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欢迎阅读和下载。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们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校园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消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

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纪律有一定关联。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不严的学校,校园犯罪事件也会相对增多。

校园犯罪往往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它只能在黑暗中存在。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犯罪者就不敢轻易现身。

阳光即是学校的正气,是全校同学的正气。只有正气高于邪恶,我们才能取得胜利。

在打击校园犯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法律知识,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自己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可以制止他人的违法行为。

2.增强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勇气。侵害校园犯罪无法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缺乏团结起来与犯罪分子抗争的勇气。面对暴力威胁,我们不能束手无策,要勇敢地制止他们。

3.掌握防卫方法。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住处,随时锁好宿舍门,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其次,外出要请假,夜晚要结伴而行,让同学和老师知道你的去向,以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帮助,防止犯罪分子袭击;此外,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

当我们遭受欺负或者面临危险时,要及时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联系,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总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关键。我们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

为了深入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创造明天的美好。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20xx年x月x日,虽然春暖花未开,但我们能够在这里一起讨论校园法律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法治宣讲是华亭县人民检察院和华亭县教育局联合组织的法治进校园活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学会保护自己,珍惜幸福。你们可能会问:法律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法律常识、自我保护和珍惜幸福之间有何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法律常识、自我保护和珍惜幸福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像网络段子所说的:“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去打小怪兽”,幸福就是“我吃鱼,你吃肉,看着别人啃骨头”。我们平时通过一些常识可以避免一些伤害,比如和同学一起回家、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等。但是,有些男同学在一起回家的路上拿打火机偷偷点女生的头发,这种行为危险吗?(大家认为这是犯罪吗?)有些同学看到别人家楼下的一盆仙人掌觉得好看,就偷偷拿到学校送给女同学,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犯罪?)冬天下雪后,几个同学把一个女生抬起来扔到雪堆里,还往身上撒雪,结果一块冰被撒到这女生的嘴里,卡在喉咙里窒息脑袋缺氧,最终下肢瘫痪,玩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算不算犯罪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问题的答案。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规则,用来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我们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来学习、工作和生活。违反游戏规则的人,很抱歉,你就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只能等待或者被封号。在现实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人,也很抱歉,你可能会进入看守所或监狱,失去自由,更严重的是可能面临死刑。学习法律常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可以保护自己,劝告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遵纪守法。当他们遇到被人侵害的时候,学会用法律保护的武器保护他们,这样我们和家人、朋友、同学一起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是幸福的。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法律”的含义。政府、检察院和法院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社会安宁的过程中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依法惩罚坏人。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课表上的安排上课,完成作业。法律就像课表一样,课表上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我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学习。法律也有不同的领域,比如民法、刑法、商法、婚姻法、公司法、交通安全管理法等。民法主要管正常的事情,刑法则管坑蒙拐骗偷等犯罪行为,交通安全管理法则管我们在马路上的行为。

那么什么年龄才是长大呢?根据法律,18岁以下的人都被认定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民法规定,8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属于未成年人,也就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在法律范围内,未成年人的一些行为是受到限制的。比如,你的父母给你买了一辆自行车,你却将它卖掉了,这个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你的这个行为超出了你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能力范围。除非是你的父母签订了买卖合同,这样才是受法律保护的。而18岁以上的人则被认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刑法规定成年年龄是16周岁。只要年满16周岁,不论犯罪行为是否成立,都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刑法共有452条,包括517个罪名。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解释政府收容教养)。所以,多个同学合伙殴打一个同学使其重伤、几个同学抢一个同学钱或生活用品,都是违法行为。

下面,让我们看几个案例。

(1)校园暴力:在北京市的一所职业学院内,几名女学生殴打辱骂其他女学生,并拍摄了羞辱、殴打的视频。这些女学生最终被判刑。校园欺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案例表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院认为,这些女学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破坏了社会秩序,构成了寻衅滋事罪,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

(2)盗窃、投毒: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5岁的少年盗窃和投毒的。这个少年偶然结识了一个无业青年,他们一起进行小偷小摸的事情,甚至盗窃。这个少年最终被拘留,并因涉嫌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4岁的中学生投毒的。这个学生将自己买来的冰袋中加入了毒药,并放在学校同学的课桌抽屉里。导致一名同学因误食而死亡。这个学生最终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犯罪: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家强制戒毒所。一位女医生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征服毒品,开始吸毒,结果陷入毒瘾无法自拔,最终走向了悲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规范。我们要养成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学校规定开始,增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

其次,我们要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护自己和赢得社会保护的方式。我们不要自暴自弃,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人。

再次,我们要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我们要避免阅读黄色书刊、不玩游戏、不吸毒、不随便结交不良朋友等。同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有助于应对紧急情况并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

最后,我们要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的情况时,要及时报警,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单枪匹马与违法犯罪分子对抗。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报告,通过各方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同学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要珍惜生命,远离违法犯罪。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感谢大家!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3

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你有没有见过一些不和谐的场景呢?

有些同学看到他们的同桌有件好东西,就顺手牵羊拿了去;有些同学在地上捡到钱,却不把钱交给老师,而是私自据为己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矛盾,就用恶言伤人,甚至动手打架……这些事情虽然看似小,但是长此以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人生,马家爵也不例外。他从小就成绩优异,是老师和父母的骄傲。高中时,他以优异的分数考上了大学。然而,由于他的父母过分宠爱他,他渐渐养成了抽烟喝酒的坏习惯。

有一天,在宿舍里,他和同学们打牌娱乐。由于输了,他觉得不服气,于是怒火从心中升起,恶念从胆边产生。他抄起菜刀,杀了他的同学,一场悲剧因此发生了。如果马家爵能冷静一点,他的前程仍然可以光明,他能实现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坐在冰冷的监狱里。可惜,一时冲动害了他。

我们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开始,了解法律,遵守法律。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法制社会。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4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加强少年儿童对法律的认识,我们要一起学习和讨论学生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以及自我防范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还要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关注和了解各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守法。不要小看一个小小的好事,也不要因为是小坏事而去做。我们要了解治安管理法,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过马路的注意事项,不打扰别人休息,不破坏文物等等。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一些事情很不起眼,比如随地吐痰,闯红灯,或者携带管制刀具在学校炫耀,但其实这些行为已经违法了。所以我们要学习法律,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学校规范。

有些同学可能很聪明,但把心思用在调皮捣蛋上,喜欢逞强好胜,惹其他同学的麻烦。比如突然伸脚绊倒别人,打伤同学,故意破坏公共物品,或者欺负弱小的同学。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话,遵守纪律法规。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岁呢。但是即使你没有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措施的,比如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工读学校矫治等等。同时,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避免犯错误。

其次,我们要帮助他人,抵制不良诱惑。如果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甚至家人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及时阻止,给他们讲解法律,让他们认识到违法的后果,这样我们就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诱惑,比如金钱、物质,还有一些不良的享受。我们要抵制这些诱惑,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放松自己的防线。

首先,我们要谨慎交朋友,拒绝不良交往。交朋友对我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人抽烟喝酒、打牌跳舞、打架斗殴,追求低级趣味,他们会利用我们好奇心强、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力和控制力薄弱等特点,以物质引诱、暴力威胁等方式,使一些抵抗力薄弱的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我们要避免涉及成人误乐场所,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现在有很多成人娱乐场所,比如歌舞厅、酒吧、迪吧、网吧等,有些人混迹其中,寻衅滋事。我们要远离这些地方,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再次,我们要注意互联网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但是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注意,有些网吧就是一个问题。它们无序发展,衍生出暴力游戏、沉迷聊天、色情等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我们要警惕不良网络的危害,避免沉迷于网络世界。

最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他们往往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判断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如果我们不及时正确地教育引导他们,就容易产生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不法侵害,比如敲诈、殴打、抢劫等。如果碰到这些情况,我们要增强辨别能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应变能力,保护自己,正确应对。如果受到非法侵害,要及时向学校、家庭或其他监护人报告,让他们帮助制止。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学生之间的打架事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不要私自报复,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

最后,我们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身边做起。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提高鉴别能力,慎重交朋友,不虚荣攀比,增强防范意识,掌握自救本领。这样我们才能学法、懂法、守法,健康成长。

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学习法律,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守法、抵制不良行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5

同学们:

为了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青少年成长的法律法规,你知道哪些呢?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同学们能够多掌握一些法律常识,对照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能够利用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自己。

什么是未成年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什么是犯罪?简单地说,犯罪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盗窃、抢劫、杀人等,会受到判刑、抓进监狱的严重处罚。

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犯罪和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不会偷、抢。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湖北大冶的震惊全国的“9·13”大冶罗桥中学抢劫案中,有两名未满18岁的少年参与。他们因为缺钱,决定去学校抢劫。他们手持水果刀等武器,在学校抢劫学生并殴打他们,最终被判刑。

还有一些案例也很引人注目,比如海南“龙虎帮”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恶虎”陈里入狱时还未满16岁。他本来是个乖孩子,但受到了不良影响,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未成年人犯罪并不遥远,它在我们身边。

听完上述案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震惊。这说明了一点,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任其发展,有可能滑向犯罪。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遵守法律法规。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只要你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比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观看不良内容、进入不适宜场所以及其他严重违背公德的行为。同学们特别要注意避免这些行为。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全社会都在努力。家长和学校要履行好监护职责,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管理。公安机关要及时查处报案,确保社会安全。同时,我们作为未成年人自己也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守法、自律。

最后,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珍惜学习机会,坚持在校学习,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高鉴别能力,不要模仿犯罪行为。谨慎交朋友,避免和不良人员交往。切勿虚荣攀比,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增强防范意识,保持警惕。掌握自救本领,保护自己的安全。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为保护人类的家园行动起来吧!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6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

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马克思也说过:“我们必须遵守组织的规则,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混乱。”国家有国法,学校有校规。

这些法律法规是维护国家和学校秩序的基本规则。为了国家的发展和学校的和谐,我们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规定,这是毫无疑问的。

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成为文明学生,我们必须用智慧的眼睛、清醒的头脑、理性的行为,去观察学校和社会,去做事,去为人。

我们还年轻,常常迷茫和清醒并存。我们必须压抑青春的冲动,收敛青春的野性,迈向理性,抛弃感情的冲动,走向成熟。用校规和法律规范我们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

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上自来水龙头,捡起地上的垃圾,当你不小心撞到对方的时候说声对不起,见到老师问声好……这些都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做的。因为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浩瀚大海也是由百川汇集而成的。

文明的细节就像水里的沙子。不管怎样随波逐流,总会沉淀下来,其中一些甚至会变成珍珠,成为引人注目的存在。

自觉遵守校规,提升法制观念,做文明学生,必须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坏习惯会让你的生活陷入黑暗和低谷,而好习惯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光明和理性。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的精神价值,是看他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会做些什么。”我们必须坚持培养好习惯,无论有无人监督。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欢迎阅读和下载。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将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们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校园犯罪,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消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

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纪律有一定关联。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不严的学校,校园犯罪事件也会相对增多。

校园犯罪往往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它只能在黑暗中存在。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犯罪者就不敢轻易现身。

阳光即是学校的正气,是全校同学的正气。只有正气高于邪恶,我们才能取得胜利。

在打击校园犯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法律知识,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自己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可以制止他人的违法行为。

2.增强与犯罪分子斗争的勇气。侵害校园犯罪无法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缺乏团结起来与犯罪分子抗争的勇气。面对暴力威胁,我们不能束手无策,要勇敢地制止他们。

3.掌握防卫方法。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住处,随时锁好宿舍门,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其次,外出要请假,夜晚要结伴而行,让同学和老师知道你的去向,以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帮助,防止犯罪分子袭击;此外,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

当我们遭受欺负或者面临危险时,要及时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联系,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总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民主与法制进步的关键。我们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

为了深入开展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创造明天的美好。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20xx年x月x日,虽然春暖花未开,但我们能够在这里一起讨论校园法律常识,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法治宣讲是华亭县人民检察院和华亭县教育局联合组织的法治进校园活动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学会保护自己,珍惜幸福。你们可能会问:法律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法律常识、自我保护和珍惜幸福之间有何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法律常识、自我保护和珍惜幸福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像网络段子所说的:“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去打小怪兽”,幸福就是“我吃鱼,你吃肉,看着别人啃骨头”。我们平时通过一些常识可以避免一些伤害,比如和同学一起回家、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不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等。但是,有些男同学在一起回家的路上拿打火机偷偷点女生的头发,这种行为危险吗?(大家认为这是犯罪吗?)有些同学看到别人家楼下的一盆仙人掌觉得好看,就偷偷拿到学校送给女同学,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犯罪?)冬天下雪后,几个同学把一个女生抬起来扔到雪堆里,还往身上撒雪,结果一块冰被撒到这女生的嘴里,卡在喉咙里窒息脑袋缺氧,最终下肢瘫痪,玩的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算不算犯罪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问题的答案。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种规则,用来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我们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来学习、工作和生活。违反游戏规则的人,很抱歉,你就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只能等待或者被封号。在现实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人,也很抱歉,你可能会进入看守所或监狱,失去自由,更严重的是可能面临死刑。学习法律常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可以保护自己,劝告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遵纪守法。当他们遇到被人侵害的时候,学会用法律保护的武器保护他们,这样我们和家人、朋友、同学一起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是幸福的。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法律”的含义。政府、检察院和法院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障社会安宁的过程中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依法惩罚坏人。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按照课表上的安排上课,完成作业。法律就像课表一样,课表上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我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学习。法律也有不同的领域,比如民法、刑法、商法、婚姻法、公司法、交通安全管理法等。民法主要管正常的事情,刑法则管坑蒙拐骗偷等犯罪行为,交通安全管理法则管我们在马路上的行为。

那么什么年龄才是长大呢?根据法律,18岁以下的人都被认定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民法规定,8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属于未成年人,也就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在法律范围内,未成年人的一些行为是受到限制的。比如,你的父母给你买了一辆自行车,你却将它卖掉了,这个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因为你的这个行为超出了你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能力范围。除非是你的父母签订了买卖合同,这样才是受法律保护的。而18岁以上的人则被认为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刑法规定成年年龄是16周岁。只要年满16周岁,不论犯罪行为是否成立,都要接受法律的惩罚。刑法共有452条,包括517个罪名。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解释政府收容教养)。所以,多个同学合伙殴打一个同学使其重伤、几个同学抢一个同学钱或生活用品,都是违法行为。

下面,让我们看几个案例。

(1)校园暴力:在北京市的一所职业学院内,几名女学生殴打辱骂其他女学生,并拍摄了羞辱、殴打的视频。这些女学生最终被判刑。校园欺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案例表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院认为,这些女学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破坏了社会秩序,构成了寻衅滋事罪,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

(2)盗窃、投毒: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5岁的少年盗窃和投毒的。这个少年偶然结识了一个无业青年,他们一起进行小偷小摸的事情,甚至盗窃。这个少年最终被拘留,并因涉嫌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名14岁的中学生投毒的。这个学生将自己买来的冰袋中加入了毒药,并放在学校同学的课桌抽屉里。导致一名同学因误食而死亡。这个学生最终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3)犯罪:有一个故事发生在四川的一家强制戒毒所。一位女医生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征服毒品,开始吸毒,结果陷入毒瘾无法自拔,最终走向了悲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规范。我们要养成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学校规定开始,增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

其次,我们要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自律、自强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护自己和赢得社会保护的方式。我们不要自暴自弃,要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人。

再次,我们要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未成年人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我们要避免阅读黄色书刊、不玩游戏、不吸毒、不随便结交不良朋友等。同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有助于应对紧急情况并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

最后,我们要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的情况时,要及时报警,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单枪匹马与违法犯罪分子对抗。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向老师、家长报告,通过各方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同学们,有句古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你们现在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要珍惜生命,远离违法犯罪。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感谢大家!

民警进校园法制宣讲稿3

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你有没有见过一些不和谐的场景呢?

有些同学看到他们的同桌有件好东西,就顺手牵羊拿了去;有些同学在地上捡到钱,却不把钱交给老师,而是私自据为己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矛盾,就用恶言伤人,甚至动手打架……这些事情虽然看似小,但是长此以往,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