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1
一、2023年春季学期起止时间
2023年春季学期,全市普通高中三年级于2月1日开学;全市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于2月6日开学;全市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回校注册时间为2月11—12日,2月13日正式上课;中等职业学校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开学。
本学期结束时间为2023年7月7日,共22周,7月8日正式放假。
请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严格遵照执行,合理安排好本学期各项工作。
二、从严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严格落实开学要求。
一要落实不得提前开学要求。
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不得擅自安排提前开学,不得组织学生提前到校补课或自习,坚决杜绝以学生留校自习等名义变相组织集体补课。
.二要做好学生防疫健康指导。
各县(区)、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上级发布有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三要严禁组织集体活动。
正式开学前,各县(区)、各学校(幼儿园)不得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不得组织师生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
各中职学校要对本校学生假期实习加强统筹管理和风险防控,要加强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络、常规管理和预防教育,掌握学生实习动态。
(二)严格落实开学后日常防控措施。
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教育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校园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春季学期开学平稳、安全、有序。
一是加强师生健康摸排。
春季学期开学前,要以适当方式对师生基础疾病、心理健康、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本单位健康台账,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二是加强春季开学谋划。
要按照“应开尽开、有序返校、安全开学”的原则,在开学前7天制定2023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做好师生员工开学前7天每日居家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要及时检测抗原或核酸,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如实报告学校并延缓返校。
师生返校后按规定做好晨、午检工作以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减少人员聚集。
师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适当错峰开学,分批次组织师生有序安全返校。
三是加强药品物资储备。
要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储备感冒、发烧、腹泻等必要的对症治疗药物,要根据需要储备足量的抗原检测试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确保在春季开学前储备到位。
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四要加强师生日常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源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日常生活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师生员工防病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
学校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学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会同社区开展师生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开展健康管理。
五要加强师生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加强价值引导,激发学生青春责任与担当。
深入阐释抗疫政策和三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唱响主旋律,树立正能量,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
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工作
(一)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要本着“按时、安全、有序、规范”的原则,组织教职工提前回校,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细化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提前备好两周以上的课。
促进学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实现学区内统一进行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的“六统一”。
依托高等院校及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网络平台,全面开展“三新”改革系列培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全市集中研修等方式,围绕“三新”改革,聚焦课程建设、选课走班、生涯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扎实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学科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贺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提质增效。
进一步消除“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狠抓中小学校常规管理。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认真对照《贺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星级认定办法(试行)》,从行政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校园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等七项常规管理内容中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五)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
各县(区)教科局务必要按照“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依法由国家举办”总要求,紧紧围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的总目标,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要根据办学条件,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等政策要求,严格按照55人以内的班额标准制定招收插班生计划。
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2
一、错时错峰有序返校。
各县市各学校要科学制定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各城区学校和农村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周密制定学生错时错峰报到工作方案,报县市教体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行错时错峰返校报到,避免学生在校门口聚集。
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各县市各学校要在开学前全面摸排师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在开学返校前一周,组织师生开展每日健康自测并做好统计报备。
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应如实报告学校,并延迟返校。
寄宿制学校须按照学校师生总数的15%—20%的比例动态储存对症治疗药物及抗原检测试剂,根据需要储备2周以上足量的口罩、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
师生返校后,中小学校、幼儿园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要落实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等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
要以多种方式开展日常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员工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要加强营养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防护等教育引导,加强感染师生康复期健康指导,不组织或要求处于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中小学校发现阳性人员及时通知家长或送医治疗,由学校所在县市教体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以班级为最小单位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
三、统筹安排开学前后工作。
各县市各学校要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风险隐患排查,列出风险清单,主动防范化解;提前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报告;开展预防校园性侵害、防校园欺凌等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范风险意识和安全素养;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的识别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各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要采取上门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对辍学和疑似辍学对象开展一次“三帮一”劝返复学;要开展一次送教上门;要关心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予以指导和帮助。
各县市各学校要完善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一、高二年级可在返校后第一周组织安排“开学第一课”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各县市各中心学校要统筹各教学点课表和作息时间表;要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杜绝教师无教案、照抄照搬教案上课等现象。
四、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要规范学生异动,城区中小学转插班由各县市教体局统筹安排,任何学校不能私自接收转插生。
要规范收费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乱收费。
要规范中小学课后服务,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规范外语小语种课程开设,严禁开设小语种向学生额外收费,严禁联合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小语种培训及收费。
幼儿园要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
五、加强开学督导检查。
开学后,县(市)教体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督查,重点检查疫情防控、传染病筛查、控辍保学、校园安全、食品卫生、办学行为、师德师风等工作,查找隐患和薄弱点,及时补齐短板漏洞。
州教体局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县市教体行政部门以及各学校春季开学工作进行抽查。
开学典礼是新学期开始举行的由全体师生参加的开学仪式,旨在明确新学期的目标,激励全体师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同时也营造一种浓厚的开学气氛。
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3
一、活动目的:
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新入园的幼儿感受浓厚的园所文化,尽快稳定情绪。
二、活动时间:2月25日上午9:00——11:00
三、活动地点:__幼儿园风雨球场
四、活动对象:全园师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2023年学校开学工作实施方案1
一、2023年春季学期起止时间
2023年春季学期,全市普通高中三年级于2月1日开学;全市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三年级于2月6日开学;全市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回校注册时间为2月11—12日,2月13日正式上课;中等职业学校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开学。
本学期结束时间为2023年7月7日,共22周,7月8日正式放假。
请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严格遵照执行,合理安排好本学期各项工作。
二、从严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严格落实开学要求。
一要落实不得提前开学要求。
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不得擅自安排提前开学,不得组织学生提前到校补课或自习,坚决杜绝以学生留校自习等名义变相组织集体补课。
.二要做好学生防疫健康指导。
各县(区)、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上级发布有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三要严禁组织集体活动。
正式开学前,各县(区)、各学校(幼儿园)不得组织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不得组织师生参加聚集性活动。
四要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
各中职学校要对本校学生假期实习加强统筹管理和风险防控,要加强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络、常规管理和预防教育,掌握学生实习动态。
(二)严格落实开学后日常防控措施。
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教育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做好校园日常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春季学期开学平稳、安全、有序。
一是加强师生健康摸排。
春季学期开学前,要以适当方式对师生基础疾病、心理健康、疫苗接种、新冠病毒感染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本单位健康台账,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二是加强春季开学谋划。
要按照“应开尽开、有序返校、安全开学”的原则,在开学前7天制定2023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做好师生员工开学前7天每日居家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要及时检测抗原或核酸,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如实报告学校并延缓返校。
师生返校后按规定做好晨、午检工作以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减少人员聚集。
师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适当错峰开学,分批次组织师生有序安全返校。
三是加强药品物资储备。
要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储备感冒、发烧、腹泻等必要的对症治疗药物,要根据需要储备足量的抗原检测试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消毒用品、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确保在春季开学前储备到位。
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四要加强师生日常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资源以及公告栏、校园广播等线下资源,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宣讲培训,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日常生活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师生员工防病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
学校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学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会同社区开展师生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开展健康管理。
五要加强师生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加强价值引导,激发学生青春责任与担当。
深入阐释抗疫政策和三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唱响主旋律,树立正能量,增强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
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工作
(一)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各县(区)教科局、各学校(幼儿园)要本着“按时、安全、有序、规范”的原则,组织教职工提前回校,扎实做好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培训,细化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提前备好两周以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