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篇1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方案如下:

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

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5、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

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6、落实防暑降温物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7、做好夏季防火工作。

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8、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篇2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夏季期间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施工人员中暑(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和食物中毒等事件,加强夏季施工期间安全生产的教育,提高各施工作业人员的高温环境下施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迅速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特制定夏季高温期间施工安全工作措施和本应急预案。

1.2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食物中毒等安全生产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二、高温中暑的起因、类型、危害程度及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高温中暑的起因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

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2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

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

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2.3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2.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三、夏季高温前准备

3.1思想准备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联防群治相结合等原则。

3.2人员准备

组建防高温应急救援小组,落实救援小组人员名单,高温前应急救援小组至少搞一次演练,以提高应急救援小组的应急能力。

确保在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食物中毒等安全生产事件时应急救援小组能全部及时落实到位,投入抢救工作。

防高温应急救援小组要做到人员、工具、措施三落实。

3.3物资准备

落实配置足够的防高温事件的救援物品,如担架、氧气袋、小药箱、抢救工具、照明器材、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等,并保障物资供应渠道畅顺能够满足抢救要求。

四、应急救援组织

4.1项目部应急救援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项目部设立防高温应急救援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小组成员由技术组、质安组、施工组、材料组及各班组长等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应急事故的指挥、组织、协调救援工作。

日常工作由技术部负责。

4.2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工地现场发生高温中暑、食物中毒等安全生产事件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和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警求助。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病人和控制病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人员参与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4、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六、重大高温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工地现场任何人员发现发生了重大高温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分公司和公司领导及质安部门。

2、上级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组赶赴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发病人员、死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领导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3、上级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并全面指挥协调分公司及现场救援组进行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发病人员、死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七、各类高温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7.1中暑预防和应急措施

7.1.1环境保证措施

1、做好防暑降温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中暑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教育工人严格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程及卫生制度,并在防暑期间,做好工人身体检查工作,发现有不适于高空、高温作业人员,立即调离。

2、制定合理劳动休息制度,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休息时间,使工人得到充分休息或干睡。

3、宿舍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

4、合理供应清凉饮料和保健食品,高温天气应积极做好清凉饮料,按时供给工人。

5、在施工现场宣传栏中张贴紧急救援小组电话和防高温相关措施。

6、搞好工地食堂饮食卫生,预留食物待检,以避免食物中毒。

7、做好现场的消防工作,高温天气容易发生火灾,在施工现场还需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8、禁止工人在密闭和有易燃易爆物品的施工现场抽烟,在非禁止施工现场抽烟的烟头不能乱丢,一定要及时熄灭。

9、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接入充足的水源,以满足降温要求。

10、各在建项目要备有充足茶水、防暑药物,确保一线员工有汤水、茶水、开水供应。

7.1.2施工技术措施

1、动员职工,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充分发挥有降温设备的效能,添置必要的设施,并及时做好检查维修工作。

2、对于被太阳晒得温度偏高的钢筋和机械,应淋水后方安排工人进行施工和操作。

3、对于电焊等高温作业,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施工。

4、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天气下做好高温、高空作业工人的体检,对不适合高温、高空作业的适当调换工作。

7.1.3高温天气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1、对于现阶段的高温天气,项目部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将项目部的救援电话和救援措施直接传达给工人。

2、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

3、对于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等轻度中暑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

并通知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4、对于现场作业人员出现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严重中暑时,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救援措施,对于情况严重者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5、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加班加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尽量避免疲劳作业和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6、合理调整施工作业时间,露天、高空、高温作业要按照“抓两头、歇中间”的方式安排,做到“早出晚归”,当本地区温度达到35°C以上时,除紧急抢险,抢修施工作业外,中午气温的最高时间段(11:00~15:00)应暂停露天作业;必须进行露天作业的要落实遮阳防晒措施。

具体作业时间为上午7:00-11:30,下午15:00-16:30。

7.2食物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7.2.1食物中毒的预防

夏季天气热,湿度也大,适合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人体此时的抗病能力又相对较低,因此很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传染病。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抓好防止污染、控制致病菌的繁殖和杀灭致病菌三个环节。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加强对饮用水和食品的卫生管理,预留食物待检,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和夏季易发疾病的发生。

1、剩饭菜,要冷藏

日常做饭,尽量本着吃多少做多少的原则,尽量不剩饭菜,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食物特别容易变坏。

未吃完的剩饭菜一定要在冰箱里冷藏保存,而且最好用保鲜膜包好,以防食物在冰箱内交叉污染。

因为饭菜中含有一些可以耐低温的致病菌,往往被人忽略。

实验表明,有些食品不可冷冻后再食用,如生姜,有人以为把姜放在冰箱里冷冻,拿出食用时依然能保持新鲜,殊不知,受冻的生姜在常温下化解时,会产生一种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所以一般的蔬菜、水果类食品,只需冷藏保鲜即可。

2、吃冷饮,莫贪多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爱吃些冷食,像冰棍、冰激凌等更是离不了手。

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在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时,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篇1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方案如下:

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

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5、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

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6、落实防暑降温物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7、做好夏季防火工作。

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8、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环卫工人高温防暑预案及措施篇2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夏季期间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施工人员中暑(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和食物中毒等事件,加强夏季施工期间安全生产的教育,提高各施工作业人员的高温环境下施工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迅速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损失,特制定夏季高温期间施工安全工作措施和本应急预案。

1.2编制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食物中毒等安全生产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二、高温中暑的起因、类型、危害程度及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高温中暑的起因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

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2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