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居民小区出入管理制度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疫情居民小区出入管理制度1
1、区域封闭制度
住宅小区有多个出入口的,原则上仅保留一个必要的出入通道,所有车辆、人员要从唯一的出入口进出小区。
开放式居民点要通过设置隔离栏、拉设警戒线等方式进行封闭,合理设置出入口。
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内的球场、棋牌室、活动室等休闲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一律关闭。
2、体温检测制度
要进一步加大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人员进出的管控力度,各工作队要在出入口设置劝导宣传台,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工作队进行体温测量。
3、出入登记制度
每个家庭明确1名身体素质好、抵抗力较高的成员作为外出购买生活物资的相对固定人员,工作队可以采取发放登记出入证的方式,每个家庭发放一张出入证,在物资采购人员进出时做好登记,每两天只能出去一人次。
也可以采取发放收回式出入券的方式,每个家庭每两天发一张券,凭券出入,每一次出入要进行登记,并将出入券收回。
在单位上班的工作人员,需相关单位出具证明后方可出入小区。
严格控制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以外人员进入,确需进入的.,工作队要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要求佩戴口罩,并由相关业主带入,工作队要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出小区时要及时销号。
非居住本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的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快递、外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由业主到出入口自行领取物件。
4、车辆通行制度
要严格控制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内车辆出入,工作队要为小区车辆要办理出入通行证,同样执行两天只出一人次的要求(单位出具证明的除外)。
车辆进出时车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下车检测体温。
非本区域内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
5、昼夜值守制度
工作队要合理安排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进出口的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轮流值守、无缝对接,白天值班人员不得少于4人,夜间值班人员不得少于2人,值班人员有制服的需着装上岗。
6、每日消毒制度
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物业服务公司做好小区的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电梯消杀等工作,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电梯、单元门厅等重点部位要增加消杀频率。
无物业管理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的消毒工作由属地街道、社区负责,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
7、重点监管制度
对出现确诊病例的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由属地街道、社区对相应住宅楼栋或单元进行封闭式硬隔离。
要以家庭为单位,摸清该楼栋或单元住户的人员组成,实行居家隔离,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必须及时送诊。
生活必备物资由属地街道、社区代为购买,定点投放,不见面送达。
要提高该楼栋或单元公共部位的消毒频次。
8、及时报告制度
近14天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工作队要第一时间向属地街道、社区报告。
对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人员,由工作队联系医疗机构上门收治,定点诊疗,严禁自行乘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对在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内的休闲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活动的,工作队要主动劝阻并向属地街道、社区报告。
加强社会面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通过在社区张贴海报、标语等方式,提高居民自觉防范以及知法守法的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借助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明确公民责任与义务。
疫情期间,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实时监测疫情情况。
疫情居民小区出入管理制度2
一、明确目标,守住底线
坚决守住小区、守住生命、守住健康。
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发动全社会力量,采取群防群控措施,盯住管好“四种情形人员”、“五大群体”、“六类人员”,抓实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小区管控工作,杜绝小区外人员、车辆进入,减少小区人员的流动,将每个居民小区变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强化排查,摸清底数
同时,指挥部要与各乡镇、各创文“挂包联帮”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各创文“挂包联帮”责任单位要与小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小区业主要签订承诺书。
(四)加强小区内部管理
1、禁止非小区业主、车辆进入,禁止小区内人员互相串门、访友,禁止在小区内组织或参与各种形式的聚集活动,禁止未佩戴口罩出行,禁止居家隔离观察对象外出,禁止瞒报、谎报、漏报、迟报个人去向等信息,禁止遛狗、乱吐口痰、乱倒垃圾。
2、居民小区业主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实行居民出行管控措施,除采购生活物资,就医、就学、保障公共事业运行、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企业复工人员等之外,原则上不得外出。
尽量通过“非接触式”的途径选择网上办理业务,采用手机APP购物方式采购生活物资,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3、小区人员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要“早发现、早就诊、早报告、早隔离”,及时到设有发热门诊的指定医院就诊,并报乡镇人民政府纳入监管范围。
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确有特殊情况需外出的需进行报备,对未报备外出的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由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4、全面开展居民小区“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
5、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要加强巡查监管,强化对小区内部人员流动的巡查工作,区公安部门要对工作组巡查工作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
同时,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要对每天管控工作情况和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传递指挥部管控工作要求和疫情防控信息,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疫情信息,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五)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所有小区均要建立信息员制度,明确一名信息报送员由乡镇负责管理,社区明确一名信息报送员由指挥部管理,信息报送员于每日20:00前向社区报送住户动态,报送内容至少需包括当日进出小区人员情况,体温检测情况、其他异常情况等;同时,急事急报,第一时间报告。
物业公司、挂包单位牵头,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建立微信群,保证居民业主户户有人入群,加强微信群管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及管控要求等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入户。
(六)管控时间要求
全部小区实行全天24小时轮班值守管理。
四、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一)改进作风
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乡(镇)、部门干部职工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管好家人、亲属,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区纪委、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对小区管控工作组人员到位情况、人员、车辆的管控等情况进行督查问效,确保小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奖惩结合
1、在管控工作中不配合、不参与、不服从管理的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严处理。
2、对居家隔离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张贴隔离告示,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经核实后,符合监督举报奖励条件和原则的,按照《普洱市思茅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群众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相关要求进行奖励。
3、自20xx年2月11日起,所有小区管控工作情况实行排名制管理,对管控成效较好的前10名小区管理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后10名小区管控工作的单位进行批评,连续三天排名为后10名的将对相关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4、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等严重后果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5、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查办。
(三)加强宣传
小区应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悬挂标语、小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将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疾病的危害严重性以及基本的防控知识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营造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群防群控的工作氛围。
同时,要注重总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强化舆论监督作用,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舆论氛围、社会氛围。
疫情居民小区出入管理制度3
一、严格进出通道管控。
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只保留一个进出通道,实行24小时值守;对零星分散的居民住宅小区和单楼独院实行整合归并,统一设置出入通道。
二、严格车辆管理。
进入居民住宅小区的车辆实行通行证制度,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本小区车辆进出要严格落实登记制,车内人员一律按规定接受信息登记,定期做好车辆消毒。
三、严格人员管理。
非本居民住宅小区、楼院人员原则上一律禁止进入。
如确需进入,相关人员要持有效证件,并进行实名登记,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结果异常的,一律禁止进入。
四、严格小区内部管理。
坚持“非必需不外出”原则,住宅小区居民一律不串门、不聚集,尽量不外出,外出必须佩戴口罩,无口罩不出门,一经发现立即劝导劝返。
要做好宠物管理和卫生防疫,严禁外出遛狗,严防宠物成为病毒传播源。
人与人交流保持2米以上距离,平时做到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