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禁毒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来了解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险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
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难点:
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准备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和卡片。
3.师生合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如禁毒主题的横幅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相关知识:
国际禁毒日的由来:1987年6月12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并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和创设的禁毒主题环境,揭示活动的主题:“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
学生讨论观看禁毒图片的感受,自主探究,了解毒品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教师提问:什么是毒品?毒品包括哪些?毒品对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观看禁毒录像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集体朗读毒品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和危害性。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损害大脑、心脏和呼吸系统功能,使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吸毒过量引起死亡占吸毒死亡的50%以上。吸食海洛因成瘾者平均存活时间为8至10年。
三、成立“向毒品SayNo”专案组
学生角色转换,以“霹雳警察”的身份分析典型案例中人物染指毒品的主要原因,重点商讨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对策,探求预防毒品和拒绝毒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海洛因好奇,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为找钱持枪抢劫被抓获。(主要原因: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
案例2:李红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受到朋友的不良影响,吸毒成瘾,学业荒废。(主要原因:他人的不良影响)
案例3:一位三好学生轻信别人的话,帮助运送毒品,最终染上毒瘾并走上犯罪道路。(主要原因:轻信别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吸毒容易由吸烟引起)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高警惕,善于分辨坏人,懂得在危急时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发扬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
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毒运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简介我国在禁毒运动中取得的成就,倡导“向毒品SayNo”禁毒计划。学生交流合作,商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毒运动(如取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共同设计宣传画报、禁毒专刊,向周围社区和村里宣传)。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正确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刺激和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接触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不能碰。
课后实践:
1.学生搜集身边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找机会参加与禁毒相关的宣传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故事教育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师生互动,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爱惜生命远离危害”。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大家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有哪些呢?请举手回答。
2.讲解: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使人上瘾的物质和精神药品。常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冰毒、海洛因、可卡因、大麻、止咳水等。长期吸食这些毒品会上瘾,对人体有害,而且易感染疾病。过量使用会导致死亡。
3.播放《虎门销烟》片段,展示毒品的危害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哪些危害?
1.毒品破坏身体健康。
(1)毒品摧毁消化功能。
(2)摧毁神经系统。
(3)摧毁呼吸和循环系统。
(4)易感染传染病和艾滋病。
2.毒品导致家庭破裂、经济负担。
(1)丧失工作能力。
(2)家庭经济破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3.吸毒导致堕落和犯罪。
4.吸毒对社会造成危害,成为全球公害。
四、通过宣传短片,向学生讲述吸毒者的故事,进行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毒品的知识和危害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么做?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对意见或转移话题;
四是秘密报案(告诉你信任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110);
五是当毒贩或毒友逼迫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立即告诉你的老师或长辈。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毒品的知识和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发现有人吸毒或犯罪时,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为了自己的健康、家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请远离危害,爱惜生命。最后,全班站起来,一起读《青少年预防毒品十诫》。
一、不要因追求刺激而吸毒。
二、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三、不要因贪图享受而吸毒。
四、不要因解愁而吸毒。
五、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谎言,比如某种毒品或吸食方法不会上瘾。
六、不要结交有吸毒或贩毒行为的人。如果亲友吸毒,一要远离,二要劝阻。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禁毒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来了解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险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
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难点:
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准备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和卡片。
3.师生合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如禁毒主题的横幅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相关知识:
国际禁毒日的由来:1987年6月12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并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和创设的禁毒主题环境,揭示活动的主题:“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
学生讨论观看禁毒图片的感受,自主探究,了解毒品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教师提问:什么是毒品?毒品包括哪些?毒品对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观看禁毒录像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集体朗读毒品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和危害性。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损害大脑、心脏和呼吸系统功能,使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吸毒过量引起死亡占吸毒死亡的50%以上。吸食海洛因成瘾者平均存活时间为8至10年。
三、成立“向毒品SayNo”专案组
学生角色转换,以“霹雳警察”的身份分析典型案例中人物染指毒品的主要原因,重点商讨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对策,探求预防毒品和拒绝毒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海洛因好奇,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为找钱持枪抢劫被抓获。(主要原因: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
案例2:李红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受到朋友的不良影响,吸毒成瘾,学业荒废。(主要原因:他人的不良影响)
案例3:一位三好学生轻信别人的话,帮助运送毒品,最终染上毒瘾并走上犯罪道路。(主要原因:轻信别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吸毒容易由吸烟引起)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提高警惕,善于分辨坏人,懂得在危急时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发扬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
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毒运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简介我国在禁毒运动中取得的成就,倡导“向毒品SayNo”禁毒计划。学生交流合作,商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毒运动(如取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共同设计宣传画报、禁毒专刊,向周围社区和村里宣传)。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正确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刺激和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接触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不能碰。
课后实践:
1.学生搜集身边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找机会参加与禁毒相关的宣传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图片和故事教育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和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