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全国卷语文试卷精选2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全国卷语文试卷精选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_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今年的全国二卷高考作文,形式上是名言、诗词、网络流行句材料,但却将“疫情”这一最突出的自然灾难事件隐含材料之中,这样的题目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符合高考语文关注现实,关注时政,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题目不偏不怪,具有现实意义。跑题不容易,但答高分需要将多个材料融合,用恰当的角度统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很高。具体特点如下:

1.任务明确。今年的作文在体裁上的要求,与20_年全国二卷作文相同。命题明确提出要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参会代表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演讲稿体裁,有利于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抒发感情。命题具有激发学生写作功能。

2.文化特色浓厚。以墨子格言入题,彰显了诸子哲学中的人文价值,体现了浓厚的国学特色,弘扬了传统文化,强化了命题语文色彩。

3.贴近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入题,将命题延展到国际间的互助,直接和抗疫链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世界,体现语文致世之用。

4.代入感较强。让考生以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化难为易,体现出语文对个人、国家和时代的关涉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结合之紧密,鼓励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中,去体会和思考。

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大家好!

【手举一个地球仪,上台】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不用说,您都知道:地球仪。没错,这当然是我们的共识。再顺着我的手指看,我来自这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荣幸,我能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全世界青年朋友一起探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

周所众知,新冠疫情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在世界疯狂肆虐。我相信在座诸位都能真切地体会到人类何以是命运共同体。所以,此刻,我首先要为组委会确定这样深刻而现实的主题点赞!

中国有句比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这也是各国都有的一种理念。可今天我要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开国领袖_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留下一段风靡世界的名言,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背?那好,我来给大家背一次:“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朋友们,难道不是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作为早上_点钟的太阳,世界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那么,我想问:经此一疫,我们该怎样携手走向未来?

上台之前,我只是想用地球仪作为演讲开头的道具,进入正题后,会把它放下,但是我现在决定:一直捧着它讲完。因为我感到,这不是一个冷冰冰、轻飘飘的地球仪,它突然变得有些沉重,捧在手上也格外温暖,它和大家脚下的大地一样,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蔚蓝色星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地球母亲!

难道不是吗?朋友们,新冠病毒这个恶魔,给我们带来多少灾难、恐慌甚至生死离别,让多少工作被迫摁下了暂停键,但是我相信:在座的青年朋友,只要你关注着疫情,只要你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文化歧视,你就会发现:这场灾难也同时唤醒了人类共有的良知底线。那就是爱,无疆的大爱!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日本援华物资包装上写的古典诗词,这些见证着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交往历史的句子,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这种美好的情感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是人类大家庭共克时艰的良善和希望。

中国最古老的《诗经》里有句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还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报恩的民族。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中国也责无旁贷地为各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样在援外物资包装上写上了精心挑选的寄语。

比如,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100万只口罩,包装上写的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它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绝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睦邻友好,“回礼”日本,这句诗真是饱含深情。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样的诗词,这样的感动还很多。我们也同样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比如在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我们就写了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一句歌词:“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图兰朵》曾经来北京演出,讲的就是一个名叫“爱”的王子拯救中国公主的古老故事。

青年朋友们,这难道不在启示我们:爱的力量无坚不摧,爱的力量也没有什么能够摧毁!无论眼前多么黑暗,我们坚信,爱都能打破黑夜,迎来黎明!

讲到这儿,我仿佛看到手上的地球仪在发光,朋友们,你看到了吗?这不是几句诗意的光芒,而是美好人性的光芒,人类未来的光芒!

朋友们再看,这是太平洋,这是大西洋,这是亚洲,这是欧洲,这是美洲,这是大洋洲,这是非洲……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得好:“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们隔得远吗?不,我们很近。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黑眼睛还是蓝眼睛,是黄皮肤、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你必须明白的是:我们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经此一疫,我们怎样走向未来?

我的回答是:爱!

即使宇宙级的大灾难降临,我们也要像那部科幻电影说的——

让爱,带着地球流浪!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进入高三以后,有两种状态是常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一就是根本就紧张不起来,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下滑或处于低迷状态;二就是紧张过度,老是担心最后的结果,但是没有行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永远被现实和想象中的结果困扰着,最后成绩也是不断下滑。

在人生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应该把目标分解,给自己设计发展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说来高三应该“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也就是说认真对待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好每一个“一”),每一步都走好了,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扬长补短

我们一直强调要落实基础,对于高考来说,基础知识多牢都不为过,借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扎实、只有更扎实。

学科发展一定要均衡,要有优势科目,但绝对不能有劣势科目。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除了把优势学科学得更好之外,更主要的任务是把劣势学科给补上来,有的学生总是说自己不适合学哪个学科,我看不是,第一是心里暗示的结果,仗还没打呢就认输了可不最后就得输;还有就是对自己太温柔了,得狠一点,只要狠下决心猛下功夫,成绩就能上去,想做就能做好。

三、计划性、条理性

对于高三的复习来说特别忌讳打无准备之仗,不能无计划做事情,脚踏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儿就好比是无头的苍蝇瞎撞。计划的制定要科学、实际、有效,要符合高三的规律和特征,也得符合自己的基本情况。

计划再好也只是计划,不落实没有实际价值,执行力非常关键。做口头上的巨人很容易,但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太难了。高三的计划要做到宏观和微观的辨证统一,既要有大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有计划,同时也要把任务分化到每一个星期每一天,小计划的学习内容要具体到位,而且争取每个星期和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总结,从计划的可行性、执行力、效率和效果等多个角度分析,为下一阶段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从容应对备考

对于高三来说,考试是一个常态,提醒大家对待考试要有从容的心态,不要总是充满焦虑。对此有几点对同学们的建议。第一,不要过于在意与他人的竞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必须有的,但是我们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激励,我们应该和同学多交流,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但更重要的还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复习。第二,如果出现情绪波动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及时调整,争取整体上做到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始终充满信心的按照计划稳步推进。

全国卷语文试卷精选2

一、现代文阅读(9分)

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为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选文围绕“科技黑箱”这一概念组织材料,有一定知识性,行文简明扼要,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参考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语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重要词语(概念)在文中的含义,是衡量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谈论的“科技黑箱”究竟指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求考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从不同角度分别表述“科技黑箱”,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先看A项,原文一开始说:“‘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这就说明在认识上主体对黑箱内部的情况是全然不知的。紧接着原文又谈到:“‘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这意味着“科技黑箱”与“黑箱”是不同的,至少“科技黑箱”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像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等科技黑箱就是如此,至少这些产品的设计者能够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因而A项符合原意,不是答案选项。关于B项,原文说到:“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科技黑箱的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这三种科技黑箱,不是每个使用者都能透彻掌握其内部构造或工作原理,但是只需要按规则操作它们,就可以达到上网、通话、摄影等预期目的。这样看来科技黑箱是可以操控的,因而B项符合原意,不是答案选项。关于C项的前半部分,它说:“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这与原文的表述是相同的,因此是正确的。C项的后半部分出现了错误。原文说:“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C项的后半部分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科学知识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主观的看法或意识形态是无法对客观规律进行修正的,一般而言只能对它进行选择。因此C项对“科技黑箱”的理解是不正确的,C项是正确选项。至于D项,原文第一段说:“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同时第一段末尾也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据此,可以得出“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的结论。所以D项符合原文意思,不是答案选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先看A项,原文第二段说:“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据此,可以推断出“巨人”就是科技黑箱。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答案选项。再说B项,原文第二段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不言而喻,B项的前半部分与原文相符。再看B项的后半部分,原文说:“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年龄越来越小的计算机天才、黑客以及神童的不断出现提供了机会,科技黑箱仅仅是提供了机会。而B项的后半部分说科技黑箱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里锤子和电脑的例证也就证明了“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干预就越大”的观点。原文又说:“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这与C项后半部分的意思是一致的,即“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不是答案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说:“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不是答案选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D。先看A项,原文第二段说:“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见A项的前半部分“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是正确的。原文第二段又说:“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与A项的后半部分“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的意思正相呼应。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答案选项。再看B项,原文第三段说:“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可见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所以B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内容的。原文又接着说:“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可见B项的后半部分也是符合原文的,所以B项不是答案选项。关于C项,原文第一段说:“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由此可见,科技黑箱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例如电脑、手机等设备,因此C项的前半部分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原文第三段又说:“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可见,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也属于科技黑箱。所以C项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最后看D项,原文第三段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这说明D项的前半部分“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是正确的。原文第三段又接着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这就意味着,科技黑箱既可以使科学技术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也可以使科学技术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当你正确使用科技黑箱时,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方向发展;当你滥用科技黑箱时,会导致科学技术朝着错误方向发展。而D项的后半部分说:“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这是不正确的,它以偏概全。当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时,其直接后果只会让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中不好的一方面的剑刃更加锋利,它不会促进科学技术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D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是正确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萧燧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萧燧传》,篇幅约600字。从整体上看,节选的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较强,文字也较为浅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此完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 D项中的“阙”字通常可以表示“观阙”“空缺”“残缺”“缺少”等意义。文中的“察官阙”的“阙”表示动词用法的“空缺”。试卷中用“失职”来进行干扰,是从语意上二者较为接近来考虑的,当然不能确切符合原文文意。其余A项“属”的解释为“托付”,是它的常用义。B项的“怀”解释为“衔恨”,是它的常用引申义。C项的“易”解释为“更换”,也是学生完全可以掌握的词义。A、B、C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符合上下文文意,因而正确选项当为D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这道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即在题面上提供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说明某一特定内容的一组。本题要求说明的是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首先要说明的是,“恪尽职守”是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思,凡职务外的事均不算本职工作。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分辨文句的含意。第①句“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是说萧燧尚未主持漕台考试,时,萧燧的回答,虽然正气凛然,但却与他恪尽职守无关。第②句“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是他任王宫大小学教授,皇上向他征询意见时,他所作的回答,显然是正常的职务行为。第③句“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是萧燧任左司谏时所作的工作,在工作范围之内,当然也是职务行为。第④句“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这一句与上一句的背景相同,萧燧仍是左司谏,他对皇上的劝谏也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⑤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反映了萧燧的俭省为政,虽也可视为分内的事,但是并不典型。第⑥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也只是说明了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原管辖地区百姓的生活,但同本职工作却没有关系。我们在排列选项时,注意到第⑤句与其他句子的组合关系,未将它安排在全都正确的一项中。根据以上解说,C项中的②③④三句均表现了萧燧恪尽职守的情况,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的拟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主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概括和分析。B项的概括是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然后说到他劝谏皇上亲君子远小人,得到皇上赞许。C项的概括是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然后说到他在严州的政绩卓著,后又调任婺州。D项的概括是萧燧回到朝廷任职,仍关注各地大事,然后说到他关注江、浙与广西的灾害和弊政,最后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困难得以解决。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没有概括和分析失当之处。只有A项,概括为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这是正确的;然后说到其时秦桧当权,要他主持秋试时录取其子秦熺,这是无中生有的事,与原文意思不符。A项所述不正确,应是正确选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参考答案】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参考答案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常常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常常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杂糅”“内治”两个,这两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虽有一定难度,但并不很高。“杂糅”指“混杂”,是常用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内治”指“国内安定太平”,“内”指国内;“治”在成语“长治久安”中也正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此句中较难的词语例如“浇浮”,未列入关键词语,这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与”“坐视”两个,难度也不大。“与”当“给予”讲,是它的常用义之一,这在古今汉语中都是相同的。“坐视”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它表示的“不管不问”的意思,高中毕业生应该是能明白的。

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全国卷语文试卷精选2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全国卷语文试卷精选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_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今年的全国二卷高考作文,形式上是名言、诗词、网络流行句材料,但却将“疫情”这一最突出的自然灾难事件隐含材料之中,这样的题目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符合高考语文关注现实,关注时政,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题目不偏不怪,具有现实意义。跑题不容易,但答高分需要将多个材料融合,用恰当的角度统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很高。具体特点如下:

1.任务明确。今年的作文在体裁上的要求,与20_年全国二卷作文相同。命题明确提出要以“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参会代表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演讲稿体裁,有利于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抒发感情。命题具有激发学生写作功能。

2.文化特色浓厚。以墨子格言入题,彰显了诸子哲学中的人文价值,体现了浓厚的国学特色,弘扬了传统文化,强化了命题语文色彩。

3.贴近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入题,将命题延展到国际间的互助,直接和抗疫链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世界,体现语文致世之用。

4.代入感较强。让考生以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化难为易,体现出语文对个人、国家和时代的关涉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结合之紧密,鼓励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中,去体会和思考。

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青年朋友们,大家好!

【手举一个地球仪,上台】

大家请看,这是什么?不用说,您都知道:地球仪。没错,这当然是我们的共识。再顺着我的手指看,我来自这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荣幸,我能作为一名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全世界青年朋友一起探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

周所众知,新冠疫情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在世界疯狂肆虐。我相信在座诸位都能真切地体会到人类何以是命运共同体。所以,此刻,我首先要为组委会确定这样深刻而现实的主题点赞!

中国有句比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这也是各国都有的一种理念。可今天我要说:“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开国领袖_出访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留下一段风靡世界的名言,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背?那好,我来给大家背一次:“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年朋友们,难道不是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作为早上_点钟的太阳,世界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那么,我想问:经此一疫,我们该怎样携手走向未来?

上台之前,我只是想用地球仪作为演讲开头的道具,进入正题后,会把它放下,但是我现在决定:一直捧着它讲完。因为我感到,这不是一个冷冰冰、轻飘飘的地球仪,它突然变得有些沉重,捧在手上也格外温暖,它和大家脚下的大地一样,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蔚蓝色星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共同的地球母亲!

难道不是吗?朋友们,新冠病毒这个恶魔,给我们带来多少灾难、恐慌甚至生死离别,让多少工作被迫摁下了暂停键,但是我相信:在座的青年朋友,只要你关注着疫情,只要你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文化歧视,你就会发现:这场灾难也同时唤醒了人类共有的良知底线。那就是爱,无疆的大爱!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日本援华物资包装上写的古典诗词,这些见证着中日人民世代友好交往历史的句子,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这种美好的情感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政治,是人类大家庭共克时艰的良善和希望。

中国最古老的《诗经》里有句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还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报恩的民族。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中国也责无旁贷地为各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同样在援外物资包装上写上了精心挑选的寄语。

比如,马云公益基金会向日本捐赠100万只口罩,包装上写的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它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绝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讲究睦邻友好,“回礼”日本,这句诗真是饱含深情。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样的诗词,这样的感动还很多。我们也同样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比如在运往意大利的捐赠物资上,我们就写了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中的一句歌词:“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图兰朵》曾经来北京演出,讲的就是一个名叫“爱”的王子拯救中国公主的古老故事。

青年朋友们,这难道不在启示我们:爱的力量无坚不摧,爱的力量也没有什么能够摧毁!无论眼前多么黑暗,我们坚信,爱都能打破黑夜,迎来黎明!

讲到这儿,我仿佛看到手上的地球仪在发光,朋友们,你看到了吗?这不是几句诗意的光芒,而是美好人性的光芒,人类未来的光芒!

朋友们再看,这是太平洋,这是大西洋,这是亚洲,这是欧洲,这是美洲,这是大洋洲,这是非洲……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得好:“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们隔得远吗?不,我们很近。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黑眼睛还是蓝眼睛,是黄皮肤、黑皮肤还是白皮肤,你必须明白的是:我们在同一个地球、同一个世界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经此一疫,我们怎样走向未来?

我的回答是:爱!

即使宇宙级的大灾难降临,我们也要像那部科幻电影说的——

让爱,带着地球流浪!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

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进入高三以后,有两种状态是常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一就是根本就紧张不起来,进入不了状态,这样导致的就是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成绩下滑或处于低迷状态;二就是紧张过度,老是担心最后的结果,但是没有行动,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永远被现实和想象中的结果困扰着,最后成绩也是不断下滑。

在人生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应该把目标分解,给自己设计发展的阶梯,按部就班的完成我们该完成的任务,这样说来高三应该“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也就是说认真对待每一个月、每一个星期、每一天,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做好每一个“一”),每一步都走好了,最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夯实基础、扬长补短

我们一直强调要落实基础,对于高考来说,基础知识多牢都不为过,借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扎实、只有更扎实。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