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主题:《端午粽》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得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基于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等竹叶、糯来、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法进行识字。在写字方面,出于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泛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基于口语交际

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能把句子说完整,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个别学生会出现说半句话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把句子说完整,说正确。

教学目标:

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

任务三: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都做什么?学生齐回答:端午节

学生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学生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学生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同学们,看了视频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爱国诗人

接着老师介绍屈原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并让学生组词。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6.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2)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8.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9.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10.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3、通过图文结合,理解“箬竹叶、糯米、裹着”等词语,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等词语。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端午节习俗和来历。

德育目标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课后生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争论法总结法

教学预备教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主题:《端午粽》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阅读浅近得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三)基于口语交际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等竹叶、糯来、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编儿歌等方法进行识字。在写字方面,出于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一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泛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基于口语交际

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能把句子说完整,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个别学生会出现说半句话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把句子说完整,说正确。

教学目标:

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

任务三: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