。
二、企业防控措施
1.企业防控机制。
请企业自觉落实疫情防控单位主体责任,建立企业单位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周密制定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建立“一员一档”,并严格落实执行。
灵活安排员工分批返岗,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建议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弹性工时、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措施。
2.企业人员管理。
对有xx地区往来史、与xx地区人员有接触史的员工,请企业企业加强关心沟通联系,建议他们在疫情稳控后回企;对有以上情况并已经抵企的员工,督促其及时联系所在街镇的村/居委会或入住的酒店等,采取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少于14天等防控措施。
成员:
(四)常设办公室职责
1.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日常事务处理;
2.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消毒、医疗器械等物资的采购、储备工作;
3.负责统一对外报送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及各类表格。
三、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措施
(一)人员管控
重点做好外省、外市、外县来企业办事人员的管控,按照“近期往来人员摸排登记表”“到岗职工花名册”要求,严格进行摸排登记,对近期从外地来企人员,特别要对从xx等疫区来企办事人员进行重点排查,并督促进行主动隔离。
根据区上要求,来人员必须留观14天,设置为省内外地人员隔离区,非公司籍外省外市人员暂缓报到,具体时间视疫情控制情况另行通知。
(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重点开展疫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中的疫情发现、治疗、作业场所卫生要求、传播风险与途径、个人卫生防护及传染病相关知识,要督促员工重点学习,要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员工对疫情情况不夸大事实,不恶意炒作,不传谣不造谣。
各部门各车间要高度重视舆情监测应对工作,强化舆情应急值班值守,及时分析研判,确保舆情平稳,对恶意炒作、夸大事实、发布不实言论的个人和部室,公司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要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17时前向公司防控小组报告疫情发生、发展、变化情况报表,严禁瞒报、漏报、迟报、错报和谎报。
各部门各车间须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认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宣传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员工外出必须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做好自我保护,降低扩散风险,发动职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引导员工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三)工作区域防护
1.上班途中防护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
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防护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
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
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
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防护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
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
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
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进餐防护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
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
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
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
2.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WHO及美国CDC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3.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4.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1)传递文件前后
(2)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4)吃饭前
(5)上厕所后
(6)手脏时
(7)在接触他人后
(8)接触过动物之后
(9)外出回来后
5.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
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五)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xx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xx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