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工厂春节期间留人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3工厂春节期间留人方案1
为鼓励春节期间企业外地员工就地过年,支持企业连续生产、留工稳岗,助推新区经济平稳运行,根据《滞留西咸新区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以下措施。
一、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年。
对规上工业企业以及新区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外地员工留在新区过年的,可由企业代为申报每人200元节日红包,每户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二、鼓励企业稳岗留人。
支持复工复产企业采取发放留岗补贴、实行错峰调休等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前提下加快生产。
对于春节期间连续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就地过年的外地员工人数在30人以上、6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企业3万元、6万元留岗补助。
春节期间不停工的新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就地过年的外地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给予企业5万元留岗补助。
三、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鼓励企业在1月15日至3月15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线上培训,结合生产实际需求融入岗位技能、安全生产、职业道德和疫情防控等培训内容。
规上工业企业组织外地员工在各级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培训网上平台”学习不少于24课时(含),能够提供学习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的,按照每人3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每户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6万元。
四、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
新区、新城管委会及相关部门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为规上工业企业以及新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外地员工免费赠送40G流量。
鼓励新区行业协会针对会员单位留在新区过年的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
五、做好企业服务保障。
新区助企联络员春节前至少进企服务一次,全面宣传各项惠企、防疫政策。
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连续建设的企业和在建工地,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生产经营、物资供应、项目建设正常有序。
六、营造温馨的过年氛围。
各新城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采取职工讲堂、改善餐饮、新春送福等措施,为外地员工营造温馨温暖的过年氛围。
同时,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并制定节日福利措施,落实好工资待遇保障,关爱职工生活,让外地员工安心留在新区过年。
七、附则。
本
政策措施适用对象为新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及在新区注册、纳税、统计的规上工业企业。
外地员工指户籍地在西咸新区、西安以及咸阳主城区(秦都区、渭城区)以外且自20xx年1月24日起至2月15日未离开的员工。
春节期间为20xx年1月24日起至2月15日。
本政策由各新城负责组织实施,先行兑付。
补贴资金由新区及企业所在新城按照财政体制分别承担。
2023工厂春节期间留人方案2
为确保春节放假期间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春节假期值班方案,具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
组员:xx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小分队
领导小组职责:xx
二、值班时间:
xx
三、值班室:
xx
三、实施时间
20xx年12月15日至20xx年1月30日
四、具体措施
(一)开展一次全面沟通。
坚持以镇党委政府为主体,挂村领导牵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居)常务干部具体抓,充分利用包保干部、网格员、护林员、村民小组长等力量,在12月24日前,采取微信对接、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所有市外务工的本镇籍劳动力进行一次专门联系,摸排掌握务工群众“两节”期间计划返乡情况,对接情况于12月24日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在沟通联系过程中,从严把握“四了解四提醒”要求,即了解务工群众务工地点、家庭其他人员居住情况、“两节”期间返乡计划、面临的困难问题,提醒务工群众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有困难需求联系家乡及务工地人社部门、及时掌握省内疫情防控政策及要求。
(二)建立一本动态台账。
在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对于务工群众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有变化的,及时对现有就业台账进行一次专项更新,并在12月31日前,在就业台账中采取分类标注的形式,将务工群众家庭成员均常住在市外的、计划就地过节的、计划“两节”期间返乡过节的人群区分开来,并同步在贵州省劳动就业大数据平台更新,保持线上和线下就业信息动态精准。
坚持因群施策,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动员群众尽量少返乡过节。
对于整户成员均在外的务工家庭,分别对每个成员进行思想引导,动员其在务工地过节;对于计划就地过节的,保持半个月沟通一次,让群众感受到春节前的问候;对于计划返乡过节的,保持每周沟通一次,尽量动员群众取消返乡计划。
(三)实施形式多样宣传。
20xx年12月23日前,发动镇村干部群众及时转发《致潘家庄镇外出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倡议外出务工群众少聚集、少流动、不返乡,留在务工地过节。
发挥好务工人员中的“带头人”作用,依托微信群、QQ群等务工群众自建沟通平台,加大慰问信推送的覆盖范围,引导更多群众少返乡、不返乡。
(四)进行一轮联动慰问。
20xx年12月25日前,深入开展留岗人员“温暖行动”,加强与上级各部门对接联动,积极争取、整合各渠道慰问资金,向留在务工地过年的务工人员父母、配偶、小孩进行慰问,让留岗过节的群众安心过节、开心过节。
积极争取州县两级党委政府支持,在春节慰问活动中,多渠道筹集慰问资金,将慰问资金或物资向留岗过节务工人员、留岗过节务工人员家庭、务工党员倾斜,特别是留岗过节务工人员中的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切实鼓励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群众。
(五)强化一套流程保障。
对于动员引导留岗过节措施覆盖后,仍有必要返乡过节或接受错峰返乡安排的外出务工群众,确认好其返乡时间、返乡方式、返乡人数,及时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部门传递信息,确保务工人员抵达镇内第一站点后,防控措施能及时跟进,避免人员在一定场所内长时间聚集,增加疫情感染风险。
对于返乡后的劳动力,要按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开展好“春风行动”“务工人员返乡座谈会”等活动,利用对口帮扶地就平台和市招商引资就业平台,开展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以及赶集日流动招聘、送岗入户等分散式招聘活动,为有换岗或求职需求的劳动力搭建平台。
同时,对有意愿的劳动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水平。
(六)储备一批就业岗位。
紧扣企业产业吸纳一批,加大市内岗位信息的收集力度,继续推行“双清单”制度(岗位供给清单、在岗人员登记清单),储备一批岗位需求信息,为返乡时间较早或返乡后无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就近就地就业选择,实现解决就业和保障用工双向促进。
同时,在服务企业“温暖行动”中持续开展“一进两送”活动,提供人员招聘、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准确理解、全面享受人社及各部门的惠企政策。
紧扣过渡帮扶保障一批,保持就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加大对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文化宣传员、卫生防疫员等公共就业服务岗位开发及管理力度,形成合力强化对脱贫劳动力、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的就业帮扶,严防返乡后的重点人群大规模、长时间失业减收,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扣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利用有关政策,为有意愿的群众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并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自主创业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政策资金“杠杆作用”,帮助群众减轻资金压力,降低创业成本。
同时,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帮助有培训意愿的群众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初创成功率,通过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压实。
外出务工人员元旦春节期间“温暖留岗”工作,由镇党委、镇府统一安排部署,各村(居)对照具体措施,切实向留岗过节的务工群众送温暖,为返乡过节的务工群众保安全,常态化落实全镇“一防两不停”工作部署。
各村(居)要加强工作研究和措施谋划,挂村领导要靠前指挥调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村(居)做到“安排了有落实、落实了见成效”。
(二)强化调度推进。
“温暖留岗”工作与“稳岗就业”工作实行一体调度,各村(居)每周向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对于工作推进较慢、措施落实不力的,将由镇纪委进行约谈提醒。
同时,根据国内疫情形势变化,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务工人员情况的调度,实行“一天一调度”,调度的内容和要求,以工作提示单的形式另行下发,确保针对重点地区的留岗工作力度持续加码,当地务工群众最大限度不返乡。
(三)强化宣传引领。
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对各村(居)开展“温暖留岗”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总结提炼,持续加大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参与留岗稳岗工作。
(四)强化分段核查。
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加强对镇域工作的统筹推动,利用“打包工作法”落实具体任务,对于有明确时间要求的工作,在及时汇总相关情况的同时,一并收集归档工作资料。
镇纪委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的主要任务,开展抽查,对于工作不真实的进行通报处理,对于因服务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群众反响较大的,严肃追责问责。
各村所有上报材料需经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签字同意后报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梁颖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