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下面小编整理了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篇1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遏制案件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中共石狮市委政法委员会石狮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开展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无诈骗社区(村)”创建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防范为主、条块结合、广泛宣传、务求实效”的原则,以“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为主题,全面动员,深入基层,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揭露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有效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永宁。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长王英俊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华雄任常务副组长,永宁派出所所长曾志忠、永宁边防派出所所长汪文良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镇综治办、永宁派出所、永宁边防派出所分别设立办公室,镇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华雄兼任,派出所辖区、边防派出所辖区办公室由负责“防诈骗”工作的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的宣传和创建工作,确保活动落地见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力争实现社区(村)无群众被骗、无诈骗嫌疑人,无诈骗窝点,群众接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无死角,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在我镇蔓延的势头。

四、时间安排

为期三年,年度评选。

五、工作措施

各村(社区)成立以村(社区)主干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无诈骗社区(村)”创建活动的组织推进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汇报会或协调会,有效整合和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村)、老人会等多方面力量,以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为抓手,严格按照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在打击、防范、管理、宣传等方面,共同发力,做到“教”好人,不让辖区的人上当受骗;“管”好人,不让辖区的人参与犯罪;“守”好阵地,让辖区没有诈骗窝点。

(一)点位宣传

1、各村(社区)、派出所(边防所)要定期开展面对面防骗宣传,发动全体村干部、网格员、派出所社区民警和相关部门、企业、高校人员广泛参与,组建反诈联盟宣讲团,紧盯沿街店面商铺、公共场所、学校、企业等重点部位,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做到“每一位群众都接受过宣传,每一位群众都清楚防骗知识”,确保防范宣传全覆盖。

2、在村(社区)银行、超市、商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公园广场及交通主干道等有电子显示屏的点位,循环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内容;在镇区主干道,村(社区)显著位置悬挂横幅;在社区(村居)入口处及社区(村居)办公场所公告栏、宣传栏醒目位置张贴《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黑灰产业通告》海报;各村(社区)结合日常工作,向辖区群众发放《市民告知书》。

3、派出所(边防所)要及时梳理各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结合发案情况,分析出易被骗人群的年龄、性别及职业特点、案件高发区域,主动对接村委会,研究一些群众更易于接受、更简便易学的防范方法,定期对易被骗人群开展面对面精准防骗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的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确保防范宣传精准化。

(二)网络宣传

1、利用公众号,动员指导所有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其平台资源,积极转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信息,实现“一条信息、全网传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影响力。

2、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全镇广大群众分批推送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信息。

3、各村(社区)安排专人,在本村(社区)防骗微信工作群、便民群、党员群等微信群中,每周至少推送两次以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文字等宣传资料。

(三)强化管控

1、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派出所(边防所)、各村(社区)要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科人员管理,定期走访了解,同时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关心、支持,从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其尽快回归正轨,防止其继续走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道路;强化对涉诈高危人员的管理,严格出境审核制度及外出报备制度,防止辖区内人员跑出去参与诈骗犯罪;对辖区内滞留境外的高危人员,能直接联系的,联系对方讲政策,讲法律,无法直接联系的,通过做其境内亲属的工作,签订保证书,并通过亲属做工作,防止其在境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

2、加强黑灰产业链条打击整治工作。派出所(边防所)加大对公安部下发黑灰产线索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买卖、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对公账户、手机卡等涉及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黑灰产业链条的核查打击力度,对相关人员从严、从重处理,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纳入高危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3、加强房屋管理。各村(社区)、派出所(边防所)结合日常工作,进一步对房屋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对每栋房住什么人,房子里的人在做什么心中有数,新来的什么人了然于胸。根据日常公安部推送诈骗窝点线索区域特点,对重点村、重点场所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

4、开展“扫楼行动”。镇综治办、派出所(边防所)要定期组织在社区(村)范围内开展“扫楼行动”,重点针对出租房屋、酒店、公寓、写字楼等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从源头打起,防止诈骗窝点在我镇落地生根,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空间,清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土壤。

5、重点区域重点整治。根据日常公安部推送诈骗窝点线索区域特点,对重点社区(村)、重点场所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无诈骗社区(村)”创建工作,将其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周密部署、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确保宣传实效。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按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提前谋划、深入发动、突出重点、展示亮点,精心开展好各类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

(三)注重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宣传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强化督导,落实责任。在市创建办每月对“无诈骗社区(村)”督导的基础上,我镇将相应成立创建工作督查组,每月对本辖区村(社区)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对在创建过程中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村(社区)授予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并将创建活动结果纳入平安考核体系,对于工作走过场、敷衍塞责的,将视情况对责任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篇2

为切实增强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空间,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我区决定自2021年3月5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区部署开展创建电信诈骗犯罪“无电诈”社区(村居)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电诈可防”理念,以电信诈骗案件“零发案”为目的,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源头遏制、宣传预防为手段,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诈骗意识和对电信诈骗手段的辨识能力,切实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以保证群众切实做到“不轻信、慎转账、不汇款”,力争在全区创建一批“无电诈”社区(村居)。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固定宣传阵地。在全区村居、社区的宣教室、停车场、健身活动广场、社区超市等场所,设置固定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宣传设施,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大力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利用好各单位(村居)己有的宣传板栏、广播站、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等媒介,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常识,形成常态化宣传氛围。

(二)制作发放特色宣传制品。结合实际,制作一批“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明白纸”、标语、台签、名片、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发放到各村居、社区及社会群众手中,提示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自觉加入到抵制电信诈骗犯罪中来。要组织辖区银行及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摆放“预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材料,提示提醒群众识别电信诈骗的手段及方式,从源头上防止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

(三)开展集中承诺活动。在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村民、社区居民、单位员工,普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集中承诺签字活动,通过微信群或现场发放倡议书、签定承诺书,呼吁群众争做“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宣传者、践行者、劝导者。做到不轻信、慎转账、不汇款。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下面小编整理了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篇1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遏制案件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中共石狮市委政法委员会石狮市公安局关于印发<开展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无诈骗社区(村)”创建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防范为主、条块结合、广泛宣传、务求实效”的原则,以“铸就防骗长城,擦亮识骗慧眼”为主题,全面动员,深入基层,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范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揭露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有效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永宁。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长王英俊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纪华雄任常务副组长,永宁派出所所长曾志忠、永宁边防派出所所长汪文良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书记、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镇综治办、永宁派出所、永宁边防派出所分别设立办公室,镇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华雄兼任,派出所辖区、边防派出所辖区办公室由负责“防诈骗”工作的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的宣传和创建工作,确保活动落地见效。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力争实现社区(村)无群众被骗、无诈骗嫌疑人,无诈骗窝点,群众接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无死角,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在我镇蔓延的势头。

四、时间安排

为期三年,年度评选。

五、工作措施

各村(社区)成立以村(社区)主干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无诈骗社区(村)”创建活动的组织推进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抓好工作落实。每月定期召开一次汇报会或协调会,有效整合和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派出所、社区(村)、老人会等多方面力量,以创建“无诈骗社区(村)”活动为抓手,严格按照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在打击、防范、管理、宣传等方面,共同发力,做到“教”好人,不让辖区的人上当受骗;“管”好人,不让辖区的人参与犯罪;“守”好阵地,让辖区没有诈骗窝点。

(一)点位宣传

1、各村(社区)、派出所(边防所)要定期开展面对面防骗宣传,发动全体村干部、网格员、派出所社区民警和相关部门、企业、高校人员广泛参与,组建反诈联盟宣讲团,紧盯沿街店面商铺、公共场所、学校、企业等重点部位,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做到“每一位群众都接受过宣传,每一位群众都清楚防骗知识”,确保防范宣传全覆盖。

2、在村(社区)银行、超市、商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公园广场及交通主干道等有电子显示屏的点位,循环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内容;在镇区主干道,村(社区)显著位置悬挂横幅;在社区(村居)入口处及社区(村居)办公场所公告栏、宣传栏醒目位置张贴《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黑灰产业通告》海报;各村(社区)结合日常工作,向辖区群众发放《市民告知书》。

3、派出所(边防所)要及时梳理各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结合发案情况,分析出易被骗人群的年龄、性别及职业特点、案件高发区域,主动对接村委会,研究一些群众更易于接受、更简便易学的防范方法,定期对易被骗人群开展面对面精准防骗宣传教育。宣传活动的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确保防范宣传精准化。

(二)网络宣传

1、利用公众号,动员指导所有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其平台资源,积极转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信息,实现“一条信息、全网传播”,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影响力。

2、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全镇广大群众分批推送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信息。

3、各村(社区)安排专人,在本村(社区)防骗微信工作群、便民群、党员群等微信群中,每周至少推送两次以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文字等宣传资料。

(三)强化管控

1、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派出所(边防所)、各村(社区)要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科人员管理,定期走访了解,同时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关心、支持,从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其尽快回归正轨,防止其继续走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道路;强化对涉诈高危人员的管理,严格出境审核制度及外出报备制度,防止辖区内人员跑出去参与诈骗犯罪;对辖区内滞留境外的高危人员,能直接联系的,联系对方讲政策,讲法律,无法直接联系的,通过做其境内亲属的工作,签订保证书,并通过亲属做工作,防止其在境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

2、加强黑灰产业链条打击整治工作。派出所(边防所)加大对公安部下发黑灰产线索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买卖、出租、出借个人银行账户、对公账户、手机卡等涉及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黑灰产业链条的核查打击力度,对相关人员从严、从重处理,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要纳入高危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3、加强房屋管理。各村(社区)、派出所(边防所)结合日常工作,进一步对房屋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对每栋房住什么人,房子里的人在做什么心中有数,新来的什么人了然于胸。根据日常公安部推送诈骗窝点线索区域特点,对重点村、重点场所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

4、开展“扫楼行动”。镇综治办、派出所(边防所)要定期组织在社区(村)范围内开展“扫楼行动”,重点针对出租房屋、酒店、公寓、写字楼等开展集中清查整治行动,从源头打起,防止诈骗窝点在我镇落地生根,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空间,清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土壤。

5、重点区域重点整治。根据日常公安部推送诈骗窝点线索区域特点,对重点社区(村)、重点场所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鼓励群众积极检举揭发。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无诈骗社区(村)”创建工作,将其摆上重要位置,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周密部署、抓好落实。

(二)明确职责,确保宣传实效。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按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提前谋划、深入发动、突出重点、展示亮点,精心开展好各类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群众满意率。

(三)注重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宣传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强化督导,落实责任。在市创建办每月对“无诈骗社区(村)”督导的基础上,我镇将相应成立创建工作督查组,每月对本辖区村(社区)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对在创建过程中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村(社区)授予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并将创建活动结果纳入平安考核体系,对于工作走过场、敷衍塞责的,将视情况对责任人员予以责任追究。

创建无电诈单位实施方案篇2

为切实增强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空间,从源头上减少案件发生。我区决定自2021年3月5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区部署开展创建电信诈骗犯罪“无电诈”社区(村居)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电诈可防”理念,以电信诈骗案件“零发案”为目的,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源头遏制、宣传预防为手段,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诈骗意识和对电信诈骗手段的辨识能力,切实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以保证群众切实做到“不轻信、慎转账、不汇款”,力争在全区创建一批“无电诈”社区(村居)。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固定宣传阵地。在全区村居、社区的宣教室、停车场、健身活动广场、社区超市等场所,设置固定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宣传设施,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大力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利用好各单位(村居)己有的宣传板栏、广播站、户外广告牌、LED显示屏等媒介,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法规常识,形成常态化宣传氛围。

(二)制作发放特色宣传制品。结合实际,制作一批“预防电信诈骗犯罪”的“明白纸”、标语、台签、名片、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发放到各村居、社区及社会群众手中,提示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自觉加入到抵制电信诈骗犯罪中来。要组织辖区银行及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摆放“预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材料,提示提醒群众识别电信诈骗的手段及方式,从源头上防止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

(三)开展集中承诺活动。在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村民、社区居民、单位员工,普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犯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集中承诺签字活动,通过微信群或现场发放倡议书、签定承诺书,呼吁群众争做“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宣传者、践行者、劝导者。做到不轻信、慎转账、不汇款。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