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活动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来展开,小编在这了整理了2022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

为统筹做好我校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教育部、市和我校关于当前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结合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对在校学生的核酸检测工作做如下方案:

一、核酸检测对象及方式

1、在校学生(含研究生、本科生)的定期抽检工作。路每周抽取各学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总数的5%进行核酸检测;主校区每次共抽取5人进行核酸检测。被抽取学生应尽量均匀分布各宿舍楼楼层、各实验楼,应尽量覆盖请假外出学生;

2、在校学生因就业、求职、实习、就医等刚性原因频繁出校的(每周2次及以上),需每周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3、因各种原因获批提前返校、且按照学校最新防疫政策执行48-72-72小时核酸要求的学生。

4、以上检测范围及频次,随市及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动态调整。

二、抽检安排

1、学校每周在主校区和路分别集中安排两次核酸检测,在校学生定期抽检安排在每周二,其他同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周二或周六(周五)核酸检测。

2、核酸安排:

主校区二期新学活一层,每周二、五15:00-15:30;路校区东区礼堂,每周二14:00-17:00、周六14:00-15:00。

注:以上时间地点安排如遇临时调整,会提前一天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在校学生定期核酸工作,做好应检人员统计和督促工作,确保“应检尽检”,指定专门负责教师做好每周抽检的学生选取和组织管理工作,并在《在校学生登记表》中动态更新学生核酸检测情况。

(二)抽检期间,叮嘱学生带好口罩,携带好本人身份证,保持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分批次有序到检测地点,指派带队辅导员引导学生进场检测。

(三)各学院每周五15:00前将下周二定期抽检名单(含学院、姓名、学号、班级)以excel文档形式发送至x(本科)和x(研究生)邮箱;因临时请假和获批返校原因进行核酸检测的学生名单,在核酸检测前一天17:00前发至上述邮箱。

2022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2

按照要求,一旦我镇被确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就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其中中高风险地区2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5-7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标本采集按照高风险地区单检、中风险地区5:1混检、低风险地区10:1混检的方式进行。都要按照2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要求,合理安排采样点、工作人员及后勤保障有关工作。各村(社区)和企业之间要做好对接,避免全员核酸检测有关工作落空。现将核酸检测方案制定如下:

一、采样点设置工作

采样点的设置由镇统筹、各村(社区)负责,要根据本辖区人口数,合理设置。采样点要设置在空旷、通风良好、交通便利、人员集中、便于人员组织的场地,如村委会、学校、广场。

(一)关于分区及人员要求

每个采样点应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临时隔离区等四个区域。其中:

等候区:主要用于被检人员等候,要设置人行通道和1米线距离标识,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每天按2班人员准备,每班至少安排3人,由各村(社区)负责,承担人员组织、测量体温等工作。

采集区:每个采样组需2顶帐篷,每个帐篷至少配备2张桌子、4只凳子、1个医疗废弃物桶。每天按2班人员准备,每班至少安排4人,其中2人由政府、村(社区)负责,承担被检人员身份核实、信息登记工作;另2人由卫生院安排,承担标本采集及临时保管等工作。

缓冲区:每个采样点设置1个,配备1顶帐篷、2张桌子、4只凳子及1个垃圾桶。每天按2班人员准备,每班至少安排2人,由村(社区)和卫生院共同负责,承担采样物资管理等工作。

临时隔离区:每个采样点设置1个,配备1顶帐篷、1套桌椅。每天按2班人员准备,每班至少安排1人,由村(社区)负责,承担临时隔离人员的临时看管工作。

(二)其他人员保障

每个采集点设负责人(联络员)1人,由村(社区)负责;设后勤保障人员1人,由村(社区)负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责;设安保人员至少2人,由村(社区)负责。

设信息统计、报送人员2人,由镇政府负责。

以上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由各村安排轮班,所需总人数由各村确定。

(三)关于采样速度

在人员组织安排到位、组织有序的情况下,每个采样点按两班倒计算,预计满负荷运转每日能采样1000人。

(四)关于采样点数量

要根据上述要求,合理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具体办法如下:镇40542人,按1000人/天采样计算和我镇实际情况设置23个采样点。

二、全员核酸检测人员摸底工作

各村(社区)下周内要摸清本辖区常住人口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信息,以社为单位,建立全员核酸检测人员摸底表。一旦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各村(社区)应对居住人员立即进行再核实,第一时间将全员核酸检测人员摸底表题目修订为“市全员核酸检测人员申报表”报镇指挥部办公室刘泽强。

三、后勤及物资保障工作

镇负责政府工作人员的安排工作、村(社区)负责村(社区)工作人员的选拔安排工作,村(社区)负责受检群众动员组织(最好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等工作,镇政府负责每个采样点位的帐篷、桌凳、一米线、体温测量设备等的储备及现场布置工作,负责采样点所有工作人员的饮水、就餐等工作。

2022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精选3

可选用邻近单独房间或搭建帐篷,用于采样现场人员突发意外时的紧急救治。配备临时急救设备、器械和急救药品,并能满足病人在急救转运前的暂时留置。所有参与采样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紧急医学救护知识培训并具备相应能力。

(8)医疗废物暂存区:

在室外设置围栏或搭建帐篷,并配备若干个密封容器,用于临时存放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四)物资准备

1、后勤物资。

采样点布置所需帐篷、桌椅、隔离装置、电源(线)、照明、监控、标识标牌、办公用品等设施,信息采集所需的手机、笔记本电脑、身份证读卡器和扫码枪等设备,必要时标本储存所需的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等均由镇乡(街道)协调采样点所在村(社区)提前准备到位,或由镇乡(街道)统筹配置,要求落实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

2、采样物资。

采集管和采集拭子由县卫生健康局(县疾控中心)提前采购储备,采集工作人员所用防护口罩、隔离衣、手套、鞋套、面屏、防护服、手消剂、消毒用酒精等消毒防护用品,医疗废物袋(桶)、标本转运箱等物资由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防护用品按照每个采样单元1组工作人员需求量打包成防疫包储存在备用仓库,应急时由每组指定人员领取即用,节省时间、避免遗漏。

(五)信息系统准备。

1、采样检测系统。

使用宁波市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系统(浙江省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系统备用),每个镇乡(街道)需提前准备4台笔记本电脑、4台身份证读卡器、4台扫码枪、6台安卓智能手机(含流量卡)以及相应的充电设备和电源(线),安装好系统程序和设备驱动备用,日常有专人保管和维护。提前测试信息系统,使用身份证读卡器、二维码扫码等信息化手段关联受检者信息。县卫生健康局提前准备能与检测实验室LIS系统对接的编码,在启动时分发各镇乡(街道)。同时准备村(社区)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信息系统的单机版软件,以及手工方式进行采样对象信息登记核对、编码并与采集管绑定等的工作预案,以便应对断网、断电等突发情况。

2、指挥调度系统。

建设指挥部调度系统,实时反映全县各采样点设置、采样进程、标本收集检测情况,便于指挥部根据各镇乡(街道)现场进度随时调度队伍和物资,及时进行策略调整。

3、视频监控系统。

采样点附近应有监控摄像头,或者在现场安装临时摄像头,对采样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并至少保存1个月,以便必要时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六)运送车辆准备

根据镇乡(街道)采样点数量配备标本转运车,原则上至少每个镇乡(街道)配备1辆,丹东、丹西、石浦、西周、鹤浦至少2辆,负责收集辖区内各采样点标本运送至县检测机构,县卫生健康局安排若干辆标本转运车,负责将全县标本统筹运送至县外检测机构。标本转运车辆,统一挂牌生物安全标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采样单元数量安排医疗废物运送车辆,统一制定医疗废物标识。每组车辆进行编号,分区负责,统一调度。分区域集中安排车辆消毒点,用于转运后消毒处置,车辆承担转运任务期间,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转运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运输安全保障工作。

(七)完成人员培训。

大规模村(社区)核酸筛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镇乡(街道)预案培训;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各基层分院院长、核心实操骨干、采样人员、运送队伍、应急小分队的培训。内容包括采样全流程、采样点布置、系统应用、各岗位职责以及个人防护等;各镇乡(街道)负责各采样单元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系统应用、个人防护、场地消杀等方面的培训。

(八)检测实验室准备。

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总院实验室力争达到每日5000管的检测设备储备。县机关事务局改造老便民服务中心水电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作为方舱实验室用地。

四、筛查启动

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应急状态下成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县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县疫情防控办,根据镇乡(街道)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包括发生本地病例、聚集性疫情、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检测阳性等情形),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市、县两级专家进行风险评估,认为有可能在镇乡(街道)内造成村(社区)传播的,县卫生健康局立即上报县疫情防控办,由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并向县大规模村(社区)核酸筛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达启动命令。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发动

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向需筛查的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下达启动大规模村(社区)全员核酸筛查指令,镇乡(街道)、管委会(中心)通知村、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负责人,由联村(企)、村(社区)干部包干包片负责通知到户、到人,充分依靠网格管理员、辖区民警、村(企)、村(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力量,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告示、发送短信、上门通知等方式,告知辖区内广大居民(包括居住人口),主动前往采样点配合进行集中核酸采样检测事宜,做好前期人员排摸情况比对登记,确保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二)现场采样

1、采样点启用。

按照封闭区、封控区、闭环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域先后顺序启用采样点,区域采样点按照不同功能分区和预先设置的平面图和流程图尽快布置到位。由镇乡(街道)牵头,以村(社区)为单位,按照每个采样单元工作队伍名单组织人员到岗,完成采样点布置,设备、系统调试,实施流程预演。各医疗健康集团、质控队伍、卫生监督所做好现场场地设置、院感防控、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置等环节督导。

2、信息登记。

采样对象到达采样点后,严格执行测温、验码措施,体温或两码异常者由工作人员引导至临时隔离点,并联系专车就近转运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体温和两码正常者由现场志愿服务人员引导到等候区排队等待进入准备区。在准备区,工作人员根据采样对象的身份证逐一采集个人信息,对未携带身份证的采样人员指导使用本人(或现场志愿服务人员)的智能手机通过扫描专用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个人信息登记。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触碰采样对象的身份证件等随身物品。

3、人员编组。

人员信息核对无误后,工作人员先通过手机扫描转运容器条码和采集管条码,完成采集管与标本专用转运容器绑定,随后根据封闭区、封控区、闭环管理区等要求以1人一组,5人一组,最多10人一组进行人员身份信息与采集管条码绑定。工作人员如与采样对象有身体或随身物品接触,必须用手消剂进行手卫生。

4、标本采集。

人员编组完成后,由工作人员将同一采集管绑定的一组采集对象引导到相应的工作点位进行采样(首选鼻咽拭子),并按照编组人数进行样本混合,形成待检样本。封闭区按照单人单管方式采集。采样完成后,引导采样对象从出口处快速撤离。

5、标本送检。

样本采集量达到标本转运箱最大量后,准备区工作人员更换标本转运专用条码。经核对采集管数量无误,由采样区工作人员对专用转运容器规范打包,并在外包装贴上专用条码,等待标本转运人员交接运送。实验室收到专用转运容器时,在信息平台输入专用转运容器条码并核对数量无误后,完成标本转运交接。送检机构由县卫健局根据采样数量和检测能力统一调度。样本原则上应当低温(2-8℃)保存,如不具备低温保存条件的,在采样点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样本采集后应当在4小时内按批转运,6小时内上机检测。

6、环境消毒。

采样结束后,医务人员负责工作区域物品(包括现场登记使用的所有电子设备)消毒,镇乡(街道)安排专业消杀公司按规范进行采样点环境消毒。消毒规范参见《关于印发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xx〕276号)附件2中的“清洁与消毒指引”等相关规范文件。

7、防护要求。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