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精选6篇,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1

为有效应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全力做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来抓。

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有效采取安全应急预防措施,保障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平安返校,确保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运行,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全校安全稳定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开学返校安全保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安全主任唐维忠领导担任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落实防控措施,布置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学生、家长疫情期间外出管理

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平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疫情期间外出注意事项,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减少感染风险。

要求学生及家长每天如实上报行踪,填写承诺书。

(二)加强进出校园人员管控

1.

严控临时性到校人员。

严把校门关,加强校园管理。

严格封闭管理,外来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原则上谢绝各类来访参观。

2.

严格凭证进出校园。

师生员工进出校园严格体温检测和登记,了解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有报告地区旅居史以及相关人员接触情况,体温正常且符合要求者,佩戴口罩方可入校。

在校的施工人员及其他外来服务人员由后勤处、到安全处办理临时出入证,凭证进出校园。

3.

送生家长的进校限制。

除师生员工外,校外人员严控入校,由德育处提前告知送生家长送到校门外后即返回。

4.

疫情解除之前,上课期间无出门手续者严禁学生外出。

(三)严格进校管理

1.师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每日晨检,凭证进出校门。

2.外来人员由相关部门确认、体温检测正常、证件登记程序后入校。

体温异常者严禁入校。

(四)加强车辆管理

1.严控进校车辆。

所有教职工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

校车要按照规定停放。

2.加强临时车辆管控。

临时进校车辆及人员按照体温测量、进出登记、消杀灭菌后,按指定路线行驶到指定区域停放。

3.禁止送生车辆进校。

联系属地交管部门,预备校外临时停车位,指挥停放学生家长车辆。

总之,全体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若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的,将直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2

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提高全园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园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实现“零病例”、“零感染”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人员组成

成员: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

(二)主要职责

1、建立幼儿园、班级、老师、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幼儿健康状况。

2、细化领导小组下设机构的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机制,制定各班级详细预案,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3、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有关疫情防控期间开园工作要求,做好20__年春季开园准备工作,保障开园后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幼儿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开园工作方案;疫情报告制度,幼儿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等台账登记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幼儿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疫情防护健康教育制度。

5、认真做好开园前全园师生疫情情况统计和开园后师生的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务必统计出来自有确认病例小区(街道、乡镇)的师生;

6、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红外体温测量仪或手持式测温仪、医用防护服装、洗涤用品、口罩等物资,做好开园前校园清洁卫生、全面消毒等工作;

7、开展校园隐患排查,实现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的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

8、把握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发布、新闻宣传,做好相关舆情宣传引导工作,掌握师生中的舆情动态。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开园前的准备工作

1、加强师生教育引导工作。

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班级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普及防疫知识,引导幼儿和家长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开学前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

2、提前告知具体开园时间。

正式开园前,利用班级微信群、电话等方式就延迟开园具体时间(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后另行通知),通知到每一位幼儿,并告知幼儿家长提前三天做好自查症状、自测体温,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3℃的,要暂缓返校。

3、认真落实“日报告”制度。

建立教职员工和幼儿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

对本园教职员工和幼儿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教务处组织班主任每日了解幼儿健康状况、生活轨迹、家庭成员等相关情况;要求幼儿家长必须坚持日报告制度,没有异常的可以不报,如有异常必须及时报告;各班级要严格按要求,不得漏报、迟报、瞒报、错报。

4、做好师生行踪和健康监测。

准确了解和掌握师生假期动向,在确定开园日期前三日内,通知教职工和幼儿家长填报师生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最近14天内,是否赴重点疫区参加活动、探访亲友,是否接待和接触过从重点疫区回来的相关人员,是否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患者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

对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教职员工、幼儿及家长,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5、准备好应急物资与场所。

教务处根据需要,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喷雾器、手持喷壶、消毒液、口罩等物品备用,在卫生保健室附近设置相对独立的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并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做好校园卫生防疫工作。

在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按照消毒操作规范,对教室、图书馆、食堂、运动场、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清洁消毒,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

开学前应按规范配齐配足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区域的水龙头数量,保证满足需求;在园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幼儿学会正确洗手方法。

7、做好开园后后勤保障准备。

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加强校车安全卫生检查,重点对车内座椅、扶手、安全带、吊环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后,应晾干并及时通风换气。

8、严密组织安全隐患排查。

后勤部门联系有资质机构对饮用水、电气设备、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确保安全,为师生返校做好准备。

9、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教务处做好教师教学任务下达,制定好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检查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情况,检查与准备好教室桌椅与多媒体设备等,确保正常开园。

(二)入园当日工作计划

1、入园当日家长及幼儿应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精选6篇,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1

为有效应对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全力做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要任务来抓。

根据教育部和省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做好开学前后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有效采取安全应急预防措施,保障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平安返校,确保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运行,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情绪,维护全校安全稳定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开学返校安全保卫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安全主任唐维忠领导担任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研究落实防控措施,布置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加强学生、家长疫情期间外出管理

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平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疫情期间外出注意事项,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减少感染风险。

要求学生及家长每天如实上报行踪,填写承诺书。

(二)加强进出校园人员管控

1.

严控临时性到校人员。

严把校门关,加强校园管理。

严格封闭管理,外来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原则上谢绝各类来访参观。

2.

严格凭证进出校园。

师生员工进出校园严格体温检测和登记,了解疫情高风险地区或有报告地区旅居史以及相关人员接触情况,体温正常且符合要求者,佩戴口罩方可入校。

在校的施工人员及其他外来服务人员由后勤处、到安全处办理临时出入证,凭证进出校园。

3.

送生家长的进校限制。

除师生员工外,校外人员严控入校,由德育处提前告知送生家长送到校门外后即返回。

4.

疫情解除之前,上课期间无出门手续者严禁学生外出。

(三)严格进校管理

1.师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每日晨检,凭证进出校门。

2.外来人员由相关部门确认、体温检测正常、证件登记程序后入校。

体温异常者严禁入校。

(四)加强车辆管理

1.严控进校车辆。

所有教职工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

校车要按照规定停放。

2.加强临时车辆管控。

临时进校车辆及人员按照体温测量、进出登记、消杀灭菌后,按指定路线行驶到指定区域停放。

3.禁止送生车辆进校。

联系属地交管部门,预备校外临时停车位,指挥停放学生家长车辆。

总之,全体教职工必须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若因工作失职造成安全事故的,将直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学校管控措施工作方案2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