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危险动作的概念和危害。

2.掌握危险动作的种类和特征。

3.学会正确识别和避免危险动作。

4.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图片、视频等。

2.教材:《小学生安全知识》等相关资料。

3.教学环境:幼儿园活动室或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危险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动作的名称以及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避免这些危险动作。

(2)给幼儿讲述一个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到模仿危险动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受伤等。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危险行为,并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讲解

(1)介绍什么是危险动作,包括常见的跳楼、攀爬高墙、玩火等行为,并讲解这些行为的危害。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每种危险动作的特征和危害,引导幼儿正确识别和避免这些动作。

(3)讲解如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包括火灾、地震、水淹等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报警求救等。

3.实践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危险动作的后果,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安排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活动,如逃生演练、消防知识比赛等,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幼儿一起总结掌握了哪些危险动作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动作。

(2)强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等。

2.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收集幼儿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角色扮演等,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在实践环节中,应该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下一步可以结合家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教室内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培养幼儿远离危险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大声讲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红色圆形粘贴纸、动物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由公鸡进医院导入课题,教师表演小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的时候从窗台上掉下来的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公鸡从窗台上掉下来怎么样了呢?

幼:摔伤了住医院、流血、小公鸡死了、鸡妈妈在家很着急等。

师:那小公鸡到底伤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往医院里打个电话,由幼儿拨打电话号码,医生阿姨接电话并回答幼儿的问题。

幼:小公鸡好了没有,还流血么?

医:小公鸡的伤口已经不流血了,我用纱布已经给他抱扎好了,小朋友请放心。小公鸡到医院时疼的直喊妈妈,小朋友可千万别学小公鸡从高处往下跳。

师:刚才小朋友听了医生阿姨的话,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幼:不从高出往下跳、也不从桌子椅子上往下跳。

师:小公鸡过几天就出院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看小公鸡好吗?

2、突然一只小猴子从小朋友的头上掉下来,被小朋友发现了送到老师的手里,我连忙问小猴子怎么了,小猴子说:“我在摘桃子的时候不小心抓住了电线掉地上了”。

师:小猴子在摘桃子的时候让电线电在地上差点进医院,电很危险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浪花班那里最危险?

幼:插电的地方最危险、不能从椅子上往下跳。

师:小朋友真聪明插座最危险,附故事《小猫不见了》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电的危害性,同时教育幼儿不用手指摸插座,让幼儿知道电的危害性。

3、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找出图片中危险的地方并用红圆点贴出来。

4、引导幼儿用小圆点标出教室内最危险的地方,幼儿积极性很高,插座、椅子、桌子、门等都贴上了小圆点。

活动延伸

带领到幼儿园大厅内把最危险地方用红点标出来。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3

设计意图:

孩子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不管是否有危险,都会去摸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的发生幼儿划破扎伤身体等。如何让幼儿远离危险且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特设计了“不玩危险的`物品”的研究,让幼儿躲开危险,远离危险。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针剪刀玻璃等危险物品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2、教育不玩危险的物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各种尖锐的物品,如钉子、玻璃、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讲述故事一遍。

(1)、师幼讨论:红红的手为什么破了?她这样做对吗?说出不对的原因。

(2)、小猫咪趁妈妈不在家,都做了些啥事情?(玩剪刀、竹竿、玻璃、碰破了鼻子;拿东西太多的跌破了头;玩火柴烧焦了尾巴;用湿手接触插头触了电;到河边玩耍跌伤膝盖;乱吃中药中毒;在马路上不看红绿灯撞到……)十只小猫咪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2、教师出示玻璃片、水果刀、树枝、钉子,让幼儿讨论,如果玩这些物品,会出现什么情况?重点强调不能玩耍危险物片,要躲开危险。

3、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身边周围的危险物品:如插座、电源开关、炉子,热水等等

4、让幼儿讨论交流,怎么才能远离危险,躲开危险。

5、活动延伸:危险的地方贴上安全标志,请家长有意识的教育幼儿那些危险的地方不能去,远离危险的地方。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4

活动目标: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危险动作的概念和危害。

2.掌握危险动作的种类和特征。

3.学会正确识别和避免危险动作。

4.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图片、视频等。

2.教材:《小学生安全知识》等相关资料。

3.教学环境:幼儿园活动室或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危险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动作的名称以及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并避免这些危险动作。

(2)给幼儿讲述一个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到模仿危险动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受伤等。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危险行为,并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讲解

(1)介绍什么是危险动作,包括常见的跳楼、攀爬高墙、玩火等行为,并讲解这些行为的危害。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每种危险动作的特征和危害,引导幼儿正确识别和避免这些动作。

(3)讲解如何正确应对突发情况,包括火灾、地震、水淹等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报警求救等。

3.实践

(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危险动作的后果,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安排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安全活动,如逃生演练、消防知识比赛等,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幼儿一起总结掌握了哪些危险动作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动作。

(2)强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等。

2.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检查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收集幼儿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角色扮演等,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在实践环节中,应该更加注重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下一步可以结合家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小班安全《危险动作不模仿》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教室内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培养幼儿远离危险的意识。

2、鼓励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大声讲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红色圆形粘贴纸、动物玩具若干。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