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定要做好预防甲流的工作,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安全,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1
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能力,减轻、消除甲型H1N1的危害,保障全园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
一、指导思想:
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和影响,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的甲型H1N1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甲型H1N1流感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床铺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
1、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潘园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全园教职员工的专题培训,向家长下发《告家长书》,并通过幼儿园宣传栏、网站等途径向家长讲解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晨间检查工作
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两位保健医生和值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劝其家长带领孩子到县疾控中心确诊。保健医生在大厅的晨检时间延长至九点半,增加对小小班、小班幼儿的观察次数,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班级再增加检查次数。
每天晨检安排园领导值班,协助做好家长解释工作。
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教室地面、窗框、茶杯架、门把、厕所等处漂白液拭擦消毒,可下水玩具用84消毒液浸泡,餐具、茶具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如被褥、图书等置于日光下暴晒。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6、做好防范措施
带领幼儿多进行或户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为幼儿平衡膳食营养,多提供蔬菜和瓜果,膳食做到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7、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8、控制集体活动
尽量减少和控制班级之间串班、联谊活动。对有患儿班级进行活动、场所限定,避免到附属用房等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9、启动应急预案
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通知家长或由保健医生负责带到疾控中心就诊。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____有关法律法规,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成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组员:全体校委会成员各班班主任
常态管理下由分管校长、分管科室具体负责甲型H1N1流感疫情日常防治工作。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
主要职责如下:
1、在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工作。
2、做好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意识。
3、指导、落实并督查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各班认真做好晨检和因病缺课上报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校医室。
4、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等等。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各班级、宿舍及其他校内公共场所每天保持开窗通风,并搞好环境卫生。
四、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监测系统。每天由班主任上报各班缺勤情况,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病缺课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立即通知校保健室,学校保健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电话、并在2小时内用书面形式向教体局、卫生防疫站报告,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启动本预防应急预案。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反应
学校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3)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据教体局和卫生疾控部门的防控意见指导本校的防控工作。
(6)在流行期间,校内不组织大型的集会活动,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总务处具体牵头,校保健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卫生指导教师,分管校长、总务处、卫生指导教师定期接受区卫生局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各部门、各班班主任对师生卫生安全、校园卫生安全工作各司其职,对于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与相应处分。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③停课期间,出现轻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对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高危人群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学校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023学校甲流防控工作应急预案5
为确保在发生甲型H1NI流感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县教育局、镇政府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甲型H1NI流感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