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工作之前最好做好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村级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村级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方案范文1

为做好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和湖北省乡村振兴局《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一)识别认定新增监测对象

1.年度监测范围调整。

在2021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基础上,综合考虑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物价指数变化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调整等情况,2022年拟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900元为参考(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为准),研判“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综合考虑刚性支出,以及在就医、上学、就业、产业、遭遇意外事故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合理确定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2.关注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

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全面排查。

重点关注脱贫户特别是2020年脱贫的贫困户、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和明显减少特别是收入在监测范围内的农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特别是单人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近两年新识别和申请低保的农户、农村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新致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多子女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农户、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等。

3.拓展完善排查方式。

要加强部门协同能力,在主要依靠基层干部排查的同时,充分用好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拓展预警信息来源渠道,提高排查工作实效。

对排查发现符合条件的农户,要全部纳入监测对象,落实监测联系人,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帮扶计划,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4.调整优化识别程序。

按照“入户核查初判、数据比对、村级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公告确定”的程序开展监测识别,监测对象认定的信息比对、帮扶计划制定与识别程序同步进行。

(1)入户核查初判。

村级在排查中获取预警信息后,组织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入户核查。

对初判符合监测范围的农户,指导其填写数据比对“承诺授权书”,按照信息采集表精准采集基本信息、风险信息、收入信息等。

(2)数据比对。

由县级乡村振兴局协调民政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及时反馈给乡镇、村。

对半年内新纳入低保对象、特困人群开展过数据比对的,可不重复开展比对。

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比对结果共用。

(3)村级评议公示。

村级采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扩大会议等方式进行民主评议,结合数据比对结果,形成初选监测对象名单并在村、组内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4)乡镇审核。

乡镇对各村上报的初选监测对象进行逐户复核,提出针对性帮扶计划后上报县乡村振兴局。

(5)县级公告确定。

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审定乡镇上报的监测对象名单、帮扶计划并进行公告,确定最终监测对象并及时组织乡镇、村信息员将其相关信息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同时与相关行业部门共享监测对象名单,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工作程序要确保精简规范、提高实效。

公示环节只在村内开展一次,不少于5天,原则上识别认定程序一般不超过15天,在确定监测对象后,落实监测联系人和完成帮扶计划制定不超过10天。

对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生活陷入严重困难事实清楚、群众普遍认可的,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并落实帮扶措施,后履行识别程序。

(二)排查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稳定情况

1.对已标注“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开展“回头看”,重点排查家庭收入是否持续稳定半年以上、“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是否持续巩固、风险是否稳定消除。

2.对核实发现风险消除不稳定和整户无劳动力的监测对象进行回退;对标注风险消除后又出现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识别程序重新纳入监测帮扶范围。

(三)排查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1.对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的帮扶情况进行排查,重点关注措施是否精准对应、及时到位、全面有效,是否存在“一兜了之”等突出问题。

2.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风险。

3.对于返贫致贫风险较为复杂的,要全面认定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并结合风险类型和农户需求因人因户落实帮扶措施。

4.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要优先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

5.对排查发现收入已稳定超过监测范围半年以上、“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经帮扶后稳定消除的监测对象,或返贫致贫风险自然消除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开展工作总结(6月8日前完成)。

各乡镇对2022

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上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本次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统一安排,全国同时行动,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县级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大排查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具体抓,切实负起责任,给予集中大排查工作充分的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县直相关单位、各驻村工作队也要全力配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工作统筹。

各乡镇要准确把握集中排查工作的具体要求、关键环节、方法步骤,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加强协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注意把握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要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对入户调查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合并,防止重复入户和填表登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三)严把工作质量。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规范履行纳入程序,要杜绝“唯收入论”、应纳未纳、体外循环等现象发生。

对已纳入的监测对象及时进行帮扶。

要紧盯数据质量评估中发现的疑点数据,进村入户核实核准各项数据,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切实做到“三一致”。

(四)强化督导指导。

集中排查期间,省、市乡村振兴局和县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对各乡镇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进行实地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标准把握不严、程序履行不规范、工作进度滞后等问题。

对工作不认真、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作风不实等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村级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方案范文2

一、目的和意义。

我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于X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当前,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是我区脱贫攻坚中心工作。

其中,针对“返贫隐患户”“致贫风险户”的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更是我们巩固脱贫成效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类人员是我区现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底线,必需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及时找准风险隐患、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预防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今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工作基础,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做到因户精准施策,确保国家、省各类扶贫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二、工作任务。

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紧盯现阶段最难啃的“硬骨头”,摸清我区对象底数,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动态问题短板,压实行业与地方帮扶职责,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补齐短板弱项、解决存在问题,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有效预防返贫及新增贫困发生。

同时,按照督战结合、以督促战原则,充分发挥区纪委区监委机关、区督查督办局脱贫攻坚战督查监督和纪律保障作用。

持续巩固全区脱贫成效,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

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隐患的人口,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一旦出现返贫和新致贫,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享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实施精准帮扶。

(二)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守望相助,形成防止返贫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

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主要采取开发式帮扶措施,支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通过劳动增收致富。

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

对“X+X”保障因动态原因存在问题短板的,确实发挥行业扶贫部门职能职责,及时落实帮扶政策,确保保障到位。

(四)坚持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

处理好外部帮扶与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勤劳致富导向,注重培养贫困群众和监测对象艰苦奋斗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四、工作内容。

(一)监测对象。

第一步:排。

各乡(镇)组织力量,对已脱贫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够稳定的,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家庭困难户进行全面摸排并作为拟监测对象。

县脱贫办汇总后对拟监测对象开展信息比对工作,将比对后审定名单分发到县级行业部门和各乡(镇)。

注:2019年“两摸底”摸排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不纳入排查范围。

第二步:评。

根据走访核实的情况,乡(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评议,共同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将拟监测对象的名单报县级脱贫攻坚办审定。

第三步:访。

县脱贫攻坚办统筹组织力量对照初步监测名单开展进村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对发现其他家庭生活实际困难的农户,应纳入初步监测对象并入户核实。

第四步:录。

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根据审定的名单,入户采集新增边缘户信息,由乡(镇)组织人员在国家系统中录入新增边缘户,标注新增脱贫监测户。

对监测过程发现的新增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在国家系统补录。

省扶贫开发局将国家系统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录入的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平台自动汇总后形成各级防止返贫监测台账。

第五步:测。

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20xx年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

对“两不愁三保障”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乡(镇)初审后上传至县脱贫办,县脱贫办审核后确定为预警监测对象,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

第六步:补。

县级行业部门要根据预警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会同乡(镇)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应限时完成补短帮扶。

对预警的脱贫监测户,要对照20xx年脱贫退出的标准,对标补短,全面达标;对预警的边缘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救助。

第七步:销。

完成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后,县级行业部门在大数据平台中提出销号申请;县级脱贫攻坚办组织核实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批准销号。

销号后,县级行业部门应将相关情况在本行业信息系统内及时更新。

六、帮扶内容

(一)明确帮扶责任。

各乡(镇)要针对边缘户落实确定帮扶责任人,及时开展走访入户,了解边缘户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并共同商定帮扶措施。

同时,驻村帮扶单位要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将辖区内边缘户的帮扶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和“两联一进”群众工作统筹推进。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各乡(镇)〕

(二)产业就业消费扶持。

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监测对象给予项目资金、技术等必要的帮扶措施,帮助其稳定发展产业;对具备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监测对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精准提供就业岗位,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实现就业;对需要销售扶贫产品的监测对象,积极搭建销售平台,主动做好产销对接,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用好“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多渠道觖决农产品运卖难问题;对有特殊困难的易地搬迁群众,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的产业、就业问题,让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农业畜牧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县扶贫开发局、各乡(镇)〕

(三)安全住房保障。

对边缘户唯一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在政策支持范围内,优先安排项目,或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给予一次性补贴措施予以解决。

脱贫监测户若因各种灾害导致住房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予以解决。

〔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乡(镇)〕

(四)基本医疗保障。

对重病、长期慢性病、残疾等因病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县卫健、医保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十免四补助”和“三保三补三基金”医疗保障政策,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医疗救助措施。

〔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医保局、各乡(镇)〕

(五)义务教育保障。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特别是家庭教育支出过高的边缘户,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参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给予教育资助。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