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存在很多风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方案篇1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
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
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
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
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
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
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
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
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
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
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
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
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
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
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
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
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
三、班会内容:
1、集体活动安全。
1)集会、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2)集会、做操时要由班主任带队按顺序入、退场。
3)集会时要专心听,做操时动作要规范。
(有的同学集会时动来动去,老是去碰别人。
)
2、上、下楼梯要怎样,不能在哪些地方玩?
1)上、下楼梯不拥挤。
2)不在楼梯、走廊上玩游戏。
3)无事不上楼。
4)教室里电器设施(如:录音机、插头、日光灯等)不能随便触摸。
3、上厕所时应该怎么样?不抢先、不拥挤。
4、学校里哪些地方我们也不能随便乱爬?
1)不能随便爬到单杠、双杠上玩。
2)不能到学校国旗台上玩耍。
3)不能爬围墙。
4)不能爬学校正在建筑的教学楼的围墙。
5)不爬窗台和栏杆等。
5、什么样的食物我们不能吃?
1)过期的食品不能吃。
2)不是正规厂家的食品不乱吃。
3)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4)没有清洗干净的水果不吃。
5)隔夜食物不乱吃。
6)不熟的食物不乱吃,不喝生水。
6、上下学路我们应注意什么?
2)行走靠右。
3)有车的时候要靠边走,不和车子抢道。
4)回家路上不能打闹,不多个人手拉手。
5)不乘坐无证农用三轮车。
6)不和陌生人说话。
7、大家看看,在我们的教室里应该注意什么呀?
1)课桌较多,不能在教室内追跑打闹。
2)不带钉子、小刀等危险的物品进教室。
3)早晨先到校的小朋友要将门窗打开,保持教室通风。
4)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
8、大家知道怎么注意自己的卫生吗?
1)经常洗手,切断传播。
接触公共场所的器具和物品后,或同学间相互玩耍后等,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要用脏手抠鼻、揉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