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

二、预警机制

1、加强培训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监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3、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科室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务科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请示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书记、院长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院办、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宣传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研究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酸检测阳性病例发生后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按规定向市卫健委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新冠肺炎诊疗院内专家组(由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CT室、检验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组成),发生科室主任

职责:负责对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流调

组长:分管公卫副院长

副组长:公卫科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分管院感副院长

副组长:院感科科长

小组成员:院感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县医院流调小组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确定摸排范围,进行四类摸排。

调查确认预检分诊、接诊医生、核酸检测人员在岗、接诊情况;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医院下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掌握感染者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戴口罩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医院工作人员、其他就诊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医院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对就诊人群密度、风险作出提示,将敏感时段、敏感区域监控影像复制备查。

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

通过调取扫码、挂号、交款等相关信息,汇总收集敏感时段就诊患者信息,统计敏感时段内就诊患者人数、医院诊疗、后勤工作人员数,初步判定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规模。

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敏感时间段到过医院可能污染区域的人员名单(没有的要零报告),以判定密接、次密接人员。

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进修、实习、规培人员,行政、后勤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保洁、送餐、担架、电梯等工作人员)以及参观、交流、外聘、劳务派遣人员。

院内流调小组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调及排查人员信息推送,确保第一时间做好人员管控。

(4)同时开展五项工作,防止疫情外溢。

进行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第一时间进行环境管控,对感染者在院内活动经过和停留的通道、门急诊大厅、就诊诊室、核酸采样点、辅助检查科室等,进行管控,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做环境、物品表面核酸采样,要以患者停留时间长、戴口罩不规范、人员密集、风险度高的场所为重点,做好多点采样、送检。

采样完成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潜在污染环境、物品彻底终末消杀: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先处理。

消杀完成后,再次采样、检测,确保消杀后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由医务科、防控专班立即以科室为单位对所有在院人员摸排,信息统计登记,摸排检测人员范围:全员在岗医务人员,护理员、保安员、保洁员以及其他行政工勤人员;在院患者及陪护。

并将人员信息推送至信息科,打印条码,采样。

采样方式(鼻拭子+咽拭子)双采单检。

所有病区内人员,有病区内人员做好二级防护,在病区内完成采集,门诊科室有急诊科安排人员负责采样,行政后勤科室由护理部安排人员负责采样。

采样、检测工作要争取在24小时内完成。

优先检测封控区域内人员。

做好接续诊疗和抢救诊疗。

对已经接诊的门急诊患者和家属做好管控,并提供相关生活便利。

需要继续治疗的,要在医院独立区域隔离完成接续治疗。

封控范围内有关人员在隔离期间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立即单人单间隔离诊疗,非疗需要不得离开隔离留观室。

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如考虑为疑似病例,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如结果阳性,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复采标本送县疾控中心复检,双测结果阳性,上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

综合评判医院感染风险。

院感防控专家组结合两次环境、物表核酸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医院密接、次密接和一般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研判院感风险。

医院院感管理领导小组讨论提出医院部分区域或全院“正常开诊”或“停诊”建议后,向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同意后执行。

做好信息发布。

对因环境消杀需要,确定“推迟开诊”或“停诊”的,在官微、公众号发布,安排人员对前来就诊患者充分告知和疏导分流。

做好解释,做好舆论引导。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范文3

为强化我县核酸检测能力储备,提升核酸检测应急能力,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县域内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满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检测的各项需求,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紧抓近期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xx]298号)要求和我省、我市关于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在坚持“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的基础上,县域内一旦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统筹调配各方核酸检测力量,3天内完成县域内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任务。

二、工作原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混采出现阳性的应急预案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的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

二、预警机制

1、加强培训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监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3、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科室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务科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请示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书记、院长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院办、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宣传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研究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酸检测阳性病例发生后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按规定向市卫健委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

成员:新冠肺炎诊疗院内专家组(由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CT室、检验科、中医科等科室专家组成),发生科室主任

职责:负责对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流调

组长:分管公卫副院长

副组长:公卫科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分管院感副院长

副组长:院感科科长

小组成员:院感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负责对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