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1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提高我们公司的信誉,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定:

1.购进医疗器械时,要选择合法的供货单位,并收集供货单位的有效证件,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购进的产品必须是合法的,并且需要收集相应的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以及质量合格证明。

3.购进首营商品前,需要经过质量部门审核合格,经经理签字方可进货。

4.不得购进未注册的医疗器械,也不得购进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5.购进医疗器械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档案。购进记录应包括购进日期、供货单位、购进数量、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以及经办人和质量验收人员的签字等内容。购进记录应真实、完整,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6.对于效期商品的进货,要严格按照“勤进快销,供需平稳,经营有序”的原则,防止库存积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7.每年对购进情况进行质量评审。

以上是我们公司购进医疗器械的规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2

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质量检查,这是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医院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索证。如果证件不齐全,将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在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必须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标签标识,并建立详细的记录。记录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以及验收人签名等信息。

然后,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逐项核对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和日期等信息。如果有不符或破损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录下来,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最后,医疗器械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是外包装检查,包括检查包装和密封是否牢固,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包装上的产品信息是否清晰完整。如果发现不合格情况,将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其次是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的内包装必须完整无损、无污染、无变形,并且封口要严密。如果内包装不合格,也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

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检查措施,可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3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制度。

首先,医院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验证。如果证件不齐全,就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医疗器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标签标识,并建立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和验收人签名等信息。

此外,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还要逐项核对和清点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和日期等。如果有不符合要求或破损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录,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最后,在医疗器械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是外包装检查,要检查包装和密封是否牢固,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包装上注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准文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清晰齐全。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清晰的特定储运图示和使用的包装标志。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是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的内包装应该完整、无破损、无污染、无变形,并且封口应该严密。如果不符合要求,也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检查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因此,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4

1、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档案由医院的设备科统一建立,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特别是那些价值超过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单独建立档案。

2、档案资料必须完整,不得外借或者遗失。如果科室需要借阅相关资料,必须事先得到相关领导的同意。科室复印的资料也必须妥善保管,未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包括:科室的申购报告、订货合同、发票复印件、出入库凭证付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零配件消耗和补充记录,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资料。

4、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卡,作为建立管理账目的依据。一式两份,一份由使用科室保存,用于清点和管理本科室的仪器设备;另一份存放在设备档案内。

5、保持档案的完整,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对于每一件贵重精密仪器,都要建立一本使用维修记录。每次更换新册时,必须将旧册存入档案中。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4

1、医院各科室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在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的批准下,由设备科负责采购、供应、调配、管理和维修,并由该科室监督其维护和保养。

2、各科室所有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必须进行登记,千元以上或进口的贵重设备,需要建立技术档案,并制定详细的使用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一械一卡一档制度,要求专人使用、维护和保养。一般常用的医疗设备也要进行登记,由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保管。如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器械、仪器的损坏或变质,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予以处分。

3、各科室需要新增贵重器械、仪器设备时,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请单,经设备科审查后,提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审批。设备科会与购置科室和财务科一起参与谈判,方可生效。一般常用的器械设备,由科室申报计划,设备科按计划进行采购供应。不允许科室或个人私自购置器械、仪器设备,如有违反者,财务科将拒绝付款。如强行购置导致经济损失,将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4、需要维修的器械、仪器设备,应填写维修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组织维修。如非故障情况下擅自停机或停产导致经济损失,科室负责人需承担经济责任。

5、报废的器械、仪器设备,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报设备科。设备科派员鉴定后,经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经批准报废的设备,由科室送交设备科进行入库保管。

6、各科室领取到新的器械、仪器设备,如果没有客观原因,一个月内应投入使用。否则,科室负责人需要向院领导提交书面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所有投入使用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工作量登记,以备考查。

7、申报维修的器械及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清洁工作。否则,维修人员有权拒绝维修或退回科室。如科室拒不执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设备科有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8、大型进口的贵重仪器,在保养期到来时,科室应安排保养工作。否则,机构损坏造成的损失,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5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并提高我们公司的信誉,我们制定了以下制度:

1.目的:确保医疗器械质量,提高公司信誉。

2.依据:本制度根据《湖南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检查验收标准》和公司相关制度制订。

3.范围:适用于公司各部门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

4.内容:

4.1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商品时,应认真检查证照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假冒,并妥善保存盖有供货单位公章的资质证件复印件。

4.2在购进医疗器械时,要选择合法的供货单位,并收集供货单位的有效证件,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

4.3购进的产品必须是合法的,要收集产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以及相关的产品标准质量合格证明。

4.4购进首营商品时,需经质量部门审核合格后,经经理签字方可进货。

4.5不得购进未注册的医疗器械,也不得购进无法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4.6购进医疗器械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档案。按规定记录购进日期、供货单位、购进数量、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及经办人、质量验收人员签字等内容。购进记录应真实、完整,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4.7定期对效期商品的进货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勤进快销,供需平稳,经营有序”的原则,防止库存积压造成损失。

4.8每年对购进情况进行质量评审。

通过遵守以上制度,我们将能够确保所购进的医疗器械的质量,提高公司的声誉。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6

医疗设备管理的要点如下:

1.定期维护: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非专门人员不得操作。

2.专人保管:医疗设备需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如果因为失职导致设备损坏或丢失,需要按照设备价值进行赔偿。对于使用年限已久、老化需要报废的设备,需要经过使用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和院部讨论后填写报废单,并获得院部批准方可执行。

3.及时报修:如果出现设备故障需要修理,使用科室要及时向器械科报修,以免影响工作。如果需要请厂家维修,修理费用将由使用科室承担。

4.严禁转让和外借:各类医疗仪器设备和器械严禁转让和外借。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转让或外借,需要填写申请,并经过业务院长审批。

5.调整设备安排:院部有权根据全院情况调整各科的医疗设备。

6.操作规范: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操作程序,也不能随意格式化维修软件和硬盘。在使用仪器前,应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使用完毕后,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回规定位置。

7.环境要求:仪器设备需要在无尘、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的环境下使用。保持仪器表面清洁,无灰尘和污垢。

8.备案登记:所有进入医院的医疗器械,包括购买、试用、实验、赠送、借用和临床验证等,都需要向设备处报备备案。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7

第一章: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风险,根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对医疗机构中涉及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人员、制度、技术规范、设施、环境等进行管理。

卫生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及监测评价体系,并组织相关工作的监测和评价。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卫生部的要求进行组织。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

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

第二章: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

为了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医疗机构需要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进行医疗器械临床准入与评价管理。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医务室医疗器械使用消毒保管制度:

1.各种医疗器械需要专门保管,并做好登记记录工作;

2.医疗器械应存放在固定、干净、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到腐蚀物品的侵蚀;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1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提高我们公司的信誉,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定:

1.购进医疗器械时,要选择合法的供货单位,并收集供货单位的有效证件,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购进的产品必须是合法的,并且需要收集相应的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以及质量合格证明。

3.购进首营商品前,需要经过质量部门审核合格,经经理签字方可进货。

4.不得购进未注册的医疗器械,也不得购进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5.购进医疗器械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档案。购进记录应包括购进日期、供货单位、购进数量、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以及经办人和质量验收人员的签字等内容。购进记录应真实、完整,并按规定妥善保存。

6.对于效期商品的进货,要严格按照“勤进快销,供需平稳,经营有序”的原则,防止库存积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7.每年对购进情况进行质量评审。

以上是我们公司购进医疗器械的规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遵守,确保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2

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经过质量检查,这是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医院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索证。如果证件不齐全,将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在医疗器械投入使用前,必须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标签标识,并建立详细的记录。记录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以及验收人签名等信息。

然后,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逐项核对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和日期等信息。如果有不符或破损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录下来,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最后,医疗器械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是外包装检查,包括检查包装和密封是否牢固,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包装上的产品信息是否清晰完整。如果发现不合格情况,将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其次是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的内包装必须完整无损、无污染、无变形,并且封口要严密。如果内包装不合格,也不允许投入临床使用。

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检查措施,可以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3

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制度。

首先,医院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验证。如果证件不齐全,就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医疗器械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标签标识,并建立详细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供货单位、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购进数量、购进日期、验收结论和验收人签名等信息。

此外,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还要逐项核对和清点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商、生产许可证、注册证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供货单位、数量和日期等。如果有不符合要求或破损的情况,必须及时记录,严禁投入临床使用。

最后,在医疗器械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首先是外包装检查,要检查包装和密封是否牢固,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包装上注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准文号、规格型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清晰齐全。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清晰的特定储运图示和使用的包装标志。如果有不合格的情况,就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其次是内包装检查,医疗器械的内包装应该完整、无破损、无污染、无变形,并且封口应该严密。如果不符合要求,也不能投入临床使用。

通过这些严格的质量检查措施,我们可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因此,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医疗器械使用前质量检查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4

1、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档案由医院的设备科统一建立,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特别是那些价值超过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单独建立档案。

2、档案资料必须完整,不得外借或者遗失。如果科室需要借阅相关资料,必须事先得到相关领导的同意。科室复印的资料也必须妥善保管,未经相关部门和领导同意,不得外借。

3、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包括:科室的申购报告、订货合同、发票复印件、出入库凭证付联、验收记录、产品样本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维修保养记录、零配件消耗和补充记录,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资料。

4、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卡,作为建立管理账目的依据。一式两份,一份由使用科室保存,用于清点和管理本科室的仪器设备;另一份存放在设备档案内。

5、保持档案的完整,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对于每一件贵重精密仪器,都要建立一本使用维修记录。每次更换新册时,必须将旧册存入档案中。

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范本4

1、医院各科室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在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的批准下,由设备科负责采购、供应、调配、管理和维修,并由该科室监督其维护和保养。

2、各科室所有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必须进行登记,千元以上或进口的贵重设备,需要建立技术档案,并制定详细的使用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一械一卡一档制度,要求专人使用、维护和保养。一般常用的医疗设备也要进行登记,由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保管。如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器械、仪器的损坏或变质,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并予以处分。

3、各科室需要新增贵重器械、仪器设备时,必须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请单,经设备科审查后,提交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院领导审批。设备科会与购置科室和财务科一起参与谈判,方可生效。一般常用的器械设备,由科室申报计划,设备科按计划进行采购供应。不允许科室或个人私自购置器械、仪器设备,如有违反者,财务科将拒绝付款。如强行购置导致经济损失,将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及科室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4、需要维修的器械、仪器设备,应填写维修申请单报设备科,由设备科组织维修。如非故障情况下擅自停机或停产导致经济损失,科室负责人需承担经济责任。

5、报废的器械、仪器设备,由科室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报设备科。设备科派员鉴定后,经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和领导批准后方可报废。经批准报废的设备,由科室送交设备科进行入库保管。

6、各科室领取到新的器械、仪器设备,如果没有客观原因,一个月内应投入使用。否则,科室负责人需要向院领导提交书面检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经济处罚。所有投入使用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工作量登记,以备考查。

7、申报维修的器械及仪器设备,必须由科室负责清洁工作。否则,维修人员有权拒绝维修或退回科室。如科室拒不执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设备科有权追究科室负责人和保管人的责任。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