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一直都有波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房地产市场分析及前景,希望可以给予大家一些帮助。

2023年房地产市场分析及前景1

(1)行业发展状况

①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

2001年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每年15%以上的快速增长;2010年起,国家出台住宅限购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得到一定的缓和,市场上的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的调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出现回落。

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达到132,194亿元,较上年增长9.9%。

202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较上年增长7.0%。

20XX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7,602亿元,较上年增长4.4%。

②商品住宅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保持稳定

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商品住宅开发投资为主,自2005年以来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比重均保持在65%以上。

2019年,全国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为97,071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开发投资总额比例为73.43%。

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为104,446亿元,同比增长7.6%,占开发投资总额比例为73.84%。

20XX年,全国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额为111,173亿元,同比增长6.4%,占开发投资总额比例为75.32%。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未得到完全满足前,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仍将以商品住宅为主。

③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政策基调“稳”字当头

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开始,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基调一直是“稳”字当头。

2016年10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出台限购及限贷政策,对首套房与非首套房,有贷款与无贷款,户籍居民与非户籍居民等情形的首付比例、限购套数提出了细化要求,政策基调由松趋紧。

2017年,各地政府对于限购及限贷政策不断进行深化,非本地户籍居民购房的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有所延长,且对于限购的房地产开发产品的范围有所增加,政策基调继续收紧。

2018年,房地产政策调控继续构建长短结合的制度体系,住房租赁市场建设继续提速,更加强调“因城施策、分类调控”,地方政府适机出台调控政策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019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强调“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

202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总基调保持稳定;上半年信贷政策中性偏积极,多地政府从供需两端助力市场复苏,下半年则因“三道红线”要求,房地产市场整体有息负债规模增速压降,多地调控政策再次收紧。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延续“房住不炒”总基调,“三道红线”政策效果愈发显现。

20XX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反复重申“房住不炒”彰显了政策定力,不断强化房屋的居住属性。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其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国民经济步入“稳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地位。

预计未来“房住不炒”的调控态度仍将坚定,“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指导思想不会改变;随着土地供应等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住房供应体系的不断丰富,将进一步巩固行业调控的成果,夯实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基础,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④高速发展红利减退,未来前景依然可观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市场发展逻辑发生根本性变化。

1998年,我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与社会化的新体制。

自此以后,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房地产行业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经济高增长红利、房地产金融化红利等四大红利,然而红利效益均在逐步减弱。

人口红利方面,我国正面临人口总量减少、结构老龄化等压力。

城市化红利方面,我国城镇化率已越过60%大关,高速增长不再。

经济高增长红利方面,我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且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下,经济增长或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房地产金融化红利方面,随着“房住不炒”理念逐渐深入,中央先后出台“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等一系列房地产行业去金融化的配套政策。

房地产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格局,纵使高红利不再,市场的基本需求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依然存在。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开始回归本源,居民的居住需求将是我国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支撑。

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在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城市群”对于经济要素与人口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城市居民对居住面积及住房品质提升的需求不断增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可观。

同时,正因为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房企探索新发展模式迫在眉睫,稳健经营成为主要目标,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市场转变自身经营的房企将取得良好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乐业的前提,也是谈婚论嫁的必要的物质条件。

这种观念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很难一时就能转变,只要这种观念存在,必将会大大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进展。

二、投资需求。

房地产本身除了有社会属性及商品属性外,也有其肯定的投资属性。

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在中国当前投资渠道比较狭窄的状况下,房地产投资仍是风险最低,获益最稳的行业。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资金短期或长期的投向房地产,推动房地产不断向前进展。

三、20XX及20XX年诸多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史上最严峻的调控,但并没有使房价大幅回落,甚至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仍旧高速上行,说明中国的房地产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支撑。

总体来看,20XX年房地产行业多项指标都好于预期,投资高位趋稳、销售稳中有升,基本符合调控政策的目标。

但房价涨幅扩大、市场秩序较乱、企业资金压力上升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估计差别化调控和保障合理购房需求仍是将来房地产调控的基本,地方政府的政策手段更加多样化。

2023年房地产市场分析及前景3

房价差距将更大

政府一直想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发展。

但由于公共资源无法均衡配置,发展机遇更多地集中在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特区,所以城市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将日益明显。

大城市房屋日益资产化

一线城市,以及10个左右的强二线城市,其中心区的物业将日益资产化,而且投资人将全球化、全国化。

中小城市,特别是人口流失城市,房屋将居住、办公、商业等原始属性。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房子最令人痛苦的时代过去了。

绝大多数城市的95后,他们的青春将不再受到住房的挤压,这是房地产泡沫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

小户型将机械化

在大城市中心区,机械化的小户型将崛起。

20来平米的小公寓,将演变成一架精密的仪器,通过折叠、打开,创造出丰富的生活场景。

开发商,越来越像客机、游轮的生产商。

逆城市化很难出现

很多国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会出现逆城市化。

也就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别墅。

未来10到20年,中国很难出现这种局面。

因为中国人多,耕地少,土地国家所有。

此外,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让去农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大城市很难“去中心化”

目前中国特大城市无不面临交通、环境的压力,让一个城市拥有多中心成为很多人的梦想。

但中国的国情是人均耕地少,土地国有化。

国家正在划定大城市的边界,防止无限制侵占土地。

加上公共资源不能均衡分配,所以去中心区难度极大。

商铺面临价值重估

商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袋消费”(服装、鞋帽、家电等)日益被网购取代,支撑商铺价值的只剩下“体验式消费”(餐饮、电影、培训、溜冰场)。

传统商业旺区的街铺,可能是最危险的资产,因为单价太高。

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区、新区的综合体。

“一铺养三代”越来越困难,“三代养一铺”的悲剧随时发生。

写字楼跟住宅价格将长期倒挂

在一线城市,一直存在一种现象:同样地段、同样档次的住宅和写字楼(含商务公寓),住宅更贵。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