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但是总有不法分子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这些行为要坚决抵制,下面小编整理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篇1
根据相关文件的的通知要求,我乡成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我乡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现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食品流通环节专项整治情况
一是严格落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监督食品批发商、零售商严把进货关,督促其在购进食品原辅料时,认真检查供应商和原辅料检验合格证明文件,做好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确保食品原辅料质量安全。二是突出监管重点。以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对象,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为重点品类。突出重点管控范围,加强监管,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截止到1月15日,共检查各类食品销售者20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
二、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情况
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检查,特别对于乡镇小餐饮店,要求小餐馆控制好食物制作的基本卫生条件,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指导农家宴、婚丧嫁娶宴请以及其他群体性聚餐承办者规范食物制作,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截止到1月15日,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户次,其中学校食堂1户次。
下一步我乡将继续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一是严格落实各村信息员食品安全工作报送制度,确保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加强巡查,严格市场准入把关;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通过更多简单有效的宣传方式让食品安全深入人心,让老百姓从自身开始建立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四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用心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篇2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渗透,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广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我社严格按照南充市XX区农牧业局和南充市XX区供销社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XX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高农牧函〔2020〕号)文件要求,在供销系统开展了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及督查行动。现将专项整治及督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从2020年12下旬开始,区农牧业局、区供销社、区商务局、区粮食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和质量监督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我社参加专项整治集中大检查1次,出动执法人员1人次,集中力量检查食品经营主体5个,检查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2个,收缴假冒伪劣食品数量100公斤,查处假冒伪劣食品货值0.3万元,举办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1次,开展宣传活动2次。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责任,精心安排部署
在参加了全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我社按照省供销社副主任杜春茂同志的重要批示,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一是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对下属企业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二是成立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主任曾先伟为组长,监事会主任何扬、副主任刘林和副主任林丽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行政办,罗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问题收集、材料报送等工作。
(二)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
为使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严厉打击农村市场假劣食品,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高压态势。我社积极组织专人在重点对象、重点区域和下属市场发放食品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册,张贴12315、12331、12365等投诉举报电话,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鼓励广大市民举报违法违规行为,最大程度地杜绝假冒伪劣食品在市场上流通、倾销。
(三)突出重点,深入市场整治
7个联合部门组成的检查人员深入龙门街道办、江东农贸市场进行集中大检查。一是重点检查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部分农村集市、食品批发市场;二是重点检查方便食品、酒水饮料、肉及肉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三是重点检查食品假冒、侵权“山寨”、食品假货、“三无”产品、劣质产品等。
(四)加强督查,保证食品安全
我社对所属的各类经营网点及下属的江东农贸市场、松林农贸市场、航空港农贸市场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到将假冒伪劣食品拒之门外,保障优质食品的供应。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环节又多,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诚信体系和行业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生产经营不规范,存在潜在隐患;二是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还需要加强,部门间相互交流沟通机制仍需健全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食品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律意识,督促引导食品企业严格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二是完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加大对摊点商贩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进一步建立食品市场诚信档案,通过建立诚信档案,把好市场销售关,防范和制止假劣食品流通,扶持质量好、信誉高的食品进行市场销售。
四是我社将积极主动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和农业等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整治工作,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认真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篇3
三月底,XX县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印发
XX县市场监管局要求,全县各乡镇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农村小作坊、小餐饮、食杂店、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农村地区学校食堂、校园以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等重点场所和农村集体聚餐、农村集市和庙会等开展集中监督检查,要突出端午、中秋、国庆等重点时节,突出高风险和重点食品以及问题多发的生产经营主体的检查,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着力规范农村食品小作坊、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市场秩序。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自检自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和建立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XX县市场监管局强调,此次集中整治要抓好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及应急处置工作,夯实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基础,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严防严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截止20XX年6月20日,XX县市场监管局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重点隐患,开展检查食品生产主体45户次;检查食品销售主体960户次。其中: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105户次;检查餐饮服务主体1892户次。其中:学校食堂63户次,校园周边餐饮服务提供者25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3户次检查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3个次;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主体32户;收缴假冒伪劣的食品数量25公斤;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3件;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32人次;开展规范化建设的农村食品经营店32个;组织开展宣传活动62次,发放各类宣传物品资料600余份。我们重视亲自抓,坚持督促引导与严厉打击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宣传教育并重,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XX县市场监管局有决心在接下来工作中,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职责,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宣传培训、日常监督等方式,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农村假冒食品安全监管活动中来,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篇4
按照《XX县农业局等7部门关于印发 针对农村广泛存在的“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和过期食品等现象,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目的就是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依然存在的“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销售,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山寨”知名品牌误导消费者,假冒食品、“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问题严肃查处,全力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安排部署专项整治工作,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食品,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随机抽取辖区小卖部进行检查,乡食安办工作于1月16日随机抽取白云村境内小卖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的现象。 三、工作经验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