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1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材简析】:
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根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把全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归并为四节,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的编排结构如下图。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课时本册总课时:49~5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负数的含义等。(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1、3、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建议不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信息)
请同学们来看屏幕上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找到哪些熟悉的数?
让学生自由发挥个人的认识:
有整数、小数、负数、分数、还有百分数……。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你学过的数?
学生补充:正数、负数、真分数、假分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二、复习整理
师:那这些数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
1、分类整理
(1)自然数和整数
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想不到负整数,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有小于0的负整数,这些数到了初中我们会更深入的学习。板书:整数,负整数,正整数,0。
(4)、百分数
引导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一种商品打七折销售,“七折”表示了现价是原价的()%。如果这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便宜了()元。
三成五=()%八折=()%
(5)、讨论数的整除
A、扩大10倍B、缩小100倍C、扩大100倍
5、3.3时是()。
A、3小时30分B、3小时18分C、3小时3分
6、2.85里有()个百分之一。
A、5 B、85 C、285
7、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A、899 B、900 C、100
8、在9.9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的计数单位就()。
A、扩大10倍B、不变C、缩小10倍
9、一个数的2/3是15,这个数是()。
A、10 B、22.5 C、30
10、甲数的1/2等于乙数的1/3,那么甲数()乙数。
A、大于B、等于C、小于
11、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A、八B、九C、十D、十一
数的认识练习题(2)
2课时本册总课时:56~57课时
一、填空题
1、24和8,()是()的约数,()是()的倍数。
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是奇数但不是质数,()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个约数。
4、21的所有约数是(),21的全部质因数有()
5、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6、a=2×2×5,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a与b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是奇数但不是质数的数是()。
9、把171分解质因数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自然数都有两个约数。()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7、因为60=3×4×5,所以3、4、5都是60的质因数。()
8、8能被0.4整除。()
9、18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
10、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1、因为8和13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8和13是互质数。()
12、所有偶数的公约数是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
而是描述性的定
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