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精选1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

1、完善政企沟通机制。

在县电视台等资本新闻媒体开展专栏,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引导更多有志之士返乡创业。

坚持县工业富县领导组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月度工业分析调度制度、企业诉求收集交办制度。

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民营企业大走访,走访企业590余家,对接要素项目27个,人才要素项目6个,土地要素项目17个,科技要素项目正式签约2个。

2、营造尊重企业家良好氛围。

充分肯定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动模范等各种评选表彰人选,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3、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

安排工业培训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各类人才、经济主管部门和乡镇负责人进行分类培训。

上半年我县共举办2次大型企业家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家及时了解新兴产业格局演变中的战略机遇,通过学习提升了企业家综合管理能力,开拓了企业发展新思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1、优化审批服务。

大力推动“照后减证”,逐步实现“照后能营”。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办事“一网、一门、一次”。

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解决民营企业“注销难”问题。

2、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

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减少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

3、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不得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

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项目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盘活闲置工业资产和项目。

4、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

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妥善处理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的问题。

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去产能、去杠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不搞“一刀切”。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发展受阻。

虽然各级政府通过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但目前办证难、注销难等一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保护仍存在问题,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融资普遍困难。

民营企业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担保难、抵押难是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

三是产业升级较难。

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由于市场和经营不善,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面临倒闭状态,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加大服务企业政策宣传力度实现“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目标;扎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现实体企业包联全覆盖,定期召开一次“四送一服”领导组会议、工业富县领导组会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台帐,实行“派单销号”。

二是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要加大企业纾困力度,对符合申贷条件的工业和民营企业实行担保;要加大企业信用等级建设,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对于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支持;要将各级金融机构对工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二)以“滚钉板”精神,服务重点工作出真招

1.精准保障“四大项目”。

通过提升审批质效,优化审批流程,全力为科创载体、重大产业、政府投资项目、民生实事项目提供审批服务保障。

截至目前,17个科创载体项目已开工4个、批复可研1个、办理核准2个、正招标2个;3个省重大项目中2个已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21个市重大项目中18个已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8项市级、10项区级民生实事工程类项目分别完成立项阶段审批7项、9项;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183项。

2.常态化实施“拿地即开工”。

组建服务专班,紧扣土地挂牌、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关键节点,组织相关部门提前介入,让审批部门“并肩跑”,审批程序“并联跑”,项目落地“加速跑”。

“锡华风电核心装备项目”在1天内集中领取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5张证书,实现拿地后30小时开工,刷新了滨湖区重大项目的开工速度。

3.协同主要审批部门。

积极探索“优化联合竣工验收”,多次与自规、住建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形成“联合竣工验收”实施细则。

5月,区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开设“施工图审查服务专窗”,方便申报企业在政务服务大厅内一站式完成项目建设手续咨询、申报,实现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全链条服务。

在保证安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突破企业用户在办理水电气讯报装业务中各自独立的运作模式,形成《无锡市滨湖区推进企业用户水电气讯协同报装工作方案》,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推进协同办理,努力实现企业用户零材料、零费用、零报批,提高企业用户水电气讯报装介入效率。

4.积极推广“分阶段施工许可”。

以促进项目最快开工为目标,在不突破法律法规底线的前提下,明确以桩基审图结论代替审图合格证,桩基工程不得单独发包等规则,把“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分两个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实现项目地基基础工程先开工的新流程。

9月底,完成对无锡华莱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XDG-2018-15号地块开发建设项目核发桩基施工许可证。

(三)以攻坚精神,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出实效

1.推进精细化政务服务。

动态修订完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在事项“四级四同”基础上,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要素的统一。

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办事服务,合理设置各类主题窗口,全面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无差别综合受理智慧政务服务大厅。

“成全e站”自助终端覆盖点位24个,提供992个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街道)全覆盖,并布点至11个村(社区)和5商业网点。

2.强化信息平台融合。

落实省级文件要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网点,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完成取叫号设备、政务服务自助一体终端接入应用“苏服码”,实现扫码取号、扫码自助办事。

3.打造智能审批模式。

制定《滨湖区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工作方案》,统一三级政务服务网上端口,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文件等应用,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扩大全程网办事项范围,在全市率先实现人防事项全流程网办。

4.深化智慧政务建设。

迭代升级综合服务旗舰店,全区98.4%的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

开设“融驿站”,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便捷的政务服务。

做优政务服务“一件事”,线上支持58项“一件事”在线申报,线下增设“一件事”办理专窗。

将水、电、气等服务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增设水务一体机。

加快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创建工作,荣巷街道在全市首推医保缴纳“掌上办”。

(四)以敬业精神,架好为民服务“连心桥”

1.优化帮办代办服务。

进一步拓宽帮办代办方式,在政务大厅和基层为民服务中心设置帮办代办窗口,通过政银合作平台、一网通办平台,打造帮办代办的“滨湖名片”,为办事群众开通办事“直通车”,进一步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

通过岗前培训、远程指导、窗口实战等方式,培养一批能力强、服务优的业务人员,让企业群众“滨”至如归。

2.主动接受监督。

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的工作要求,以“差评发现—反馈—整改—问题回访—改进提升—总结经验”工作流程,确保群众评价意见有回应、有落实、有整改、有成效。

目前,已实现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好差评”全覆盖,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共设置政务服务“好差评”二维码1032个,“一事一评”窗口54个,事项212个。

今年受理“好差评”整改工单7件,差评整改满意率100%,扫码评价25万余件。

3.畅通热线平台。

认真完成各类工单派发、处置、协调、督办等各项工作,继续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承办人员专职办的责任体系。

同时,密切联系平台与各成员单位,按照需求召开成员单位例会,分析社会热点诉求,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全区各级部门和板块积极努力从“办单”向“办事”,从“解释”向“解决”转变,提高办结率,满意率和落实率。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精选1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

1、完善政企沟通机制。

在县电视台等资本新闻媒体开展专栏,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引导更多有志之士返乡创业。

坚持县工业富县领导组定期会商研判制度、月度工业分析调度制度、企业诉求收集交办制度。

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民营企业大走访,走访企业590余家,对接要素项目27个,人才要素项目6个,土地要素项目17个,科技要素项目正式签约2个。

2、营造尊重企业家良好氛围。

充分肯定企业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劳动模范等各种评选表彰人选,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3、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

安排工业培训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各类人才、经济主管部门和乡镇负责人进行分类培训。

上半年我县共举办2次大型企业家培训活动,帮助企业家及时了解新兴产业格局演变中的战略机遇,通过学习提升了企业家综合管理能力,开拓了企业发展新思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迈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1、优化审批服务。

大力推动“照后减证”,逐步实现“照后能营”。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办事“一网、一门、一次”。

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解决民营企业“注销难”问题。

2、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

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压缩至4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减少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限制。

3、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不得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

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项目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和收益,但社会效益较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同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贴。

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盘活闲置工业资产和项目。

4、保护合法合规企业权益。

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妥善处理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的问题。

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去产能、去杠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不搞“一刀切”。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发展受阻。

虽然各级政府通过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但目前办证难、注销难等一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法制环境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保护仍存在问题,民营企业的利益受损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融资普遍困难。

民营企业主要是依赖民间借贷资金、社会集资等有限形式筹集发展资金,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与国有企业相比较,在贷款资质方面具有明显的劣势,担保难、抵押难是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主要表现。

三是产业升级较难。

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由于市场和经营不善,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和面临倒闭状态,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加大服务企业政策宣传力度实现“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目标;扎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实现实体企业包联全覆盖,定期召开一次“四送一服”领导组会议、工业富县领导组会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台帐,实行“派单销号”。

二是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要加大企业纾困力度,对符合申贷条件的工业和民营企业实行担保;要加大企业信用等级建设,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对于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支持;要将各级金融机构对工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成效与其经营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实行综合考评,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