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的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1

日前,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统筹推进,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大政策力度、深化就业育人、强化培养使用、优化服务保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加大政策力度,拓展就业空间

中央基层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做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招录工作。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3.4万名;“特岗计划”全国招聘6.7万名;“西部计划”招募3.67万人。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倾斜,更好服务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各地各高校加大政策挖潜力度,为毕业生拓展就业空间。宁夏实施城乡社区、学前教师、乡村医生、司法辅助等基层服务专项计划,共招聘2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三支一扶”计划由3000个增加到4100个;“西部计划”由380个增加到640个。

重庆市明确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需要,开发基层劳动社保、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法官检察官助理等就业岗位2100个左右;稳定实施“选调生”“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规模4000个左右。

四川省设立6500个疫情社区排查防控社工岗,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西南大学与学校所在地重庆市北碚区协同打造“千人千岗助力乡村振兴就业见习暨大学生留碚创业专项行动”,以就业见习为纽带,助力乡村振兴,开源拓岗促进毕业生就业。

深化就业育人,激发报国热情

各地各高校加强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和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建功立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基层就业毕业生座谈会,校领导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在毕业典礼上宣读表彰毕业生志愿赴基层就业创业文件,为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举办“基层就业创业校友论坛”20余期,校友分享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奋斗历程。近五年,该校本部毕业生赴新疆就业548人,西部就业2303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设置西部、基层就业专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对有志愿到西部、基层工作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加强与各级地方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增加定向选调名额,拓宽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2022届已落实去向毕业生中,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有400余人。

湖南农业大学聚焦乡村振兴,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注重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同时根据服务省涉农岗位进行重点匹配。近年来,学校选拔农学、园艺、蔬菜、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毕业生赴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占比达85%。

强化培养使用,助力成长成才

各地各高校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岗前能力培训。

2022年,河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共招募了20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为期两年的乡村教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为提高青年志愿者践行务实的能力,河南省组织统一培训,解读河南省乡村振兴与青年返乡创业政策,讲授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与实践等内容,强化毕业生责任担当,增强务实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致力于基层人才的本土化培养,扬州大学持续开展卓越乡村医生、卓越乡村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3100余名定向乡村教师、定向乡村医生毕业生返回基层。2010年以来,先后与常熟等地开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每年有近400名毕业生回到家乡建功立业。

优化服务保障,推动聚才兴业

下得去、干得好,还要留得住。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优惠政策,指导各地各高校健全、优化服务保障,为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激发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热情。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强调各地要确保特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保证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

对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相关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给予必要的场地支持。

海南省对招聘为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提前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适当高定,其中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乡镇的高定2级,在艰苦边远地区县市区本级、其他县市乡镇以下的高定1级。

2022年,石河子大学为第一批70名留新疆、兵团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发放28.3万元奖励,引导毕业生留疆,到最艰苦的地区工作。校院两级通过多种方式与基层就业校友保持密切联系,关心其成长和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毕业生所在单位反馈,确保毕业生不仅“下得去”,还能“留得住、干得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共青团委、妇联,有关中央企业:

202x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和国资委,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以下简称示范行动),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现就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落细落实行动组织、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工作,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x〕35号)和《关于深入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2x〕244号)的部署落到实处,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力争2022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为全国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做示范。

二、突出年度重点

(一)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076万人,他们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主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但也面临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2022年组织实施示范行动,要紧紧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展开,坚持问题导向,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创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供给优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实习等资源,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主线。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渠道之一。在组织示范行动过程中,要坚持抓创业、促就业,抓创业就是要大力扶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更多创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共同创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促就业就是要尊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引导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创业风险,着重帮助有强烈创业意愿、有良好项目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想;要多措并举、深度挖掘工作岗位,为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性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群体找工作创造机会。

(三)做实四个专项行动任务。各示范基地要将组织示范行动与特色化功能化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实施示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起来,结合自身发展方向,从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精益创业带动就业等3个专项行动中选择一项承担,聚焦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开展。此外,企业、高校示范基地均要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要与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加强协调联动,探索拓展结对共建范围,将与高校示范基地探索成熟的典型做法复制推广到其他高校,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做实行动方案

(一)认真动员部署。层层动员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示范基地主管部门进行动员部署,主管部门对管理的示范基地进行动员部署,示范基地对内部参与部门进行动员部署。动员部署要将组织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大意义讲清楚,要将示范行动的目标任务讲清楚,要将责任分工、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讲清楚。

(二)精心谋划方案。各示范基地要根据自身承担的专项行动(企业、高校示范基地均承担两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行动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各主管部门要对示范基地制定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严格把关,重点评估其是否可测度可考核可实施。各示范基地要按照新要求抓紧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行动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22年2月21日前报送主管部门,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2月底前,各主管部门将审核通过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示范基地年度评估的依据。

(三)做实过程调度。各示范基地要定期调度示范行动实施情况,掌握示范行动取得成效。主管部门要定期汇总分析示范行动开展情况,分析监测示范基地工作成效,给予针对性支持,纾解示范行动开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搜集汇总各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研判全国双创发展趋势。

四、落实激励政策

(一)落实落地普惠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建立《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清单》(附件)。各地方发展改革委会同同级相关部门,在《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清单》基础上,系统梳理本地区相关支持政策,补充细化形成支持示范行动实施的政策清单,2月底前印送本地区的示范基地(包括本地区由国家部门管理的示范基地),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强化专门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示范基地主管部门,在2022年底前启动示范基地年度评估;对抓示范行动成效显著的示范基地,根据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支持其承担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区域类示范基地,优先推荐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名单。各地方发展改革委会同同级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激励本地区示范基地抓示范行动组织实施的专项政策。

(三)疏通政策落地堵点。示范基地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企业等落实扶持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示范行动月调度系统,及时了解掌握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示范基地在填报月调度数据时,一并反映本地区公布政策清单中未落实的政策及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及时研判分析,协调推动政策落实。对于多方面集中反映、具有普遍性的政策落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专题协商,纳入双创痛点堵点疏解行动,持续推动解决。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