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亮化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__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__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井水,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进行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井水。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__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
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
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
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
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
2、实施农村改厕工程。
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
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争取在上半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__年__月开始至__年__月结束,共壹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
(__年__月-__月)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__年__月)__年__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并召开__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__年__月—__年__月)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三)建立督查检查机制。
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季度通报制度。
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计划方案篇2
根据《莲都区村庄绿化规划》(20__-20__),结合20__年村庄绿化实施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规模和设计投资额度
(一)建设规模:40个村庄,其中:经济型25个,精品型村庄5个,示范型10个(省级3个、市级7个)。
(二)设计投资额度(仅指苗木费):各类型设计最高投资额度为经济型1万元;精品型村庄3-5万元;示范型3-8万元,其中:省级为5-8万元,市级3-5万元。
二、实施范围
根据《莲都区村庄绿化规划》的安排和20__年实施成果布局,确定20__年实施范围以“一乡两湖三线”为重点。
一乡即:古堰画乡;两湖即:南明湖、月亮湖;三线即:国道线、省道线、县乡线。
将省、市级绿化示范村联成线、片、群。
三、项目申请程序
由20__年实施范围内的村提出申请,乡镇(街道)审核同意后,报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经区村庄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发文列入20__年度村庄绿化建设计划。
四、项目设计与论证
(一)突出村庄个性与特色。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力求避免雷同。
(二)突出重点地段绿化。
以古树名木、古廊桥、古庙宇、村委办公场所、村庄主入口处等为重点,以村庄道路为连线,将点线进行有效链接,使之成为村中亮丽的风景线。
(三)注意树种选择搭配。
1.乔木树种:竹、柳、桂、樟适宜本地种植,是村庄绿化的基调树种,也是首选树种。
其它树种应选用树干通直、树形优美、抗逆性强、管理简易的树种。
具体以莲都区村庄绿化树种名录为准,不得超范围使用。
确实需要的,应报区绿化办批准。
2.地被类植物:省市级示范型村庄可以配以一些耐修剪、易管理的地被类植物。
经济型村庄可视村集体经济状况适当选用,但应尽量选用一些免管护的藤蔓类地被植物。
3.庭院绿化尽量选用柚、梨、桃、枇杷、枣、石榴等集观赏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优良绿化树种。
真正做到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四)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村庄绿化涉及千家万户,触及农民切实利益,在设计时,要充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的传统习惯和当地风俗,妥善处理绿化与通风、采光、排水、通行等相邻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注重实效。
充分考虑村庄各自的实际情况,要进行管理成本核算,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等要充分考虑今后管理的难易、费用;不照搬城镇绿化标准,对于一些原有自然植被保护较好的村庄,要大力保护原有树木,适当进行整理,不能去旧种新;对于征地拆迁新建新村,可适当提高绿化标准。
(六)项目设计论证。
省市级示范型村庄设计完成后,由区村庄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修改后,交付实施;精品型村庄的绿化方案按专家组意见组织实施;经济型村庄的设计由绿化办审查后交付实施。
五、项目实施
(一)苗木采购
省市级绿化示范型村庄、经济型村庄所需的绿化苗木均由实施村按设计方案自行组织采购;精品村所需的绿化苗木可进行临时采购;苗木采购工作由区政府采购办牵头负责,林业、发改配合。
(二)开工前准备
1.绿化种养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经批准列入20__年度村庄绿化建设计划的村庄应当接受绿化种养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毗邻黄河,全村共有230户71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356人,常住人口71户。
该村毗邻黄河,村委有保存较为完整“武状元”旧址;及典型黄土高坡窑洞布局,正在规划建设的忆苦思甜教育基地(被誉为当代愚公“***”30余年沟壑治理区)。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按照“实现干净整洁、保持田园风光、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挥本村延黄旅游资源、古村落资源、当代愚公“***”吃苦耐劳教育基地等优势资源,全力做好环境治理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村,提升全村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三、总体目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使全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持常年干净整洁,形成长效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进村路和主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适地进行绿化,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美丽新农村。
四、项目建设内容:***村村口至党支部沿路、村口至***家外延伸**米的巷道进行综合治理,村内沿路垃圾、柴垛等清理,沿路枣木特色护栏安装、路旁绿化等,进村道路周边清理。
五、主要工作任务
1、美化村庄。
村内主要巷道安装特色栏杆约*米。
需投入资金**万元。
2、卫生整治。
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全面清理沿路生产生活垃圾、柴垛等,进行集中清运处理。
对村内巷道和公共场所周边垃圾、柴垛等清理和绿化;进村道路两边全部进行整修清理。
需投入资金2万元。
上述实施项目,共计投入**万元。
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和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确保村庄美化亮化工作取得成效。
六、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
通过会议、党员主题活动日、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整治”,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全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
全面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积存垃圾,消除卫生死角;安装特色栏杆;全面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
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七、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村委会要具体负责环境整治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和进度安排等。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
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3、科学规划,注重管理。
要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统筹发展、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规划适地适宜,突出特色。
要坚持整治环境与转变人的观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与经常性管理一起抓,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计划方案篇4
贯彻落实《关于印发20__年度__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的通知》(池办秘〔20__〕4号)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办法》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__”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__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6.道路畅通。
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7.河沟渠塘疏浚清淤。
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8.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9.村庄绿化和“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活动。
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各地要积极参加__市20__年开展“百、千、万”乡村“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活动。
10.村庄亮化。
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11.实施旅游“八个一”工程。
按照宜游则游原则,在国省县道沿线、拥有旅游资源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实施旅游“八个一”工程。
利用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游客咨询服务或接待点。
按照2A级以上旅游厕所标准改造提升村级公共厕所,推行厕所“所长制”,常态开展文明如厕宣传。
建设一处停车场,在村主干道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设村名标识;在主要道路设置村全景导览图,标识牌符号信息标准、具有当地人文自然特色。
编撰介绍当地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的导游词。
培育专职或兼职村级讲解员(导游员)。
支持开办休闲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乡村民宿,提供乡村旅游配套服务。
三、实施步骤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
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
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
力争做到多规合一。
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
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
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
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1.投入保障。
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
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2.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