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社区医院建设实施方案1
为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意义
开展社区医院试点建设工作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推进社区医院试点建设,有利于合理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提升广大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自信和归属感。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社区医院建设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健全科室设置,强化运行管理,拓展服务范围,有利于提升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获得感。
(二)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
社区医院建设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短板及薄弱环节,以提供公平可及和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
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统筹做好各项工作。
(三)坚持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社区医院后,仍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不变,已有的财政补偿水平和优惠政策不降低。
三、建设任务
社区医院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卫生院也可开展建设工作,2022年底全市力争完成2所社区医院建设。
开展社区医院建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和一定规模的服务人口,实际开放床位数≥30张,床位使用率≥75%。
坚持以社区居民个人健康管理为中心,医防并重、健康管理、适度规模的原则,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强资源配备和信息化建设。
严格按照《社区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国卫办医函〔2022〕518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
在临床科室方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科室设置要求的基础上,要至少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心理)科、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科、血液透析科等专业科室中的5个二级学科科室,有条件的可设置部分三级学科科室。
在医技等科室方面,至
少设置医学检验科(化验室)、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西(蒙中)药房。
有条件的可设置胃镜室等功能检查室。
影像诊断、临床检验、心电图等科室可由第三方机构或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上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在其他科室方面,应当设有治疗室、注射室、输液室、处置室、观察室,并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血库。
同时,至少设有综合办公室(党建办公室)、医务科(质管科)、护理科、院感科、公共卫生管理科、财务资产科。
有条件的可设置信息科、病案室等。
按照《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国卫规划函〔2022〕87号)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数据共享。
(二)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结合群众需求建设特色科室。
加强住院病房建设,合理设置床位,可按照服务人口1.0-1.5张/千人配置。
社区医院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鼓励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并结合实际开设家庭病床,不断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提高蒙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推广蒙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和运用蒙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蒙中医特色服务。
加强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严格落实《社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办医函〔2022〕518号),以医疗
护理质量安全为底线,落实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诊疗)行为,严格机构内部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提高辖区综合服务水平。
加强防治融合,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按照服务规范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做好居民健康教育。
常态化开展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强化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能力。
发挥社区医院的示范标杆作用,承担区域性基层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康复护理中心、安宁养护中心、基层卫生人才培训中心等职能,体现区域基层卫生资源的集合效应。
卫生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99人,其中中级及副高技术职称50余人,内科、外科等重点临床科室均可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十八项核心制度的管理要求。
3.突出特色专科建设。
本着“强专科、新定位,树品牌、新服务”原则,以“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为指导思想,制订口腔科、耳鼻喉科、大隐静脉微创手术、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的专科发展规划,同时为确保特色专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实行经费优先投入、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的“三优先”政策。
其中,儿童保健科以先进的设备、优质的服务被评为泰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
我院与新泰市人民医院签订医共体合作协议,并与泰安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康复科、眼科等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于2021年确定为泰安市中心医院帮扶单位。
上级医院对卫生院定期进行对口支援,派驻专家常年坐诊,帮助解决疑难病例及管理难题,更好地实现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
4、突出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认真按照《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乡镇卫生院能力评价指南》要求,积极建立完善职能科室,修订量化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健全和完善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严格执行十八项核心制度。
四、差距与不足
1.人员配备不足。
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困难。
大中专院校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
尤其是近几年来,乡镇卫生院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使得人员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进而导致卫生院服务能力受限,结构欠合理,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影像学人才、眼耳鼻喉专业医师、口腔专业医师严重不足,人员短缺,难以安排外出学习和进修。
2.基药种类不足。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价便宜了,但药品种类偏少,一些群众广泛认可的部分常用药物未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且群众对于替代药物普遍难以接受,容易产生不满;因品种偏少还导致乡镇卫生院承接不了由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病人,导致双向转诊出现只有上转而无下转的现象。
3.信息化建设不足。
目前卫生院使用的信息化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
五、建设思路、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
为更好地保障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有序、有效进行,自今年申报建设社区医院单位以来,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医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小组积极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关于社区医院建设的各级文件,在加紧社区医院建设和充实内涵的同时,积极争取政策上有效倾斜,在人、财、物方面得到保障,营造浓厚氛围。
同时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申报准备阶段(2022年2月10日-2月28日)。
卫生院组织召开社区医院建设动员会议,学习各级关于社区医院建设的相关资料,对照建设标准积极准备,并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填写推荐表格进行书面申报。
2.自查整改阶段(2022年3月1日-8月30日)。
落实社区医院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效果,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向医疗防治融合服务方式转变,使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交叉,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前期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价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并达标的基础上,认真按照《社区医院基本标准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规范机构管理,保障社区医院建设的顺利开展。
六、预期达到的建设效果
1.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加强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处理好培养和使用的关系。
一是加大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配备力度,提高在岗人员的整体执业素质。
二是积极引导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三是改善工作环境,激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医疗工作,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2.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强化。
以卫生院为基础,以二、三级医院为技术支撑,与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协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更好地体现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
3.特色科室建设得到强化。
持续发展特色科室,提供特色服务,发挥自身优势,留住患者、服务患者。
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积极推行多样化和主动性服务。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医养结合、家庭护理、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让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家庭医生服务的便捷、安全。
总之,xxx中心卫生院在创建社区医院活动中,本着“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融合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等各项工作,为辖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