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6.2.1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根据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函数回顾
1、溧阳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已知某筑路队每天修筑370米,修了x天,共修y米,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2、已知某村离社渚镇12千米,镇村公交车以x千米/时的平均速度行驶了y小时,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3、物价上涨,油价飙升,已知92号汽油7.60元/升,加油x(升),应付费y(元),那么y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如果加油前汽车的油箱里还剩有6L汽油,已知加油枪的流量为10L/min,加油t(min),
油箱中的油量为V(L),那么V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4、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8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
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5、电信公司推出无线市话服务,收费标准为月租费25元,本地网通话费为每分钟0.1元.如果
用y(元)表示每月应缴费用,用t(min)表示通话时间(不足1min按1min计算),试探索y
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练习:上述五个问题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谁是谁的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回顾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为新课作准备。)
二、引导探索
活动一:(一)归纳概念
1、观察、分析上面各个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尝试将它们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2、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类,归纳出一次函数概念。)
(二)概念辨析
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y是x的一次函数吗?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
(1);(2);(3);
(4);(5);(6)
2、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如果是,请说出其中k的值.
(1);(2);(3);(4)
3、如果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
4、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5、若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6、已知函数,
(1)当m时,y是x的一次函数.(2)当m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填空的题型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三、例题解析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变量y是变量x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1)正方形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
(2)正方形周长y与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
(3)长方形的长为常量a时,面积y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
(4)计划花150元购买日记本,所能购买的本数y(本)与单价x(元)之间的关系;
(5)高速列车以200km/h的速度驶离A站,在行驶过程中,这列火车离开A站的路程y(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
(6)A、B两地相距200km,一列火车从B地出发沿BC方向以120km/h的速度行驶,在行驶过程中,这列火车离A地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四、巩固练习
1、水池中有水465m3,每小时排水15m3,排水xh后,水池中还有水ym3,试写出y与x之间函数表达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为了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城市规定用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m3时,水费按0.6元/m3收费;每户每月用水量超过6m3时,超过部分按1元/m3收费。设每户每月用水量为xm3,应缴水费y元。
写出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m3和超过6m3时,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
六、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p82~p83§6.2一次函数(1)
《一次函数》教后反思
函数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函数,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贴切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出发,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又通过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的例题,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下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图像》奠定基础,并形成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与意识.
我的教学大致流程为:从贴切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出发得到相应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学生对所得的表达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入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接着辨析、填空的题型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并让学生对做法加以总结。通过例题和巩固练习让学生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学生通过黑板的板书进行课堂的小结。
反思:
1.第一部分的函数分类,没有能抓住学生思想的亮点,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2.要注意语速和声音音量的控制,不是声音越大越好,注意上课的语言。
3.学生的思考和做题时间不充分,没有能积极的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4.怎样能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大班!要学生扮演,浪费时间。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怎样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5.真正的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熟悉教材,熟悉学生。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2m-3n)2=,
(2m-3n)2=,(-2m+3n)2=。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m-n)2=,
(-m+n)2=,(-m-n)2=,
(a+3)2=,(-c+5)2=,
(-7-a)2=,(0.5-a)2=.
2、判断:
()①(a-2b)2=a2-2ab+b2
()②(2m+n)2=2m2+4mn+n2
()③(-n-3m)2=n2-6mn+9m2
()④(5a+0.2b)2=25a2+5ab+0.4b2
()⑤(5a-0.2b)2=5a2-5ab+0.04b2
()⑥(-a-2b)2=(a+2b)2
()⑦(2a-4b)2=(4a-2b)2
()⑧(-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x+y)2=;②(-y-x)2=;
③(2x+3)2=;④(3a-2)2=;
⑤(2x+3y)2=;⑥(4x-5y)2=;
⑦(0.5m+n)2=;⑧(a-0.6b)2=.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
(2)(-7-2m)2=
(3)(-0.5m+2n)2=
(4)(3/5a-1/2b)2=
(5)(mn+3)2=
(6)(a2b-0.2)2=
(7)(2xy2-3x2y)2=
(8)(2n3-3m3)2=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数学能力:
(1)由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推理能力.
(2)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暴露出来进行分析,避免形成教学上的“相异构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消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2、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的认知及正确应用.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十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验证——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数形结合——进一步拓广——总结口诀——公式应用——学生反馈——学生PK——学生反思——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
活动内容:计算:(a+2)2
设想学生的做法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a+2)2=a2+22
②(a+2)2=a2+2a+22
③正确做法;
针对这几种结果都将a=1代入计算,得出①②都是错误的,但③的做法是否一定正确呢?怎么验证?
活动目的: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认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与两数的平方和等同,即:
(a+2)2=a2+22,如果不将这种定式思维,就很难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这种错误或其它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定式思维是错误的,为下一步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验证(a+2)2=a2–4a+22
活动内容:(a+2)2=(a+2)?(a+2)=a2+2a+2a+22
活动目的:在前一环节已经打破了学生的原有的思维定式的基础上,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第三环节: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
活动内容:(a+b)2=(a+b)(a+b)=a2+ab+ab+b2=a2+2ab+b2
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6.2.1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根据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函数回顾
1、溧阳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已知某筑路队每天修筑370米,修了x天,共修y米,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2、已知某村离社渚镇12千米,镇村公交车以x千米/时的平均速度行驶了y小时,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3、物价上涨,油价飙升,已知92号汽油7.60元/升,加油x(升),应付费y(元),那么y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如果加油前汽车的油箱里还剩有6L汽油,已知加油枪的流量为10L/min,加油t(min),
油箱中的油量为V(L),那么V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4、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8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
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5、电信公司推出无线市话服务,收费标准为月租费25元,本地网通话费为每分钟0.1元.如果
用y(元)表示每月应缴费用,用t(min)表示通话时间(不足1min按1min计算),试探索y
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练习:上述五个问题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谁是谁的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回顾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为新课作准备。)
二、引导探索
活动一:(一)归纳概念
1、观察、分析上面各个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尝试将它们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2、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类,归纳出一次函数概念。)
(二)概念辨析
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y是x的一次函数吗?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
(1);(2);(3);
(4);(5);(6)
2、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如果是,请说出其中k的值.
(1);(2);(3);(4)
3、如果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
4、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