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
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
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
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
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
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5)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6)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一潜在污染区一污染区,不能逆流。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3)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4)患者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活动均在病室内完成。
二、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包括以下内容:
(1)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
既要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二)常用防护用品。
1.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
3.应当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三)医务人员的防护。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米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4.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5.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三、消毒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机构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空气消毒技术。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需要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和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
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
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勺乙醇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五)甲型H1N1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
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者使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
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C-93 C清洗10分钟,烘干备用。
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
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L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醇浸泡15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分钟后,干燥保存。
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勺乙醇擦拭消毒。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电子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