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季预防传染病宣传栏内容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季预防传染病宣传栏内容1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
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
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
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
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8、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
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9、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
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
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
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
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
5、节假日期间不扎堆、少聚集,避免跨境跨省出行。
节假日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场所,如果必须到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五以上的社交距离。
6、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家长可以本着“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其中,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大致为一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春季预防传染病宣传栏内容3
亲爱的家长朋友: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各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入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春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等措施外也希望家长一起参与,共同做好学生传染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是一个相对密集的空间,传染病容易传播,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了家长和教师们能快速认识各类传染病,以下为您提供几种常见传染病预防的核心信息:
春季常见传染病基本常识
肺结核
肺结核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
[传染源]
痰涂片检查显示抗酸杆菌阳性的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的疾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冬春季节本病高发。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是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通过含流感病毒的飞沫、空气吸入而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
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传染源]水痘患者。
[传播途径]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关于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建议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积极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