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9篇。

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1

设计意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6、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结束

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四、地震无情人有情:

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1、讨论:当地震发生时,作为非震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

(1)号召我们身边的人为地震灾区人民捐助物资。

(2)时刻关注地震灾情,必要时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课件展示震后为灾区献爱心的相关图片

【活动小结】

地震非常可怕,因为它不可预测,威力大,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挑战“天灾”的思想准备,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没有发生前降低了许多。同学们,平时看一些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4

班会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间的关联性。

2、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让学生明白防火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班会准备:

1、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

2、收集一些防火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民网北京9月20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20日5时37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5.1级地震,青海西宁有明显震感。

此次地震的基本信息:

发震时刻:2013-09-20,05:37:01;纬度:37.7°;经度:101.5°;深度:7千米;震级:5.1级

城市:凉州区(距震中约103.4千米)民勤县(距震中约173.1千米)

世界各地的大地震,给无数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地震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防护?

二、介绍几种可以简单辨识的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预报。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三、介绍几种在震中紧急避险的方法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9篇。

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1

设计意图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幼儿通过看电视、听大人的讲述对地震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幼儿年龄小遇到危险不知道怎么办,大多会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特组织此活动,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简单的地震知识。

2、通过演习,训练教师和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地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3、有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地震的资料或图片。

2、课件:家庭、学校、户外、公共场所避险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地震后的一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1、师启发幼儿:小朋友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你怎么知道这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还有什么现象?

2、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是啊,大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啊!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播放地震的课件,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看完后教师引导: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2、幼儿交流,教师边引导幼儿把话说清楚。

3、小结:哦,原来地震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是自然现象。如果有一天我们这里发生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发表。

5、师幼一起总结避险方法:不要慌,不要逃,也不要跳,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听老师或者大人的指挥,就近找安全的小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等地面晃动小了再听指挥疏散,撤离。如果是在一楼或平房就可以跑出到空旷的地方去。

6、那我们要怎么找安全的地方?什么地方安全?

7、播放视频:在幼儿园、在家、在户外、在公共场所怎么找较安全的地方躲避?请幼儿找出来。

8、幼儿小结不同地方怎么找地方躲避较安全。在幼儿园是蹲在桌子下双手抱头,再听指挥疏散;在家用枕头或被子盖头,就近在卫生间、墙角、厨房、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在公共场所要跟着大人找到最近的桌子下、墙角等地方。在户外就蹲在地上抱头就行。

(三)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护自己?幼儿讨论寻找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幼儿下楼梯的路线是男生靠楼梯扶手,女生靠墙同时下楼.因为男女生的反映、运动能力相比较男生要强,分开可以提高逃离的速度,也可以给女生更多的行动空间)

4、组织幼儿"实战演习"。演练室内避震及紧急撤离。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结束

学校防地震安全教育教案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玩具、毛巾、电话、几种防火安全标志。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