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事件或行为从图表中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根有据地思考与分析;能根据图表中呈现的信息进行合理想像,想到图背后的事件或行为。
2.感受图表简洁、直观的特点,感受数学课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掌握看图找关系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要选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根有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看图
师:同学们,找相同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如果给你四幅图,让你找相同,还会吗?
生:会
师:那就开始吧。
生1:它们都是折线统计图。
师:没错,我们就用折线统计图的眼光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相同?
生2:我看到都有横轴和纵轴
师:眼力不错,看出都有两条轴。(画出两条轴)还有吗?
生3:我看到都有时间和速度。
师:的确,它们都有两个量。(贴出卡片:速度、时间。呈现如下板书:)还有吗?
生4:它们都有向上的或向下的线。
师:你真会观察。这样吧,先给你所说的这些线起个名字——折线。四幅图都有折线。(板书:折线)还有别的相同吗?
生:没有了。
师(指着图问):看看这两个量,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指名操作,学生将板书修正如下:)
师:瞧,他这么一摆,又摆出了一处相同,横轴都表示什么?(生齐:时间。)纵轴呢?(生齐:速度。)
师:看来,找相同难不倒大家,我们换个游戏——找不同。
生1:它们的折线都不相同。
师: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折线不同。大家想一想,在这些图中,折线都表示出了谁和谁的关系?
生齐: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意图】将本课的生长点立于折线统计图,并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拉开本课的序幕,让学生一下子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看图方法的探索中,既复习了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经历“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
二、找关系
㈠创设情境
师:讲到速度与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昨天,我乘车从“久久厝边超市”来到我们晋江三实小。这段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呢,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不告诉你们。给段声音,看谁能听出来。(播放汽车行驶的声音)
师:听出来了?
生1:我听到汽车一开始是越来越快。然后就越来越慢。
(1)师生互动
师:我们来看看他填写的第一句话。“从第0分到第1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从横轴看出来的。
师:哦,横看看,看出了时间的变化。(板书:横看)那么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又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2:从纵轴上看出来的。
师:竖看看,看出了速度的变化。(板书:竖看)
师:结合横看、竖看得到的信息想一想(板书:想一想):时间在变,速度在(生:增加),所以这段折线表示速度增加。
师:我们这么一交流,不仅知道了这一段为什么表示出速度增加,还知道了看图的方法。
(2)生生互动
师:我们就像这样继续交流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好吗?
生齐:好。
师:那么下面的交流活动就交给同桌进行了,开始交流吧。
3.描述汽车的行驶情况。
师:汽车的行驶情况现在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汽车这段时间的速度变化情况?
生:(略)
师:说得怎样?
生(齐):很好!
师:那就把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对汽车的行驶情况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4.数*想
师:我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回答: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生1:1200米。
生2:800米。
师:你怎么知道是800的?
生2,从第一分到第三分,时间是两分钟,每分钟速度是400米,所以路程是800米。
师:你怎么却说是1200米呢?
生1:我把时间看成了三分钟。
师:你也是横看,看出时间,竖看,看出速度后算出来的吧?
生2点点头。
师:原来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得用到看图找关系的方法。现在,你们会看图找关系了吗?
㈣反馈交流图四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四(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图四的图),刚才谁是研究图四的?现在你还认为它能表示出速度的变化情况吗?
生:不能。因为汽车不可能一下子把速度从0增加到400米/分。
师:你说的一下子是指它的时间——(生:很短),从图上来看,边很短的时间都没变,都在0分这一时刻。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没有时间,速度是不可能变化的。
师:说得多好啊,那么你认为第一段的折线要怎么摆放才合适?(指名上台调整第一段折线)
师:这样可以了吗?
生1:不行,第三段不对,要这样摆。(学生上台操作)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做课本17页第1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
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
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第8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做一做
师生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