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1

一、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秩序的稳定。

二、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

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调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三、极端天气

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冰雹、台风、强寒潮、沙尘暴、大雾、长期干旱、大风、暴雨、龙卷风、冰雹、台风等,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坍塌、中暑、中毒、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

四、第一现场项目部主管、经理及时与外部相关机构联系,联系方式

消防联系电话:119

医院联系电话:120

报警联系电话:110

五、当事人或项目部主管、经理不能处置并控制局面时,应及时报警,并拨打应急小组负责人电话,请应急小组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增援

110报警处理流程

1、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越快越好。

2、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现场的原始状态如何,有无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携带物品和逃跑方向等,打110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

3、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并与民警和110及时取得联系;有案发现场的,要注意保护,不要随意翻动;除了营救伤员,不要让任何人进入。

119报警处理流程

1、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

2、要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消防部门调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3、说清楚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

4、要注意听清消防队的询问,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对方明确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

5、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示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注:如果事故现场有人员伤亡的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六、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

⑴遇到突发情况时,应急小组人员应无条件立即到位;劳务人员安排,统一由项目部协调处理,各方全力配合开展工作;

⑵应急状态下,组织人员、设备、物资等投入应急抢险行动,及时向公司汇报现场情况和发展趋势,必要时提出救援请示;

⑶发生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险情时,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及分管领导汇报,并迅速调动本单位应急力量采取应急行动;

⑷必须24小时有应急值班,值班期间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并认真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⑸负责传达和执行上级应急组织的各项指令;

⑹在紧急情况下负责组织人员撤离逃生。

七、结合现场具体情况

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1、蓝色预警:大风(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雷雨大风(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2、黄色预警:天气情况为暴雨(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中雪、8—10级大风天气。

3、橙色预警:天气状况为暴雨(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肯能持续)、大雪?10—12级大风天气。

4、红色预警:天气状况为大暴雨(三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风暴潮、暴雪、12级以上大风和其他重大灾害天气。

八、当市气象局发布以上预警等级预报后

项目部通过信息群发系统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发布发布预警应急等级信息,预警应急单位应立即启动预案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电话保持24小时在现场值班。

1、蓝色预警

⑴公司总部通知各项目主管、经理、安全员,对项目点临时用电、临建设施、现场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各自做好检查记录,主管领导带领安全、设备、质量等部门的负责人,对项目点进行巡回检查,并记录在案。

⑵在市气象局发布天气预警后,所有项目现场要全部停止室外工种作业,待解除预警后才可恢复室外岗位工作。

2、黄色预警

⑴公司总部通知各项目主管、经理、安全员,落实抢险人员、物资、器材、设备等。

⑵各项目主管、经理、安全员应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检查作业项目重点部位的安全状况,安排专人定时对重点部位、设备、临建等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和观测,并做好记录。

⑶对项目现场的室外设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备齐加固器材,并做好人员撤离的应急设施。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采取设施安全处置,该维护的维护,要加固的加固。

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拆除重建;暴雨天气必须安排专人进行不间断巡查;临时观察风雨对室外设施的影响、损害情况,智能停车设备、岗亭、雨棚等可能造成的破坏,如有安全隐患的立即将在岗工作人员转移到安全地方。

⑷项目现场用电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尤其要做好各配电设施的防雨措施,检查用电线路有无破皮老化现象,全面检查项目现场的各类临时用电设施、配电线路。

严格实行“三相五线制”,确保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各类配电设施的防雨设施防护完好;暴雨天气应立即切断总电源,并准备好应急照明器材,所有室外现场在市气象局发布天气预警后要全部停止室外用电。

3、橙色预警

⑴立即向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抢险救灾人员、物资、器材、设备、车辆的到位情况以及所处的位置和机动时间,等待指令。

⑵应该照应急抢险预案,组织抢险人员和设备、车辆、器材等应急物资,在现场集中待命,随时准备抢险。

⑶公司应采用电话等形式,将灾害天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以及应急措施上报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⑷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在做好蓝色预警和黄色预警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智能停车设备应增设拉结点和小横杆,增设水平和纵向斜支撑,增强智能停车设备等的整体稳定。

②对仍不能保证安全的室外工种,立即将当班在岗人员疏散撤离工作现场。

4、红色预警

项目部巡查后发现还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的,要严格实施应急预案,将在职在岗人员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九、高温作业应急措施

项目点室外工作现场24小时备有充足的纯净水等防暑降温药品。

同时,如果遇到温度为36℃以上的天气时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即在高温期间实行午睡制度,每天中午停工休息,下午两点半后恢复以错开高温时段,增加高温作业、高空作业、室外人员倒班频率,防止因疲劳作业发生危险。

中暑的诊断与抢救:因长时间的日光暴晒,或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大汗头晕、无力、口渴、眼花、心慌、四肢麻木、体温略升高、血压下降等症状。

中暑的抢救:发现中暑病人都应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

1、轻度中暑:给予含盐冷饮,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休息后即可恢复。

2、高热型:重点是物理降温,用26—29℃温水或50%酒精全身擦浴,用电风扇吹风,头部大血管放置冰袋,静脉点滴生理盐水。

3、痉挛型:重点补充钠,静点5%GNS或3%NS,抽搐着用10%含氯醛10—20ml。

十、灾害天气过后的处置

灾害天气过后,项目点对启动应急预警预案和抢险救灾、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进行总结,并书面上报,作为下次演练培训的重点内容。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2

一、灾害事故特点

低温雨雪冰冻属极端气象灾害,是由降雪(或雨夹雪、霰、冰粒、冻雨等)或降雨后遇低温形成的积雪、结冰现象。

(一)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

室外环境温度持续在零度以下,灾害周期一般为7至15天,最长可达24天。

主要对南方地区城镇基础设施破坏力强,受灾地域往往波及多个省份或地市,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以及地质等次生灾害。

(二)设施受损重,造成损失大。

突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会导致城镇大面积停电、停水和停气;路面封冻、交通中断,造成车辆、人员流动出现严重滞留和拥堵;由于运能不足、企业停产,燃料和物资供应中断,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危险化学品企业因停电、停水还可能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救援难度大,处置要求高。

因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险情、灾情。

加之路面结冰、交通受阻,还易出现熄火,消防车辆装备易发生故障。

操作装备时不灵活,还易造成滑倒摔伤,增加救援难度。

二、预警准备

接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后,消防救援队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及时掌握气象预警信息,适时调整战备等级状态,并督促所属消防救援队伍抓好落实。

(二)保障灾情信息通畅,与高速交警、交通运输、住建、民政、供电等部门和单位联系,掌握重点道路和桥梁的结冰,建筑物倒塌和受损,电力设施倒塌停电,人员受困的主要区域和数量等情况。

(三)做好消防车库的保暖,消防车配备或安装防滑链,增添酒精喷灯等融冰工具;燃油装备加注与环境温度匹配的油料,动力电池装备要定期检查测试电量,并增加装备启动频次。

(四)做好消防指战员个人防寒保暖,及时添加棉质防寒保暖衣物,增配灭火防护服和抢险救援服,消防车上配备防寒保暖药品和温热饮用水等,视情启动战勤保障机制。

(五)增加对市政消火栓和天然水源的检查频次,督促供水部门对市政消火栓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天然水源取水点附近路面、台阶要采取提前撒盐等融冰措施。

三、应急响应

(一)重大以下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

接到一般、较大和重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后,大队、支队和总队应分别响应并做好以下工作:

1.启动本级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并向本级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报告,调派所属消防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和处置措施。

2.根据现场需要,向本级抗雨雪冰冻救灾指挥部提出请求或建议,增派相关专业队伍到场增援,并协调军队、武警等队伍参与救援。

3.加强与本级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和气象等部门,以及当地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医疗等单位的沟通联络,定时会商研判灾害规模、危害程度、潜在威胁及重点任务。

4.向上级指挥中心报告情况,并根据需要增派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增援。

5.做好灾害现场与上级部门的音视频连线,每2小时报告一次灾情动态,每12小时报告一次综合情况。

四、指挥协调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属地救援为主”的原则,在应急管理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区、旗)抗冰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消防部门成立前方、后方指挥部,指挥与协调相关专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处置。

(一)前方指挥部。

在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危害大的重点城市或区域,成立前方指挥部,统筹协调整体救援行动。

总指挥一般由消防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下设作战指挥、xx宣传、通信保障、战勤保障、技术专家、协调联络、综合信息等小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1.作战指挥组。

主要负责制定行动方案,划分救援区域,明确力量编成,部署战斗任务,发布作战命令,组织战前动员和安全教育,视情进行现场指挥。

2.xx宣传组。

主要负责组建临时**,做好参战人员的思想引导和政治鼓动,收集整理典型事迹和影像资料,对接新闻媒体,适时发布救援信息。

3.通信保障组。

主要负责搭建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平台,明确通信器材使用、联络规则和技术要求,保障各指挥层级音视频互联互通,及时上传救援现场图像。

4.战勤保障组。

主要负责协同后方指挥部,调集补充救援车辆和器材装备,派出维修小组保障现场救援装备正常运行,做好现场救援人员饮食、休息、医疗、物资等各项保障工作。

5.技术专家组。

由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和气象、消防、供电、供水等部门和单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实时研判灾情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灾救灾专业意见和对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6.协调联络组。

由抗冰救灾指挥部指派,根据前方指挥部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专业队伍,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救援工作,并做好相关保障。

7.综合信息组。

主要负责传达上级指示和部署要求,收集整理现场抗冰救灾信息,编写情况报告,上报救援动态,对接检查、慰问等相关工作。

根据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视情在救援区域设立分指挥部,指挥长由前方指挥部指定,对应成立功能分组,负责区域内的消防救援工作。

(二)后方指挥部。

设在消防部门指挥中心,总指挥由消防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立相应功能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调派现场救援所需消防救援力量、消防车辆装备和战勤保障物资,收集、整理和报送救援信息,接收、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指示批示,做好舆情监控和应对等工作。

五、处置要点

按照“救人第一”的原则,合理调派消防救援力量和其他专业、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指挥与协调各方救援力量,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实施准确、高效、专业救援。

(一)信息搜集。

采取“群众报警平台转警、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方法,掌握由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次生灾害造成人员被困的具体位置、数量和身体状况,以及引发的其他险情。

(二)警戒疏散。

根据侦察检测掌握的情况,科学划定警戒区域,并根据现场灾情变化,适时调整警戒区域。

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快速有效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

(三)安全防护。

消防救援人员应穿戴防寒保暖衣服,增配灭火防护服和抢险救援服,佩戴防冻耳套。

根据现场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灾情,落实与险情相对应的防护要求。

(四)人员救助。

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对具备行动能力的被困群众,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对失去行动能力的遇险人员,利用破拆、救生等装备将其救出,进行分类标识与登记,交由现场医疗单位救治。

(五)险情处置

1.道路交通事故。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规模和受困人员数量,调派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等车辆到场,适时调派照明消防车、充气保障车等战勤保障车到场,第一时间调派吊车、拖车等社会救援力量到场协助。

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时,还应调派化学事故抢险救援车、防化洗消车、同类型危险化学品罐车到场,科学划定警戒区域,利用吊车、破拆救生等装备,迅速营救被困人员,根据现场险情对危险化学品车辆采取堵漏、关阀、倒罐、转运、点燃等方法进行处置。

2.建筑物倒塌事故。

根据建筑物倒塌房屋数量和被困人员数量,调派泡沫(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照明消防车等车辆到场,适时调派重、轻型地震搜救队到场增援,协调铲车、挖掘机、吊车等社会专业力量到场协助。

设立现场安全哨,划定现场警戒区域,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方法,迅速掌握被困人员数量与位置,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营救,对救出人员进行标识与登记。

协调大型工程机械做好起吊、支撑,扩大救生通道,消除不稳定建筑构件。

3.零散被困人员救援。

接到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零散人员被困的灾情后,调派水罐消防车、抢险救援车等车辆,第一时间协调医疗救护车出动,在当地政府、知情群众的指引下,赶赴受困人员所处位置。

经现场医疗人员检查后,根据其身体状况,采取协助疏散和利用担架等方法,迅速将其救援至灾民集中安置点,并做好登记与移交。

4.城市道路桥梁铲冰除雪救助。

调派举高消防车、水罐消防车等车辆,利用水炮、水枪射流消融冰雪,对被积雪或冰块覆盖的大跨度大空间建筑或构筑物屋顶进行除雪。

对重要路段、桥梁和重要设施周边路面,组织抗冰除雪突击队,利用铁锹、扫把等工具,清除路面结冰和雨水。

六、救援保障

(一)生活保障。

坚持自我保障为主导的保障模式,根据救援力量规模,按照72小时自我保障要求,调集调足的运兵车、宿营车、炊事车、抢险车、防滑链、防冻液、棉被、大衣等装备和物资遂行保障。

(二)装备保障。

做好冰冻灾害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的专用物料、器材、装备、工具等的储备,开展物资装备的调查摸底,增加必要的物资装备,建立物资装备数据库和更新管理制度

备齐防寒保暖物资,防止救援人员出现风寒等疾病。

(三)通信保障。

按照应急通信工作要求,成立各级通信保障分队,实施专人负责管理调度。

每个支队级以上(含本级)救援队至少编配1个通信保障分队,配备1辆通信指挥车、1部卫星便携站、1部卫星电话,无人机各1部。

大队级救援队编配按现行要求执行。

(四)医疗保障。

省、市级消防部门组建医疗分队遂行保障,按照每个总队、支队分别不少于2名、1名医务人员的标准遂行作战,并协调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救援一线设立医疗救助站点,及时开展伤病人员救治等工作。

(五)技术保障。

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方案1

一、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秩序的稳定。

二、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

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调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三、极端天气

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冰雹、台风、强寒潮、沙尘暴、大雾、长期干旱、大风、暴雨、龙卷风、冰雹、台风等,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主要有坍塌、中暑、中毒、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

四、第一现场项目部主管、经理及时与外部相关机构联系,联系方式

消防联系电话:119

医院联系电话:120

报警联系电话:110

五、当事人或项目部主管、经理不能处置并控制局面时,应及时报警,并拨打应急小组负责人电话,请应急小组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增援

110报警处理流程

1、一定要在就近的地方,抓紧时间报警,越快越好。

2、报警时要按民警的提示讲清报警求助的基本情况,现场的原始状态如何,有无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携带物品和逃跑方向等,打110还要提供报警人的所在位置、姓名和联系方式。

3、无特殊情况,报警后应在报警地等候,并与民警和110及时取得联系;有案发现场的,要注意保护,不要随意翻动;除了营救伤员,不要让任何人进入。

119报警处理流程

1、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

2、要说清是什么东西着火和火势大小,以便消防部门调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3、说清楚报警人的姓名和使用的电话号码;

4、要注意听清消防队的询问,正确简洁地予以回答,待对方明确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

5、报警后要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示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注:如果事故现场有人员伤亡的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六、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

⑴遇到突发情况时,应急小组人员应无条件立即到位;劳务人员安排,统一由项目部协调处理,各方全力配合开展工作;

⑵应急状态下,组织人员、设备、物资等投入应急抢险行动,及时向公司汇报现场情况和发展趋势,必要时提出救援请示;

⑶发生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险情时,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及分管领导汇报,并迅速调动本单位应急力量采取应急行动;

⑷必须24小时有应急值班,值班期间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并认真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⑸负责传达和执行上级应急组织的各项指令;

⑹在紧急情况下负责组织人员撤离逃生。

七、结合现场具体情况

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1、蓝色预警:大风(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雷雨大风(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2、黄色预警:天气情况为暴雨(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中雪、8—10级大风天气。

3、橙色预警:天气状况为暴雨(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肯能持续)、大雪?10—12级大风天气。

4、红色预警:天气状况为大暴雨(三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风暴潮、暴雪、12级以上大风和其他重大灾害天气。

八、当市气象局发布以上预警等级预报后

项目部通过信息群发系统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发布发布预警应急等级信息,预警应急单位应立即启动预案。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