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检干部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检干部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一、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中心任务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工作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局和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保证作用。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要深深植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来开展,只有这样,干部工作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中心任务服务,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把为中心工作服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使干部工作与中心任务相统一、相协调、相融合、相适应。
要根据反腐败工作格局的要求,把培养、吸引、使用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为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要按照反腐败的工作部署和目标,科学地规划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和使用入才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保持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要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使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始终与中心任务的需要相适应,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按照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总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加强素质建设,把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纪检监察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从人才的角度讲,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提高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要抓住培养、吸收、使用三个环节,创新干部工作机制,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把所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来,要认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现代科学知识,重点培养一大批适应深人推进反腐倡廉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要结合干部交流、干部培训,不断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
要积极开展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这是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注意选调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充实和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要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对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促进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在使用中提高。
对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加强培养,多交任务,多压担子,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就我市来说,当前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交流、培训工作。
一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
要坚持“高进”、“高配”、“高出”的原则来选人、用人,即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人要起点高、素质高;配备干部要按中纪委、中组部规定高职级配备;交流出去的干部要提拔或平级妥善安置。
要把好干部“人口”关。
录用一般干部,要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对进人纪检监察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下职务的干部,要通过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任前试用等程序,严格把好质量关。
凡是素质差、形象不好的,不能录用。
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干部人才库,对纪检监察工作急需的业务骨干、办案能手、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必求全责备,保证及时引进、选拔和调配。
要积极拓宽选调渠道,打破地域、部门、行业的限制,开阔选人视野,广纳群贤,逐步改善纪检监察队伍结构。
二要疏通“出口关”,积极推进纪检监察干部合理交流。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推行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任期制。
县区以上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任期达两届10年者,必须交流。
纪检监察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的一般应予轮岗,满10年的原则上要交流。
要积极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推动跨地区、跨系统的干部交流,对工作积极、德才兼备、成绩显著的要积极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提拔重用,争取形成“交流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三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
市纪委常委及室主任以上干部、各县区纪委书记在任职届内要争取到中纪委培训1次,各县区纪委常委、室主任、县直纪检组长、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在任职届内要争取参加自治区纪委和市纪委培训1次。
要系统地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本职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三、以思想政治、能力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
能不能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前提是真正学好、学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夯实基础。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开拓创新,注重实际,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廉洁自律,转变作风,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加强主观能动性。
针对我乡今年乡镇换届后纪检干部“新手”较多的情况,组织对新进乡镇纪委班子的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程序和基本条规。
定期、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业务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更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纪检干部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3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着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据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主要问题表现
(一)干部思想不稳定。
基层尤其是乡镇纪检干部思想不够稳定,产生不满情绪。
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很辛苦,从事的工作往往又是“栽刺不栽花”“出力不讨好”,日常容易因工作而得罪人。
在本乡镇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业绩,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
经济待遇也不高,与某些部门干部相比,收入差距大;在政治待遇方面,干部交流机会少,提拔机会更少。
(二)队伍建设不完善。
乡镇纪委目前虽然配备了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专干及纪委委员,但纪委副书记、纪检专干、纪委委员都是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当地党委、政府其他工作,不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查办案件更是无从下手。
派驻纪检组,目前派驻的一般只有一个组长,没有其他工作人员,发挥不了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作用,影响了纪检监察各项职能的发挥。
(三)业务素质不全面。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任务越来越艰巨。
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乡镇纪委书记是从其他行业和部门调任或提任过来的,没有具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更没有案件查办能力和水平,缺乏专业人才,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乡镇(或基层单位)形成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个别党政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影响自己任内的政绩,对基层纪委、纪检组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重视、支持不够;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除纪委书记专职外,副书记、专干及纪委委员都是兼职,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责任心不够强,党性原则不强,怕得罪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二)体制机制不畅。
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力度较弱,当前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治理体制决定了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而且乡镇纪委书记是副科级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纪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力度和质效。
另一方面乡镇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脱贫攻坚、惠农民生等中心工作任务,又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
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业务能力不强。
乡镇纪检干部非专业人员较多,岗位培训机会少,业务知识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知识结构单一,协调能力不强,真正能“战斗”的更少,执纪监督方式方法滞后,业务素质参次不齐。
加之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法律、审计、财经等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纪检监察理论和业务水平低,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有心无力,纪委委员角色意识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