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国家及沈阳市鼓励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指引,围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建立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推动学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促进学校、城市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
我校共有二十一个班级,800余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垃圾,如废纸、旧书报、食品包装、厨余物品等,其中以废纸为最多。这些垃圾如果混杂在一起被运走,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浪费,如废纸、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废电池),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另外,少数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既影响校园环境,又会养成不良习惯,这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鉴于上述情况,学校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学生影响家庭、社区、为我校实施垃圾分类打好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沈阳市、皇姑区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下设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并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方案及日常具体工作。
三、责任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
2、校长室负责对教师的宣传教育,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负责垃圾分类先进办公室评比活动。
3、德育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并组织学生志愿者等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切实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负责垃圾分类先进班级评比活动。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集中棚,做好教室、办公室等垃圾桶准备工作,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布置学校垃圾分类大型和小型宣传牌。
5、教务处做好垃圾分类“进课堂、进教材”活动。
四、目标任务:
(一)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参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共建活动,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三)设置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设置垃圾收集设施。餐厨垃圾收集设施,主要集中于学校食堂。
五、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为宣传、启动阶段
主要内容:
以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为重点,提倡、鼓励师生实行垃圾分类投放,让全校师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
相关措施:
1、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少先队、黑板报、宣传橱窗、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使广大师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好习惯。
2、开展“垃圾分类”有课程、进课堂活动,营造“垃圾分类”的课程氛围。
3、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宣传牌。
4、建设垃圾分类管理硬件设施。
5、积极组织“垃圾分类”常规性知识的学习普及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
6、分批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培训员、督导员、志愿者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督导、志愿活动。
(二)第二阶段为实施、推广阶段
主要内容:
1、一方面继续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管理过程的监督、整改。
2、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做到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
相关措施:
1、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箱,并统一标识。
2、以“致家长一封信”、组织家长会等各类活动,全面开展“节约资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再生资源教育进社区实践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周边社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3、分别召开教师、班主任及学生会议,明确分类意义、工作要求,落实具体措施。
4、完善洁美办公室、先进班级评比制度,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5、定期评比“垃圾分类”工作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教师、学生、班级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
6、成立“垃圾分类”学生志愿队和师生监督队,上街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开展垃圾分类检查督促。
7、设置“环保屋”。利用现有房产提供面积为6—10平方米的使用房屋,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资源再生等一站式智能化管理。环保屋采用“一屋一岗”管理模式,环保屋配备1名专业保洁人员负责宣传、引导学生分类投放垃圾,及时进行垃圾的清运、回收。
六、具体分类:
(一)具体落实
1、垃圾桶的摆放:
每个教室、办公室和专用教室摆放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各一个。学校建立一处垃圾回收集中棚,摆放可回收垃圾桶、有毒有害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各若干个。(校园内还有若干只以前使用过的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仍继续规范投放使用)
2、垃圾的投放:
师生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按分类要求直接投放在室内、室外的垃圾桶内,有毒有害垃圾必须直接投放到垃圾回收集中棚的专用垃圾桶内,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3、垃圾的处理:
(1)各办公室的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由保洁员负责收集,送到学校垃圾集中棚内的分类桶中;各教室的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有每天的值日生组长负责在中午时投放到垃圾回收集中棚内的分类桶中;各室有毒有害垃圾由专人负责(班级:班主任,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及负责人,专用教室:各室责任人)集中投放到垃圾集中棚相应垃圾桶内。所有垃圾都由总务处联系环卫部门回收处理。
(2)厨余垃圾的回收和处理:
每天统一由城投公司负责回收处理。
(二)硬件配备
1、校园合适场所建设好垃圾回收集中棚。
2、校园相关场所放可回收、其余垃圾桶。
3、各班级、办公室和专用教室发垃圾桶2个,为可回收垃圾桶,其余垃圾桶。
(三)垃圾收集的类别
校园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厨余垃圾四大类。
1、可回收垃圾
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类。
(1)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纸盒等等,但是纸巾和厕所纸遇到水就会化掉,所以是不可回收的。
(2)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3)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水瓶胆等。
(4)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饼干罐、罐头盒、废电线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2、有毒垃圾
主要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等。
3、厨余垃圾
主要包括饭堂吃剩的剩菜剩饭。
4、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有毒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垃圾基本都是不可回收垃圾。比如口香糖、树叶、烟头、建筑垃圾、粉笔头等。
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实施方案范文2
根据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依据xx县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xx县楚源小学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进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进一步推进xx县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塑造文明新时尚,建设美丽新县城。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对垃圾处理的实地调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对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随意扔垃圾,将会造成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毁灭性破坏。
2、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更深的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垃圾分类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希望同学们将习惯与意识带到社区、带到社会、由点向面的推广,希望每个同学都做宣传员以及环保卫士。
3、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尝试,不断的将观念和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4、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观念,增进正确的环境认知,进而进行实践。
5、推动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活动,落实提升环境品质的理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欣赏自然的情操,及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生活习惯。
三、组织机构
成立景明佳园小学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垃圾分类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油脂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五、活动内容
1、宣传和动员:
(1)掌握必备的垃圾分类知识对实施垃圾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给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做准备,在学科教学(科学课、美术课等)中,渗透“垃圾分类与资源节约”的宣传,指导学生理解:环保是一项全球性的公益活动,垃圾可以分类,资源可以回收利用。
(2)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开展“垃圾分类在各国”资料、图片收集活动,了解世界各国有关垃圾分类的情况。
(3)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小卫士”卡通形象设计及宣传语征集活动。
(4)成立“班级绿委会”、“爱绿护绿活动”小组和“垃圾分类管理”小组。
(5)定期召开“垃圾分类与资源节约”班队会,制作“垃圾分类与资源节约”小报。
2、发出倡议:
在了解有关“垃圾分类”知识后,经过绿委会的宣传,发出如下倡议:
希望全校的同学能积极行动,科学处理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让学生们知道被我们称为“垃圾”的许多物质都具有被再次资源化利用的可能,完全可以合理的加以开发利用变废为宝,这些“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好的卫生习惯带到社区、带到社会,认真做好在自己周围的“由点向面”的推广,努力争当“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员和“环保小标兵”。
3、组织全员参与:
我校进行“垃圾分类”这项活动的最高目标是: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这项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我们班摆放了可回收垃圾袋、不可回收垃圾袋。在可回收垃圾袋上我们请美术老师做了很漂亮的标签,在上面注明了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希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有意识、最终达到“无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在每学期结束时,评选“环保小标兵”。同时,鼓励学生回家向父母做宣传,在家中尝试进行“垃圾分类”活动。
六、责任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
2.教导处负责对教师的宣传工作、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德育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并组织学生志愿者、社团等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除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外,重点将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七、目标任务
(一)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校园网、班会课、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二)参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共建活动,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三)设置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设置垃圾收集设施。
八、经费保障
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校校园内部垃圾分类的宣传、推广以及分类设施的设置、改造工作。
九、阶段安排
(一)宣传动员和准备阶段
本阶段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置垃圾分类箱。
(二)推行阶段
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规范垃圾分类的管理。本阶段学校与社区进行共建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提升文明程度。
(三)提高巩固阶段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范围,提高分类标准,使师生对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达100%。
十、工作措施
(一)召开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
(二)在校园内以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三)学校确定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员要热心公益性事业,责任心强,勤劳肯干,负责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监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作业、协助服务等相关工作。
(四)积极推进“零废弃”工作。尽可能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努力零排放。
(五)加强宣传培训和日常监督检查
1.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2.开展学校与社区垃圾分类达标共建活动,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提升文明程度。
3.加强资料归档、管理制度,规范专项档案管理。
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实施方案范文3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推进“文明校园”和“美丽校园”建设,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26号)、《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7〕180号)文件精施方案进行修订。
一、指导思想
依法治理、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我校生活垃圾分类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二、情况分析
我校目前有31个班级,近1350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垃圾,如废纸、旧书报、食品包装、纸巾、厨余垃圾等,其中以废纸为最多。这些垃圾如果混杂在一起被运走,一方面是对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荧光灯管、纽扣电池等),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三、组织机构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特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办公室主任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并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方案及日常具体工作。
四、职责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2、工会负责对教师的宣传教育,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德育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组织值周班学生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倡导绿色健康、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积极推广
1、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对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根据自查情况及时整改落实。(责任人:孙再波)
2、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把垃圾分类工作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及台账,加强过程的监督、整改。(责任人:徐建辉)
第二阶段:总结完善提高标准
从提高分类质量上下工夫,建立并逐步完善相应的制度,形成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使校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减量、回收、无害化处理。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窗、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使广大师生逐步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好习惯。
2、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达到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效果。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所涉及的几个村、社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