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很多场合都少不了规章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欢迎大家前来参考。

泳池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1

安全措施:救生设施

1、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观察台的比例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观察台高度不低于1.5m。

2、天然游泳场所的救生观察台间距小于等于100m,其高度不低于2.0m。

3、天然游泳池有救生船或饶、救生圈、救生杆。

4、人工游泳池有救生圈、救生杆、救护板和护颈套。

5、有急救室,并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要摆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6、嬉(涉、水池内的设施设备必须经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技入使用。

安全措施:救生人员

1、水面面积在250㎡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2、天然游泳场所(海水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3、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100m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4、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1人、至少有医务人员1名。

安全措施:安全制度

1、有醒目的“游泳人员须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警示。

2、人工游泳场所实行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

3、人工游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小于2.5㎡。

4、有溺水抢救操作规程及溺水事故处理制度,并悬挂在明显位置。

5、游泳场所开放时间必须有值班人员、救生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现场值班。

6、游泳场所各类人员上岗着装有明显标识。

7、各种电器、机械设备能随时启用,并由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管理。

8、有毒、危险物品的保存、管理须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安全条例(要求、的规定。

9、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有酒精的饮料。禁止酬酒人员游泳。

10、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管理制度:安全管理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会所按照季节调整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会所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会所有权禁止此会员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①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②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③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④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⑤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管理制度:卫生管理

1、游泳池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2、个人卫生管理

①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5、负责搞好岗位及安排的卫生工作。

二、危害顾客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危害顾客健康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客人向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危害顾客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建立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游泳池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几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5事故报告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3、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游泳池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顾客公共卫生指引:

1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

4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6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5、发生健康危害事故时,游泳池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6、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早上男、女更衣室卫生工作清洗、消毒)→浸脚池卫生工作(清洗、换水、加消毒药)→泳池地面卫生(清扫、冲洗一星期3次、消毒)→开放的卫生保洁工作(随时清扫地面、清理水面漂浮物)→闭场后卫生大清洁(包括游泳池、地面、通道、更衣室、浸脚池)

四、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救护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事件。

2.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营业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3.救护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4.救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对游泳者安全负责。

5.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的完成救生任务。

6.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或不服从管理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7.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8.上岗时配戴救护人员标志、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域。

9.要每天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行情况及其它维护管理情况。

10.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

五、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保持通风系统的顺畅,保证中央空调的清洁卫生,特制定此中央空调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