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而对于乡镇来说,三农的建设往往和经济水平挂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乡镇三农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乡镇三农工作总结篇1

自8月份以来,在农村工作已有5个多月的时间。5个月的时间经历了不少的事情,现将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进行自我客观评价。

总结与评价作为对自己工作历程的一种回顾,在肯定自身工作优点的同时,着重改进不足,旨在为20__年工作奠定良好开局。

一、工作总结

1、尽快摸透村情。

自8月初开始工作以来,按照区组织部“摸透村情、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尽快摸透村情。

一是以党员情况摸底调查为契机,深入党员家庭走访调查。

通过与村内党员的深入交谈,了解本村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对本村党支部建设、村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通过对全村12名不同年龄层次党员的走访调查,不仅增进了与各位党员同志的感情,更掌握了较为详细、可靠和全面的村情。

二是走访慰问村内困难户,着重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

通过对困难家庭的走访慰问,不仅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更可以通过他们着重了解村内在照顾、照料困难家庭工作方面好的做法与不足,寻求建立该方面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是以为民办实事为契机,在村民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为人民群众所了解、所接受,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作态度,必须将工作中的琐碎小事做好、做实。

在村内小麦种子发放与新农合办理工作中,本着不怕麻烦、认真做事的态度,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将工作时间延长,力争不遗漏一户村民。

通过这两件事情的办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受到了广大村民的肯定,为下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吴家堡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在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大学生村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行者与指导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是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提高广大党员对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认识。

提早发放通知,统一协调时间,做到无一名党员缺席会议。

会议上如实传达镇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并发放学习材料。

通过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的着重讲解,村内党员切实提高了认识,纷纷表示要高度重视此次学习实践活动。

二是协助村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听取各位党员同志对村党支部建设、村内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生活会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言献策两个主要阶段。

通过组织生活会的召开,解决了部分党员间的个人矛盾,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汇总了各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五年规划的制定汇集了素材。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着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受困于村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村党支部以槐荫区“走千家进万户扶危济困送温暖”行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困难家庭的走访慰问工作。

通过村集体与帮扶单位工作的配合,解决了困难家庭的取暖与生活问题,促进了村居的和谐。

3、扎实做好课题研究。

按照区委组织部学习研究实践创新工作机制的要求,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做好各阶段的工作。

自10月初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参与课题研究以来,在上级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刘庄办事处同事的帮助下,课题研究工作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有条不紊进行。

一是确定文章题目。

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资料,系统学习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初步学习了孟勤国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郑景骥教授主编的《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等著作,并总体上掌握了著作的主要观点;在思考与梳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课题组同事课题题目的比较,将课题题目初步确定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研究》,并报区委组织部审阅,在有关领导和课题指导教师的审阅下,最终确定了课题题目。

研究该题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是构思文章结构。

在确定题目的基础上,围绕题目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通过网络集中查阅了有关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文献;借助指导单位(槐荫区土地局、农发局)了解了槐荫区土地流转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情况的统计数据,结合理论思考和实践观察,确定了文章的大体框架结构。

4、积极配合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配合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__年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是参与镇党委和政府举办的国庆文艺汇演。

在汇演活动中不仅作为工作人员服务汇演还积极参与其中,出节目,认真排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今年我们充分抓住机遇,争取上级项目倾斜,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规模实施土地整理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农村桥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为我镇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继20_年全长13、54千米的仰化干渠防渗渠工程顺利建成后,今年5月份干渠下游及保祥、建新支渠防渗渠又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全镇农业生产、农业增效的用水瓶颈,为我镇农业持续的稳产、增产带给了坚强的物质保证。

国土开发整理工作,投入与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20_年7月启动建设的省投土地整理(保祥、涧河)项目,到20_年底工程基本结束。

项目不仅仅彻底解决北半边四个村的用水问题,它还同时解决了二十多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出行问题,目前每个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使两村近6000多口人受益,极大地改善和方便了两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两村群众的增收致富、经济发展带给了有力支撑。

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工作同样成绩突出。

由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奖惩分明,严加督办,镇村两级联合组织人力、机械对土地整理及挂钩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全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入库项目2个,项目新增耕地50亩;增减挂钩项目入库项目48个,拆迁农户217户,新增耕地272亩,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我镇的国土管理目标任务。

20_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先进乡镇”。

二、以稳产、增产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作业推广为手段,粮食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放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潜力。

20_年在去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超万亩的基础上,机插面积到达1、98万亩,占水稻插秧总面积的85%,与此同时,秋小麦机播面积推广比例超90%,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由收到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顺利完成了夏秋两季秸秆禁烧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粮食高产建立工作获得上级好评,实验单产达700公斤以上。

农机工作继去年被省市表彰为“先进工作单位”之后,20_年,依托镇农机站成立的农机合作社又被国家表彰为示范合作社。

三、以打造高效农业第一强镇为目标,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规模_、生猪生产工作。

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截止目前流转土地约8600余亩,其中:设施蔬菜流转4000亩,高效养殖流转约2500亩,优质稻麦种植约2100亩。

以土地流转为前提,一方面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一方面透过农业招商,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高效农业发展精彩纷呈,成为富民强镇的一大抓手。

1、设施蔬菜连片开发:20_年根据我镇区位及特色优势,党委、政府倾全镇之力重抓农业招商,高效农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构成了反季节蔬菜、规模_养殖、无公害生猪生产等特色鲜明的五大产业集群。

随着沭阳胡道之老板于今年九月投资2600万元占地1015亩苏跃蔬菜科技园项目的建成投产。

我镇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面积已达3900余亩,加上其他蔬菜种植方式,全镇累计蔬菜总铺地面积达8000亩以上,真正成为全区名副其实的蔬菜之乡。

2、规模肉禽养殖,总量迅速扩张:20_年,我们用心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透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大力发展肉禽产业。

全年共引进和建设规模肉禽类养殖项目10个。

其中投产8个,分别是占地84亩、鸡舍1、6万平米的宿迁市志峰_养殖合作社;占地45亩、禽舍1、2万平米的宿迁市红红养鸡场;占地50亩、禽舍面积8000平米的宿迁市新桥肉鸭养殖有限公司;以及阳光_、康盛_、弘河_、永信_、轩隆_;协议项目2个,分别坐落在新桥和同意村内。

禽舍总建筑面积达98000平方米,协议投资总额2、15亿元,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我镇的肉禽养殖目标任务。

3、推进生猪养殖链条化,产业模式全区独树一帜。

以占地56亩、建筑面积1_平方米的宿迁市环山良种猪繁育基地落户仰化并投产为标志,经过本人与农业条线全体人员两年的不懈努力,以宿迁市华忠种猪场带给种猪、环山良种猪繁育基地带给苗猪为产业龙头,以淮阴正大(仰化)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带给技术为产业支撑,一个由种猪-苗猪-肥猪繁育养殖,技术服务-饲料配送-订单收购,浑然一体的产业链模式在仰化正式构成。

全镇生猪养殖一路攀升,构成了以镇西猪场、镇东猪场、念成猪场等大型生猪养殖场为产业主力军的独具特色的仰化生猪产业链,带动了全镇360多户专业养猪。

预计年出栏生猪可到达12万头,生猪存栏在35000头左右。

4、肉牛养殖异军崛起,品牌效应显山露水。

今年5月,透过南上北下,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引进了投资3000万元的宿迁市刘老涧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和投资_多万元的肉牛宰割、鲜肉销售_的宿迁市富利来食品有限公司,10月初,该公司已从东三省购进了1000头肉牛进场,正式投产。

为实现规模扩张,打造品牌效应,11月宿迁市金牛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又成功落户我镇,该项目占地地40亩,是一个新的集肉牛养殖、屠宰、肉品销售综合型养殖企业。

宿豫肉牛第一养殖大镇和肉牛宰杀销售基地初现雏形。

以上高效农业项目的落户建设与投产,贴合国家扶持政策,适应了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技术化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产出率,壮大了农业发展的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拉动带动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为我镇高效农业上档次、上品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20_年继11年被区表彰为“高效农业”“农业招商”“土地流转”工作先进乡镇之后,又被市政府表彰为“市高效农业先进乡镇”“市十大特色农业基地乡镇”荣誉称号。

四、以改善民生、打造生态仰化为目标,认真抓好各项惠民政策与惠民工程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1、顺利完成植树造林任务,打造仰化十里生态绿色长廊。

20_年,我镇结合世行贷款建设防渗渠的契机,在仰化干渠上种植了500万棵杭白菊,并根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原则,见缝插绿、做到应栽尽栽。

1、年内扩建新发展8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_市__生态科技有限公司、__有限公司、_市__木业、__化工有限公司、_市__有限公司、_市__木业有限公司、_市__专业合作社、_市__木业。

2、标准化基地建设:年内新建徐集村马铃薯基地1000亩,新建大棚409个。

食用菌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新建大棚120个。

3、特色专业村的建设:完成14个村(徐集、葛村、冯堂、苏河、城后张庄、圈里、西周楼、大苏庄、东绍桥、白楼、孟仓、杜坦、邓寨、颜村)。

并相应成立了11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主导产品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进行了有效地对接。

五、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村建设

市分配任务太阳能路灯安装两个村,实际完成2个村,任庄、蒋庄共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7盏,太阳能热水器2360台。

乡镇三农工作总结篇4

为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三农”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做好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确保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我乡根据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配强骨干,明确目标。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和所站等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协调解决人员、机构、经费、场所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合力。

我乡把试点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现有服务资源的优化组合上,通过对已有的农村经济技术服务资源和政务服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了一个上联县公共服务机构,下触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农村“六大员”队伍等基层组织的服务网络。

变分散服务为集中服务,变各自为阵为协同互动,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构建起面向“三农”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

(三)构建平台,建设服务办公场所。

构建服务平台是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乡在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中,通过设置统一的办公场所,建立工作制度,添置电脑设施,链接互联网,设立服务窗口,规范工作程序等进行运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一体动作的服务体系。

(四)拓展服务层面,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和农户。

一是向村级“六大员”延伸。

把村级农民技术员、计生管理员、综治协管员、土地城建和环保协管员、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纳入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成员的培训教育,扩大其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空间,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延伸。

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行业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今年来,xx乡通过超大现代农业和一达水产养殖等这些组织为纽带,把信息、生产技术等服务信息传递给农户。

三是向示范户,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延伸。

加强技术指导,发布市场行情等信息,组织和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节约了资源,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五)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围绕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服务的工作目标,着眼于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乡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工作例会制度。

服务窗口建立与之配套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便民制度和岗位责任、目标量化、激励约束等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

二、工作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政府工作效能,改善了干部群众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经济发展优势和农业区位优势,建设节水灌溉示范田,推广杂优水稻、旱薯高产栽培,同时,加强了田间病虫检查测报及防治技

术的推广应用;以农村道路、饮水工程、水利设施、绿化美化等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二)提升了农村自我服务自我组织的能力。

自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我乡顺利完成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村级财务会计中心建设不断健全,全乡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财乡管,逐步规范村集体财务票据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审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三个中心”业务开展已进入规范化。

(三)推进了我乡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乡便民服务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为农技人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有利于保证农技人员的专业专职服务,稳定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形式。

同时,使我乡的工作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贴近群众的现实需求,促进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实现了各种工作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了过去乡镇机构膨胀、各自为阵、人浮于事的问题,营造了围绕发展、协同配合、搞好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乡镇机关的效能建设。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