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银行舆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为提高XX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舆情应急处置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我行和谐稳健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与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在我行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分支机构、各部室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行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分支机构、部门及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发现涉及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
应急工作以服务我行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则,切实化解负面舆论,维护我行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
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XX村镇银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行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本行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xxx
领导小组副组长: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该办公室设在XX村镇银行综合管理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领导办公室负责人:xxx
联络人:xx、xx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行或主发起行业务经营、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行、主发起行或主要股东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
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行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
我行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行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
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
第三条负面舆情应急处置,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沟通,快速响应”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根据负面舆情的级别和影响程度,科学高效、依法合规处置,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和控制负面舆情。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统筹协调全辖农商银行负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我行成立负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总行分管政策法规部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政策法规部经理担任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不定期研究舆情动态,总结工作开展情况,负责负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部,政策法规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2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负面舆情监测、引导和处置工作。
第五条各分支机构参照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负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设置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岗位,配备至少2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负面舆情监测、引导和处置工作。
发生重大负面舆情事件时,在上级统一组织下,上网跟帖,发表言论,宣传政策,讲清真相,释放理性的声音和正确的主张。
第三章分级响应
第七条根据舆情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负面舆情事件分为三级。
一级(重大)负面舆情:即被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央级媒体、省内主流媒体报道,对农商银行工作和形象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事件。
二级(较大)负面舆情:即被地方级报刊或网络媒体报道,对农商银行某一领域工作和形象可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舆情事件。
三级(一般)负面舆情:即被影响力较小的媒体报道或客户一般性投诉,对农商银行工作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较小的舆情事件。
第八条负面舆情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是涉事法人机构。
发生一级负面舆情事件,涉事法人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省、市两级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发生二级负面舆情事件,涉事法人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市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级负面舆情事件由各涉事法人机构自行处置。
并视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向当地党委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根据负面舆情事件的发展情况,各级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可以及时调整舆情事件等级。
第四章应急处置流程
第十条应急处置流程分为:分级、报告、处置、监控、评估等五个步骤。
第十一条负面舆情事件分级。
针对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舆情信息,根据负面舆情的内容、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由某某农商银行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并确定负面舆情事件的等级。
第十二条负面舆情事件报告。
根据负面舆情事件的等级,涉事机构负责编制负面舆情事件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发布媒体名称、文章标题、内容概要、转载网站链接、点击量、回帖量、主要评论观点、事发原因分析、分级情况、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报告内容应客观、准确、真实。
一、一级负面舆情事件。
涉事法人机构立即进行口头报告,在发现舆情事件后四个小时之内,向市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书面报告。
市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立即向省联社和当地人民银行、监管部门报告。
二、二级负面舆情事件。
涉事法人机构立即进行口头报告,在发现舆情事件后四个小时之内,向市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并在当天将有关情况报告省联社。
三、三级负面舆情事件。
涉事法人机构要在本行高管层及相关业务部门范围内通报,并将舆情处置情况向市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三条负面舆情事件处置。
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涉事机构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应对处置措施,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将负面舆情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一、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公开发布权威信息。
(一)一级负面舆情事件。
涉事法人机构要迅速调查核实舆情信息反映内容的真实性,在省、市两级负面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方案,统一对外宣传口径;通过邀请中央级媒体、省内主流媒体采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表明态度,争取主动,避免信息传播失真、失控。
如果事件复杂,根据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合理分段公开信息,减少谣言传播,避免事态扩大和事实被曲解。
(二)二级负面舆情事件。
(二)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
银行应当按规定审核小微企业开户证明文件,对开户用途合理且无明显理由怀疑开立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应予以开户。
根据小微企业需求可以提供简易开户服务,简化辅助证明材料要求,加强后台数据核实,账户功能设置应当与客户身份核实程度、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
后续可根据客户尽职调查情况,升级账户功能。
鼓励银行于20xx年底前参照《小微企业银行账户简易开户服务业务指引》(附件1),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完成全面推行简易开户服务。
(三)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企业银行账户服务水平。
鼓励银行开通小微企业开户预约服务电子渠道。
支持小微企业在线提交开户证明文件,最大程度精减纸质材料、减少填表及签章次数。
积极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签章在银行账户开立等环节的应用。
鼓励在有效识别客户身份前提下支持线上办理小微企业银行账户变更和撤销业务。
(四)推动银行开户与企业开办联动合作。
鼓励银行加快与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预约开户服务。
各银行应于20xx年底前完成支持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实现与当地“一网通办”平台对接。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政银合作创新服务。
二、提升银行开户服务透明度
(五)公开开户服务事项。
银行应当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向社会公开开设企业账户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办理时限的规定,区分账户开户费用和其他服务费用,落实小微企业账户服务费减免规定。
鼓励银行事前充分告知企业开户所需材料、开户流程、账户风险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账户开立成功时明确告知企业开户时间和开户费用。
(六)公开开户服务负面清单。
鼓励银行深入梳理并排查与小微企业客户身份识别无关或与评估账户潜在风险不相称、不合理的业务办理流程和服务行为,参照《小微企业银行账户开立服务规范负面清单指引》(附件2),向社会公示本银行账户服务负面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七)公开账户服务监督电话。
鼓励银行在网点醒目位置公示本网点、上级管理行和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三级咨询投诉电话。
明确账户服务投诉处理流程、责任部门和处理期限。
鼓励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业务人员负责账户业务咨询,加强业务培训,统一答复口径。
(八)跟踪管理开户服务全流程。
银行应当跟踪小微企业开户全流程进度,以适当方式及时向企业发送开户进度提示信息、提供开户进度查询服务。
探索建立异常开户复核制度,对延长开户审查期限、强化客户尽职调查或拒绝开户等予以复核,并向客户说明理由。
三、加强银行账户风险防控能力
(九)强化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
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事前利用有效数据交叉核实客户身份,由客户承诺合法合规使用账户;事中加强涉诈涉赌交易识别管控;事后加强对存量账户的排查清理和对涉诈涉赌账户的责任倒查。
(十)建立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银行应当在20xx年底前建立小微企业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根据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和经营情况等,提供与客户身份核实程度、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账户功能,审慎与客户约定非柜面业务,并合理设置非柜面渠道资金转出限额、交易笔数、验证方式等,可根据客户正常合理需求或临时需求、账户风险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整。
(十一)识别并管控涉诈涉赌账户。
银行应当结合涉诈涉赌账户特征持续完善风险监测模型,将开立和交易存在异常情况的账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
对监测发现并经核查无法排除的涉诈涉赌可疑账户,依法依规、区分情形及时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十二)持续开展涉案账户核查。
支持银行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涉案账户开展倒查,关联排查涉案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开立的其他银行账户,对可疑账户采取适当控制措施。
鼓励建立涉案账户定期分析制度,查找风险防控漏洞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四、建立银行账户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